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轶

作品数:22 被引量:163H指数:8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用药
  • 9篇静脉用
  • 8篇静脉用药
  • 6篇静脉用药调配
  • 6篇静脉用药调配...
  • 6篇PIVAS
  • 5篇配液
  • 3篇药品
  • 3篇药物
  • 3篇药物调配
  • 3篇输液
  • 3篇静脉
  • 3篇静脉药物
  • 2篇单抗
  • 2篇调配模式
  • 2篇药集
  • 2篇药品储备
  • 2篇药学
  • 2篇品管圈
  • 2篇品管圈活动

机构

  • 22篇苏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22篇李轶
  • 6篇郁文刘
  • 6篇豆兴茹
  • 6篇包健安
  • 5篇沈国荣
  • 3篇徐韬
  • 2篇黄春燕
  • 2篇尤晓明
  • 2篇王永
  • 2篇冉晓军
  • 2篇朱建国
  • 2篇卢春娟
  • 1篇张晶晶
  • 1篇陈佳
  • 1篇顾继红
  • 1篇沈云峰
  • 1篇缪丽燕
  • 1篇程姣
  • 1篇于迪
  • 1篇王玮

传媒

  • 4篇抗感染药学
  • 3篇中国药房
  • 3篇海峡药学
  • 2篇中国医院药学...
  • 2篇中国血液流变...
  • 1篇解放军药学学...
  • 1篇中国现代应用...
  • 1篇医药导报
  • 1篇中国新药与临...
  • 1篇中国医院用药...
  • 1篇药学与临床研...

