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杨亚萍

杨亚萍

作品数:46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苏州市科技发展计划江苏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层次人才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 3篇学位论文
  • 3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7篇医药卫生
  • 6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0篇自噬
  • 18篇细胞
  • 13篇帕金森
  • 12篇帕金森病
  • 8篇PC12细胞
  • 7篇蛋白
  • 7篇多巴
  • 7篇多巴胺
  • 5篇多巴胺能
  • 5篇神经元
  • 5篇能神经
  • 5篇Α-SYNU...
  • 5篇胺能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多巴胺能神经...
  • 4篇星形
  • 4篇突触
  • 4篇能神经元
  • 4篇环素
  • 3篇蛋白酶

机构

  • 38篇苏州大学附属...
  • 28篇苏州大学
  • 3篇扬州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镇江市第一人...

作者

  • 46篇杨亚萍
  • 28篇刘春风
  • 10篇毛成洁
  • 6篇王芬
  • 6篇胡伟东
  • 5篇秦正红
  • 5篇李学忠
  • 4篇刘康永
  • 4篇石际俊
  • 4篇孙雪
  • 4篇周媛
  • 4篇程言博
  • 4篇白龙梅
  • 3篇李冬辉
  • 3篇蔡增林
  • 3篇胡丽芳
  • 3篇罗蔚锋
  • 3篇钱进军
  • 3篇杨昉
  • 3篇柯国秀

