李盛乐 作品数:42 被引量:108 H指数:6 供职机构: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所长基金 中国地震局地震科技星火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语言文字 环境科学与工程 更多>>
3S技术在地震研究领域应用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随着3S(RS、GIS、GPS)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在地震领域上的应用已引起国内外研究机构和学者的广泛关注。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集为文献源,检索2000-2019年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的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进行文献分析,通过探究研究主题及研究热点的演变趋势,总结分析了当前研究前沿。研究结果表明,3S技术应用于地震领域涉及到了多个交叉学科及方向,体现出地震领域的研究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的特点;通过聚类分析,发现可划分为8个知识群组,形成了以"地震案例"与"板块运动"为主的两条演化路径;关键词分析表明"合成孔径雷达应用"、"模型反演","滑动分布研究"成为近几年的研究热点,并趋向于多样化的趋势发展。 龚川 李盛乐 武晓芳关键词:可视化分析 GMT在地震应急产品中的应用——地应力图的绘制 被引量:1 2020年 针对目前地应力符号绘制困难、地应力图加工与发布依赖于人工编辑等问题,提出使用GMT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符合地学界通用符号标准的应力符号,给出利用GMT绘制地应力图的整体流程,最终实现了地应力数据矢量和应力状态信息的准确表达,并帮助用户简化地应力图绘制程序、提高信息报送的时效性。以龙门山区域应力分布为例,多方位对比国内外制图方法。结果表明,使用GMT自定义符号技术设计的应力符号不仅简化了地应力图的绘制程序,且表达出的应力数据信息更丰富。该技术已应用于《震后趋势判定技术系统》中,并在地震趋势会商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 汪园园 李盛乐 刘珠妹 郑思源 刘小利规则和模板相结合的地球物理领域科技文献机器翻译研究 被引量:1 2019年 通用领域机器翻译系统无法解决地球物理领域科技文献长句复杂句的翻译语序混乱、逻辑不清等问题。本研究针对地球物理领域英文科技文献,提出了一种综合了规则模块与模板模块的机器翻译框架。人工建立了地球物理领域专业术语库;通过分析英汉双语对齐的地球物理领域科技文献语料,提出了基于规则的结构分析处理的方法并书写了200余条规则;基于有限状态自动机,创建了500余条的句子模板。最后将规则模板、模板模块以及双语词典库结合应用。系统运行结果表明,相比于通用领域机器翻译系统,测试文本的翻译质量得到了明显提高。 詹聪 李盛乐关键词:机器翻译 地震大数据存储管理研究 目前传统关系数据库在存储大数据时遇到的诸多挑战,提出了一种基于Hbase的地震大数据存储管理方法.Hbase表是一个分布式多维表,表中的数据通过一个行关键字(Row Key)、一个列族和一个列名(Columnfamily... 刘坚 李盛乐 陈晓琳 康凯 刘珠妹关键词:地震观测 关系数据库 数据存储 查询性能 Globalland30产品在地震观测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刘珠妹 李盛乐世界地应力图(WSM)简介及在地震应急中的应用 2018年 岩石介质内部通过接触而相互作用的力使其发生形变和产生运动,该作用力称为地应力。整理和分析大量地应力数据,编制区域构造应力图对研究区域地下介质内部相互作用的时空变化及其所遵循的规律尤为重要。1986年美国科学院院士Mary Lou Zoback领导的国际岩石圈计划任务之一就是构建世界地应力图(World Stress Map Project,简称WSM)。WSM数据库已经成为学术界和工业界科学家和工程师的重要资源,主要应用于油田模拟、构造模拟、水库管理、煤矿隧道和钻孔稳定性评价、断层滑动趋势以及地震危险评价等领域。 郑思源 李盛乐 刘小利 刘珠妹关键词:地震应急 相互作用 雾计算:地震监测预报的新机遇 被引量:1 2018年 大数据时代物联网等应用背景下数据量每天指数增长,数据在地理上是分散的,而地震监测预警、预报等对响应时效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云计算虽然是大数据处理的计算平台,但是目前网络带宽的增长速度远远赶不上数据的增长速度,另外,各种网络延迟很难有突破性提升。因此,传统云计算模式需要解决带宽和延迟这两大瓶颈。雾计算的概念由思科公司在2012年提出,以应对即将到来的万物联网时代。 刘坚 李盛乐关键词:地震监测预报 网络延迟 监测预警 数据处理 网络带宽 基于局部加权的决策树算法在孔隙度预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4 2014年 近年来,数据挖掘中的回归算法在地学领域中的运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尤其是在储层孔隙度预测方面。储层孔隙度对描述储层特性和储量估计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于储层的孔隙度,各种测井信息可以看作是其影响因素,但是又很难直接找到孔隙度与测井信息间的映射关系。而从数据挖掘的角度来看,储层孔隙度的预测问题是典型的回归问题,根据测井信息建立适当的模型,通过参入已知测井信息和孔隙度资料的训练,就可以建立储层孔隙度与测井信息之间的非线性关系,进而对储层孔隙度进行预测。本文在采用补偿中子(CNL)、自然伽马(GR)、自然电位(SP)、声波时差(AC)、感应电导率(COND)等测井数据来建立孔隙度预测模型的基础上,使用基于局部加权的决策树算法来对储层孔隙度进行预测,预测的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的算法能够利用测井资料准确地对储层孔隙度进行预测;此外,与常规决策树算法相比,应用局部加权的决策树算法进行孔隙度预测时,预测的结果具有更高的精度。 陈晓琳 李盛乐 刘坚 刘珠妹关键词:孔隙度预测 决策树算法 测井数据 地震分析会商应用系统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8 2018年 对当前各地震分析会商系统、异常识别方法、综合分析方法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和综述,总结了各软件系统在运行模式效率、资源利用、更新方式、规范性、智能化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结合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方法、新要求,提出了地震分析会商系统未来顶层设计方案:首先,通过"云-网-端"三位一体化方式建立"专家交互分析"和"智能自动分析"相互兼容的发展模式;然后,对该模式从总体设计和具体实施技术路线2大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和可行性分析;最后,对系统建设注意事项展开讨论。 刘坚 李盛乐 刘珠妹 陈晓琳关键词:地震分析 云计算 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5 2018年 基于余震识别自动化对地震监测、灾后应急、确定发震构造、分析预报和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总结和分析了余震自动识别技术的现状和未来发展。首先,总结单台震相到时自动拾取方法及其特征函数,包括单特征方法、互相关方法和机器学习方法。其次,分别总结基于震相走时的常规识别方法和基于特征函数的偏移叠加方法。最后,对余震识别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分析和展望,认为偏移叠加方法的性能改进将成为未来余震识别的重点发展方向,深度学习方法作为一种新技术,将在包括震相拾取和余震识别在内的地震数据处理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李力 张建国 李盛乐关键词:余震 自动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