年份

  • 3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9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用药物调配残留量的控制被引量:9
2018年
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药物调配残留量进行质量控制,旨在保障输液的有效性。通过分析3年来残留量质量控制结果,发现药品调配残留量超标率为7.0%,残留量主要影响因素有:调配人员专业知识、调配手法、劳动强度、责任意识,可以此为药品调配改进提供方向。
唐威程姣王未李轶
关键词:静脉药物残留量
奥妥珠单抗相关不良反应的防治研究
2024年
奥妥珠单抗是全球首个人源化、糖基化修饰的Ⅱ型抗CD20单克隆抗体,与Ⅰ型CD20单克隆抗体利妥昔单抗相比,滤泡性淋巴瘤患者使用奥妥珠单抗获益显著。临床试验数据显示,中国人群使用奥妥珠单抗的输液反应、血小板减少及中性粒细胞减少等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更高。本文从奥妥珠单抗常见的相关不良反应类型和机制、防治措施及黑框警告内容进行系统性综述,旨在为真实世界安全用药提供相关参考。
李岩闫雨婷陈佳李轶谢诚朱建国夏凡
关键词:CD20
输液配液机在PIVAS流程优化中的的应用
目的:介绍静脉输液调配机在优化PIVAS静脉输液调配流程中的应用. 方法:从PIVAS工作现状,配液机模式探讨,PIVAS工作流程的优化几个方面入手,统计调查调配人员应用前后满意度,与手工调配比较,分析配液机优...
李岩王未徐雷汪飞徐韬郁文刘李轶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
某院基于关键业绩指标法原理对制定中心药房人员绩效考核方法的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究基于关键业绩指标法(KPI)原理制定一套较为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指标方法,以便考核医院中心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及质量。方法:根据中心药房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查阅文献资料、咨询药学专家及部门领导,选出6方面主要指标即工作量、工作质量、监督职能、满意度、药品存储管理、质量控制等作为医院中心药房40位工作人员的主要绩效考核评价标准;抽取并分析近2年的信息数据,比较考核实施前后的差异。结果:绩效考核方法实施后,中心药房人均每季度得分稳定在95分左右;个人平均输液配制量由原来的61袋/h增至78袋/h,人均调剂医嘱数目由原来的96条/h增至158条/h;工作中出现的这2项差错数经组间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96%的医院其他工作人员对中心药房的工作评价均比较满意。结论:绩效考核制度的实施对中心药房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及满意度等方面均有积极的影响,促进了工作效率。
王永吴慧敏李轶
关键词:中心药房绩效考核
某三甲综合医院2023年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点评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医院2023年门急诊处方的合理用药点评情况,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抽取2023年1—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15060张门急诊处方作为研究资料,采集处方中患者的年龄、性别、诊断,以及药物的种类、剂型、用法、用量等信息,依据相关指南、共识、药品说明书等资料对处方进行合理用药点评,分析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和科室分布。结果:处方点评结果显示,15060张处方中,不合理处方有146张,不合理发生率为0.97%;此外,全年门诊的抗菌药物使用率为7.00%,而国家基本药物使用率为65.73%;146张不合理处方中,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原因为“用法用量不适宜”(62张,占42.47%)和“适应证不适宜”(37张,占25.34%),次要原因为“医师签名盖章不规范”(20张,占13.70%);146张不合理处方基本涉及医院所有门急诊科室,而不合理率最高的前3个科室依次为普外科、消化内科和放疗科,其不合理发生率依次为1.75%、1.60%和1.60%。结论:医院2023年门急诊的用药情况整体较为合理,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应加大检查和培训的力度,从而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秦楠张美郑爽沈海娟李轶
关键词:门诊处方处方点评合理用药
静脉药物调配中心284例不合理处方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方法通过审方软件拦截并收集不合理处方,根据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按照溶媒选择不当、溶媒量不当、药物配伍禁忌、药物用法用量不当及医嘱录入错误等项目进行分类并统计分析。结果在284例不合理处方中,溶媒选择不当16.90%、溶媒量不当38.03%、药物配伍禁忌9.86%、药物用法用量不当32.39%、处方录入错误2.82%。结论对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的分析,保证了临床对静脉药物的合理使用,保障了患者用药的安全有效。
李轶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不合理处方
智能摆药系统在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应用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介绍某院运行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PIVAS)智能摆药系统。方法:该院在原有的医院信息系统(HIS)的架构下,基于现有的PIVAS条码管理信息系统,利用条码技术和射频技术,开发了PIVAS智能摆药系统,实现了摆药、贴签、分类进舱、退药和盘点等环节的智能化操作,同时对摆药流程进行了优化。结果与结论:将接收的输液标签在后台进行个性化处理,实现了按药物品种摆药的操作模式。建立的智能摆药系统运行稳定,实现了静脉用药调配中心的智能化、信息化摆药操作,最终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减少了差错。
沈国荣李轶王永冉晓军包健安
关键词:静脉用药调配中心信息化
输液配液机在PIVAS流程优化中的的应用
目的:介绍静脉输液调配机在优化PIVAS静脉输液调配流程中的应用。方法:从PIVAS工作现状,配液机模式探讨,PIVAS工作流程的优化几个方面入手,统计调查调配人员应用前后满意度,与手工调配比较,分析配液机优化PIVAS...
李岩王未徐雷汪飞徐韬郁文刘李轶
文献传递
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的建立与应用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建立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协助药师审核和监护肠外营养使用。方法在系统中设定肠外营养稳定性、适宜性以及药学监护的规则,审核2017年2月至2018年1月本院住院肠外营养医嘱,包括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脂肪乳浓度、阳离子浓度、葡萄糖胰岛素比例、维生素C加入、糖脂比和热氮比。比较该系统建立前后干预效果,并监护长期使用患者的营养相关实验室指标,根据指标变化,干预医嘱调整。结果审核和监护肠外营养医嘱涉及患者1354例,发现稳定性和适宜性不合理医嘱并干预71例,不合理率为5.24%。通过该系统协助审核后,降低了葡萄糖浓度、氨基酸浓度、阳离子浓度、葡萄糖胰岛素比例、维生素C加入、糖脂比及热氮比的不合理率。系统建立前后脂肪乳浓度均符合要求。监护异常指标并干预10例,最终8例营养指标好转。结论肠外营养信息化审核和药学监护系统能有效保障肠外营养的合理使用。
于迪高杰李轶郁文刘包健安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药学服务医嘱审核
PDCA循环在降低我院静脉药物调配中心差错率中的应用被引量:11
2017年
目的减少静脉药物调配中心调配差错,提高输液配置质量,保证临床输液安全性与合理性。方法按照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对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进行统计分析,对比循环前后差错率的、改善程度。结果循环前的差错率为0.053%,循环后的差错率降至0.015%,实际降幅达77.4%。结论将PDCA循环应用到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管理中,坚持PDCA循环的计划、执行、检查、处置程序,循序渐进,循环往复,能有效的降低静脉药物调配中心的差错率。
赵雯雯李轶
关键词:PDCA静脉药物调配中心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