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素芬

作品数:31 被引量:86H指数:5
供职机构: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适用技术跟踪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视网膜
  • 15篇网膜
  • 12篇血管
  • 12篇病变
  • 10篇血管造影
  • 10篇造影
  • 9篇荧光
  • 8篇视神经
  • 8篇视网膜病
  • 8篇脉络膜
  • 7篇眼底
  • 7篇荧光素
  • 7篇视网膜病变
  • 6篇血管造影术
  • 6篇荧光素血管造...
  • 6篇荧光素血管造...
  • 6篇造影术
  • 6篇缺血
  • 5篇血性
  • 5篇眼底血管

机构

  • 31篇河北医科大学...

作者

  • 31篇李素芬
  • 19篇杨爱琴
  • 18篇马景学
  • 17篇王长龄
  • 12篇陈桂芬
  • 9篇王建民
  • 9篇史丰
  • 4篇扬爱琴
  • 3篇蔡素贞
  • 3篇张彤迪
  • 3篇刘丽娅
  • 2篇张斌
  • 2篇刘建宗
  • 2篇张怡红
  • 2篇李涛
  • 1篇吕兰存
  • 1篇郭琳
  • 1篇周家凤
  • 1篇孔祥端
  • 1篇安建斌

传媒

  • 11篇中国实用眼科...
  • 7篇河北医科大学...
  • 6篇中华眼底病杂...
  • 3篇中华眼科杂志
  • 2篇眼外伤职业眼...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国眼底病论...

