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荣清
- 作品数:12 被引量:26H指数:3
- 供职机构: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
- 2012年
- 目的:研究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信号传导的影响。方法: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cAMP、cGMP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褪黑素(MLT)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小鼠受1~6 GyX射线全身照射24 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中cGMP含量均降低。②小鼠受1~6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24 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中cAMP含量均降低。③小鼠受1~6 GyX射线全身照射后12 h,随剂量增加,松果腺细胞合成和分泌MLT功能减弱。结论: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传导功能有抑制作用。
- 王枫艾毅钦李荣清
- 关键词:松果腺电离辐射褪黑素
-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测定血清VEGF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众多的研究证实,实体肿瘤的生长依赖新生血管的形成。新生血管即为肿瘤细胞的生长、增殖提供营养供应及代谢产物排除途径,也促进肿瘤细胞的恶性演变,对肿瘤局部生物学行为起重要影响。研究表明,VEGF对内皮细胞的增生有强烈的刺激作用,
- 艾毅钦刘光贤李荣清潘志荣唐翠芬
- 关键词:鼻咽肿瘤VEGF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 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治疗老年人头颈鳞癌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评价放疗联合奈达铂化疗治疗老年人头颈鳞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5例老年人头颈部鳞癌采用放疗同步每周联合小剂量奈达铂化疗,观察临床疗效及毒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达为80%,1、2年生存率分别为72%、44%。治疗期间主要毒副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口腔黏膜反应,恶心、呕吐及放射性脑损伤。结论放疗联合奈达铂同步治疗老年人头颈鳞癌具有较好疗效,毒副作用可耐受。
- 王枫李荣清艾毅钦
- 关键词:头颈鳞癌奈达铂
- CD_(30)^+间变性大T细胞性淋巴瘤1例误诊分析
- 2009年
- CD30+间变性大T细胞淋巴瘤(anaplastic largecell lymphoma,ALCL)是非霍奇金淋巴瘤中的一个特殊类型,其特征为淋巴结副皮质区和窦状隙内有表达CD30的间变性大淋巴细胞浸润。
- 姚二华李建文刘光贤徐超李荣清
- 关键词:淋巴瘤误诊
- SPECT和CT检测鼻咽癌颅底受侵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1
- 2010年
- 目的:探讨SPECT和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检测能力及临床价值。方法:对50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同期进行前瞻性SPECT和CT检测,比较两者的检出率及与临床症状、体征、T、N分期的相关性。结果:SPECT和CT对鼻咽癌颅底骨侵犯的阳性检出率在全部患者中分别为60%和36%;在头痛、颅神经损害及两者并存患者中分别为83.3%、25%;100%、0;94.4%、77.8%。在T1+T2及T3+T4的患者中分别为18.2%、0;92.9%、64.3%。在N0+N1及N2+N3的患者中分别为67.7%、45.5%;41.2%、17.6%。在Ⅰ+Ⅱ及Ⅲ+Ⅳ期的患者中分别为20%、0;70%、45%。SPECT的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C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inarry 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头痛及T分期是SPE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头痛=11.92,ORT分期=15.43);颅神经损伤是CT阳性检出的危险因素(OR颅神经损伤=7.50)。结论:结合患者头痛、颅神经损害症状、T、N分期,综合SPECT和CT检测结果,提高鼻咽癌患者早期颅底骨受侵犯的检出率和诊断的准确性是可行且有实际意义的。
- 艾毅钦刘光贤李荣清王枫潘志荣汪勇
- 关键词:鼻咽肿瘤颅底骨侵犯
-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可溶性CD105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2~3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及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III+IV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分期为N2+N3的患者其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分期为N0+N1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 艾毅钦李荣清刘光贤王枫汪勇
- 关键词:鼻咽肿瘤可溶性CD105
- 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照射后的影响
- 2011年
- 目的主要研究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松果腺细胞凋亡。采用放免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cAMP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法,检测松果腺细胞中MLT含量的变化。结果①小鼠受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8、48、120、168h,松果腺细胞凋亡率增加,48h达到最高。②小鼠受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8、48、120、168h,松果腺细胞中cAMP含量均降低,48h达到最低。③小鼠受6GyX射线全身照射后8、48、120、168h,松果腺细胞合成和分泌MLT功能减弱,48h达到最低。结论高剂量电离辐射对松果腺细胞功能有抑制作用,48h达到最低。
- 王枫艾毅钦李荣清
- 关键词:松果腺电离辐射褪黑素细胞凋亡
- 庆大霉素预防伊立替康相关迟发性腹泻31例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分析庆大霉素对伊立替康所致腹泻的预防作用。方法收集自2008’年8月至2011年2月57例应用伊立替康化疗患者相关资料,其中预处理组31例口服庆大霉素片进行预处理;常规组26例不做预处理。观察两组患者的腹泻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预处理组患者共化疗121个周期,有34个周期发生腹泻,占总化疗周期的28.1%。其中9个周期(7.4%)中患者发生Ⅲ。Ⅳ级腹泻;常规组患者共化疗87个周期,41个周期发生临床可观察的腹泻,占总化疗周期的47.1%,其中17个周期(19.5%)发生Ⅲ~Ⅳ级腹泻。两组患者伊立替康化疗周期中发生腹泻周期比例以及Ⅲ~Ⅳ级发生腹泻周期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95,P=0.005;χ2=6.78,P=0.009)。在分层分析中,预处理组化疗2个周期以上的59个周期中21个周期(35.6%)发生腹泻,常规组化疗2个周期以上的35个周期中25个周期(71.4%)发生腹泻(χ2=9.574,P=0.002)。结论应用庆大霉素进行预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伊立替康相关性腹泻的发生率。
- 汪勇张细丽李荣清
- 关键词:庆大霉素类伊立替康腹泻
- 咽病患者血清中VEGF和CD105定量检测及临床应用
- 艾毅钦马丽菊李荣清刘光贤杨一兵王枫唐翠芬杨春妮
- 基于该研究,对临床有重要提示:对于临床Ⅲ、Ⅳa期,特别是临床N分期为N2、N3的鼻咽癌患者,首程治疗需要以放疗为主,结合化疗、血管内皮抵制素血管靶向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对于放疗前血清VEGF、CD105低水平患者日后易于局...
- 关键词:
- 关键词:鼻咽癌肿瘤综合治疗
- 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测定血清可溶性CD105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放疗后2~3个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及20例健康献血者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和对比。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Ⅲ~Ⅳ_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和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_(2~3)的患者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_(0~1)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新指标,血清应当是检测循环中CD105更有用的标本。
- 艾毅钦李荣清刘光贤王枫唐翠芬
- 关键词:鼻咽癌可溶性CD105酶联免疫吸附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