传媒

  • 5篇中华神经科杂...
  • 4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药理学通...
  • 2篇中华医学杂志
  • 2篇苏州大学学报...
  • 2篇第十二届全国...
  • 2篇第十一届全国...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临床神经病学...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江苏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基础医学与临...
  • 1篇细胞与分子免...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江苏省第十七...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5篇2010
  • 8篇2009
  • 13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芍药苷下调PC12细胞酸敏感离子通道1a的表达拮抗酸诱导的钙内流被引量:5
2010年
酸敏感离子通道(acid sensing ion channels,ASICs)是一类能被细胞外H+激活的阳离子通道,其中的ASIC1a亚基能介导钙的内流,参与了脑缺血缺氧。
曹碧茵孙雪杨亚萍孔岩刘春风
关键词:芍药苷钙内流阿米洛利酸中毒PC12细胞
多巴胺能神经元对鱼藤酮敏感性的增龄改变及其机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研究鱼藤酮对不同月龄SD大鼠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3、12、20月龄雄性SD大鼠各4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自然增龄组和鱼藤酮处理组,每组20只。自然增龄组皮下注射无鱼藤酮的混合溶剂,处理组皮下注射鱼藤酮[1.0mg/(kg·d)],连续给药30d,每周停药1d,构建大鼠鱼藤酮染毒模型。大鼠黑质切片采用酪氨酸羟化酶(TH)免疫组化染色;测定黑质组织匀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Western blotting检测黑质部位caspase-3表达水平。结果鱼藤酮处理后各月龄大鼠TH阳性细胞计数均比相应自然增龄组降低,且20月龄大鼠降低最为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然增龄组3月龄大鼠黑质组织SOD和CAT活性最高,20月龄大鼠有所下降,而鱼藤酮处理后各月龄大鼠SOD、CAT活性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鱼藤酮处理组各月龄大鼠剪切活化的caspase-3的表达较自然增龄组均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20月龄大鼠最为明显。结论鱼藤酮可诱导大鼠TH阳性细胞随年龄增加而减少,氧化应激水平的增高和caspase-3的激活可能参与了SD大鼠对鱼藤酮敏感性随年龄增加的作用机制。
曹丽丹杨亚萍郑慧芬洪雨柯国秀胡丽芳刘春风
关键词:帕金森病鱼藤酮半胱氨酸蛋白酶-3
经颅超声诊断痉挛性斜颈
2016年
目的 分析痉挛性斜颈患者(CD)经颅超声(TCS)的影像学特点。方法 对确诊的25例旋转型CD患者及25名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志愿者进行TCS检查。根据黑质(SN)回声强度分为Ⅰ~Ⅴ级,≥Ⅲ级则视为异常并测量强回声面积,计算强回声总面积与中脑总面积比值;根据豆状核(LN)回声强度分为Ⅰ~Ⅲ级,≥Ⅱ级则视为异常并测量其面积。结果 CD组LN回声≥Ⅱ级比例(17/25,68.00%)明显高于对照组(2/25,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N强回声面积与患者的年龄、病程之间无相关性(P均〉0.05)。CD患者中LN阳性侧与患者头部旋转方向相反的比例为70.60%(12/17),明显高于二者相同的比例(5/17,29.40%)。结论 TCS探及LN异常强回声有助于CD的临床诊断,并且LN异常强回声所在位置与CD患者头部旋转方向存在对侧性趋势。
张英张迎春盛余敬陈晓芳王才善俞丽芳董智芬罗蔚锋毛成洁熊康平杨亚萍刘春风
关键词:斜颈豆状核
自噬的增龄性改变与Rotenone致大鼠DA能神经毒性的关系
目的通过构建不同增龄组SD大鼠Rotenone染毒模型,观察大鼠黑质组织形态学和氧化应激损伤的增龄性变化;研究增龄和Rotenone对SD大鼠黑质纹状体DA能神经元自噬/溶酶体和凋亡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1)构建3、12...
杨亚萍柯国秀毛成洁程言博刘春风
文献传递
TNF-α通过抑制自噬-溶酶体通路引起的多巴胺能细胞功能障碍
目的:探讨自噬-溶酶体通路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致多巴胺能细胞功能障碍中的作用及机制.材料与方法:不同浓度(1、5ng/ml) TNF-α作用于低分化PC12细胞,以CCK8检测细胞活力,western blot...
王媚瑕杨亚萍胡丽芳刘春风
自噬在三氧化二砷诱导白血病细胞系HL60细胞死亡中的作用
目的:研究自噬在三氧化二砷(As203)诱导的HL60细胞死亡中的作用,初步探讨自噬的作用机制。 方法:用不同浓度的As203处理人原髓细胞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采用MTT法测定As203对HL60细胞增殖...
杨亚萍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自噬HL60溶酶体
文献传递
自噬在帕金森病发病中的作用被引量:13
2009年
自噬是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的一种溶酶体依赖性的降解途径,主要起着调节性的作用以保护细胞免遭感染、癌症、神经变性、老化,以及心脏疾病等在内的各种病理性损伤,与细胞的存活、分化、发育和内环境稳态的维持密切相关。近来的研究表明,自噬在清除与神经变性疾病相关的错误折叠蛋白和易聚集蛋白方面起关键作用,尤其在帕金森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石际俊刘康永杨亚萍刘春风
关键词:自噬帕金森病Α-突触核蛋白自噬性细胞死亡
Huntington病的临床和遗传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Huntington病(HD)的临床和遗传特征。方法对6个中国汉族HD家系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遗传特征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男15例,女13例;起病年龄26~72岁;病程6~20年;有基因携带者6例(男2例,女4例);均以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不自主运动为主,伴精神异常3例,痴呆1例,共济失调3例,晚期出现吞咽及构音障碍10例。1例基因携带者头颅磁共振波谱(MRS)分析显示两侧豆状核出现较明显的Lac倒置峰。6个家系均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基因诊断发现受测患者和无临床表现的基因携带者均有(CAG)n重复拷贝数超过正常值(≥37);本组中有4个家系子代较父代发病年龄提前。结论HD临床表现多样化,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存在遗传早现现象。IT15基因中(CAG)n重复拷贝数的异常扩展是这6个家系发生HD的发病基础。
柯国秀刘春风林芳毛成洁杨亚萍秦正红
关键词:HUNTINGTON病IT15基因三核苷酸重复
Synphilin-1在路易体病中的作用
2009年
关于路易体病(LBD)中病理包涵体形成的机制一直备受关注。目前已知路易体(LBs)的胞质中含有α-synulein、synphilin-1和Parkin等成分,其中α-synulein对LBs的形成具有核心作用,而synphilin-1与α-synulein有多个作用位点,故推测synphilin-1在LBs的形成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synphilin-1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蛋白的相互作用、聚集和降解机制、胞内作用及其与LBD的关系进行综述。
李冬辉杨亚萍刘春风
关键词:SYNPHILIN-1
血清胱抑素C的水平变化与帕金森病的关系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 研究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与帕金森病患者相关临床指标及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1年7月至2012年12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经临床确诊为帕金森病的患者115例,检测这115例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选取同时间段内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体检中心体检的110名健康中老年人作为对照组,采用SPSS 17.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帕金森病组血清胱抑素C平均水平为(1.06±0.20) mg/L,健康对照组为(0.96±0.16) mg/L,组间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63,P<0.05).斯皮尔曼等级相关分析提示血清胱抑素C水平只与年龄(r =0.381,P<0.001)、血肌酐(r=0.267,P =0.004)之间呈正相关,与尿素、尿酸、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没有相关性(P>0.05).方差分析提示中晚期帕金森病患者的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高(P<0.05).结论 血清胱抑素C在帕金森病的进程中可能起一定作用.
徐金敏陈静毛成洁杨亚萍刘春风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帕金森病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