年份

  • 2篇2010
  • 2篇2009
  • 4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2篇2004
  • 1篇2003
  • 3篇2002
  • 4篇2001
  • 3篇2000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6
3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外伤性继发性青光眼临床观察
1998年
李素芬叶存喜王建民吕兰存
关键词:青光眼继发性外伤
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的局限性被引量:14
2000年
王建民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史丰杨爱琴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联合疗法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的临床疗效评价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评价联合疗法即全视网膜光凝(PRP)、玻璃体切除术(PPV)、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RON)及玻璃体内注射曲安奈德(IVTA)治疗缺血型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的临床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安全性。方法入选38例38只眼分为:第1组14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2mg;第2组13只眼,术式为PRP、PPV、RON和IVTA4mg:第3组11只眼,术式为PRP、RON和IVTA4mg。术后平均随访≥6个月。手术前后观察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荧光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等。结果随访最终34只眼(89.4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提高,术后3d、1、3、6个月及最终视力与术前相比均明显提高(P〈O.05)。FFA示术后1、3、6个月臂一视网膜循环时间及视网膜循环时间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0.01)。术后黄斑中心凹厚度、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及黄斑区视野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1)。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少见。结论联合疗法可改善缺血型CRVO患者视功能,减轻黄斑水肿,还可显著减少单纯IVTA引起的并发症。
刘丽娅马景学李素芬陈桂芬王蔷高彦军
关键词: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放射状视神经切开术曲安奈德
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的激光治疗被引量:4
2005年
孙瑞雪李素芬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激光凝固术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荧光素和吲哚氰绿血管造影及眼球后血流动力学分析被引量:7
2009年
目的探讨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眼球后血管血流动力学变化特征、脉络膜循环异常特点及其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病变的关系。方法病例对照研究。应用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测57例(57只患眼,57只对侧眼)CSC单侧受累患者及25例(50只眼)正常对照者的眼动脉、睫状后动脉、睫状后短动脉,记录其血管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PSV)和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及阻力指数(RI),并对CSC患者的患眼、对侧眼及正常对照眼的血流参数两两间分别进行比较研究。采用海德堡激光扫描眼底造影系统,对57例患者行同步吲哚氰绿脉络膜血管造影(ICG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并对其图像进行对比分析。采用SPSS12.0统计学软件。对CSC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眼动脉、颞侧睫状后动脉、颞侧睫状后短动脉的PSV、EDV、RI血流参数进行比较,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正常对照眼与CSC患者的对侧眼和患眼血流参数进行比较,采用成组设计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CSC患者的患眼和正常对照者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3.044,P=0.005;EDV:t=3.731,P=0.001)、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2.822,P=0.008;EDV:t=3.194,P=0.003),患者对侧眼和正常对照者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3.219,P=0.003;EDV:t=3.807,P=0.001)、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3.931,P=0.000,EDV:t=3.145,P=0.003)血流参数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的患眼与对侧眼的颞侧睫状后动脉(PSV:t=0.608,P=0.548;EDV:t=0.122,P=0.904)、颞侧睫状后短动脉(PSV:t=0.730,P=0.470;EDV:t=0.109,P=0.914)的血流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ICGA、FFA检查结果显示,57例患者的患眼所有视网膜色素上皮渗漏点均出现在相对应的
陈桂芬马景学张彤迪王长龄李素芬杨爱琴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炎荧光素血管造影术吲哚花青绿血管造影术血流动力学
黄斑转位手术前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的设计被引量:1
2004年
目的 探讨黄斑转位手术前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的设计及其应用。 方法 对具有典型性中心凹下脉络膜新生血管膜 (SCNV)的渗出型老年性黄斑变性患者 4 2例 4 2只眼和高度近视黄斑变性患者 11例 11只眼进行荧光素和吲哚青绿眼底血管造影 ,分析研究黄斑部 SCNV的实际面积、中心凹的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 结果 黄斑部 SCNV的实际面积 0 .39~ 18.0 0 mm2 ,平均 (3.0 8± 3.2 2 ) mm2 。设计最小向上转位距离 6 7~ 2 2 4 0μm ,平均 (84 5 .72± 4 2 5 .2 3)μm ;最小向下转位距离 5 3~ 2 4 30μm,平均(912 .17± 5 4 7.77) μm。设计最小向上转位角度 1~ 32°,平均 (13.2 3± 6 .6 8)°;最小向下转位角度 1~ 35°,平均 (14 .0 6± 8.4 6 )°。设计最小向上和向下转位距离差值在 5 0 0 μm以上者 16只眼 ,占 30 .19%;设计最小向上和向下转位角度差值在 10°以上者 11只眼 ,占 2 0 .75 %。 结论 黄斑转位手术前对中心凹最小转位距离和角度进行设计有助于手术方案的选择。
王建民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杨爱琴
关键词:中心凹手术设计脉络膜新生血管眼外科手术
眼球缺血综合征临床特点观察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探讨眼球缺血综合征(OcularischemicsyndromeOIS)患者眼部表现、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临床特点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方法OIS患者眼部检查、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对比研究OIS患者组和正常对照组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收缩期血流峰速(PSV)值。结果①共观察OIS患者22例22眼。21例(95%)患者以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为主要表现。6眼(27%)出现虹膜新生血管。眼底改变:16眼(73%)视网膜静脉扩张,20眼(90%)有中周部视网膜点状出血。2眼(9%)见到视网膜动脉搏动。②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视网膜动-静脉循环时间延长,15例(68%)视网膜血管着染,有2只眼发现视网膜动-静脉交通支形成。③OIS患者患侧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PSV降低。结论①眼球缺血综合征临床表现复杂,FFA及彩色多谱勒超声检查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手段。
张斌马景学张彤迪李涛李素芬杨爱琴
关键词:眼底荧光血管造影超声多谱勒颈动脉狭窄眼动脉视网膜中央动脉
结膜穹窿深部异物漏诊分析
1996年
结膜穹窿深部异物漏诊分析石家庄市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050000]李素芬,陈金桂,郭秀瑾结膜穹窿部异物由于所在位置隐匿及临床就诊检查时疏忽,易被漏诊。作者自1991~1995年间共遇到4例,现报告如下。病例介绍[例11男,3个月。左眼红肿8天就诊。...
李素芬陈金桂郭秀瑾
关键词:漏诊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特征。方法回顾分析FFA确诊的598例CSC患者640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直接检眼镜检查并采用德国海得堡眼底造影系统行绿色激光扫描眼底照相及FFA检查。观察视网膜色素上皮(RPE)渗漏点发生的部位并分析其特点,统计测量其年龄、视力、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面积、RPE渗漏形态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渗漏灶集中发生于后极部,上方象限多于下方象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7.13,P%0.01);鼻侧多于颢侧象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93,P〈0.01);距中心凹距离越近渗漏灶发生频率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12.715,P〈0.01)。渗漏灶形态分析发现渗漏灶形态与年龄有关。64例≥50岁患者中微漏型35例,占该组患者的54.7%;154例35~39岁患者中扩散型82例,占该组患者的53.2%;多渗漏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面积小,单渗漏灶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面积大,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925,P〉0.05);CSC患者视力与浆液性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面积呈负相关(r=-0.335,P〈0.01),与病程及渗漏灶距中心凹距离无相关性(r=-O.029,-0.145;P〉0.05)。结论CSC患者FFA渗漏灶的发生有区域性差别,浆液性视网膜脱离面积与渗漏灶多少无关。
陈桂芬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扬爱琴
关键词:荧光素血管造影术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吲哚青绿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2008年
目的探讨眼底荧光素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ICGA)在老年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AMD患者375例742只眼的FFA和ICGA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在所有患者中,萎缩型504只眼(67.9%),渗出型238只眼(32.1%)。在同步进行FFA和ICGA检查的渗出型AMD 93只眼中,FFA检查发现典型性CNV 14只眼(15.1%),隐匿性CNV 79只眼(84.9%);ICGA检查发现边界清楚的CNV 48只眼(51.6%),两者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27.97,P〈0.01)。ICGA检查发现CNV的供养血管6只眼(6.5%),均位于中心凹旁或中心凹外。在发现边界清楚CNV的48只眼中,中心凹下CNV 29只眼(60.4%),中心凹旁CNV 12只眼(25.0%),中心凹外CNV7只眼(14.6%)。结论与FFA相比,ICGA可以更加准确地显示CNV,发现CNV的供养血管,对AMD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更重要的指导意义。
王建民马景学王长龄李素芬陈桂芬杨爱琴
关键词:老年性黄斑变性眼底血管造影吲哚青绿荧光素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