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血管内超声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形成1例
- 王爱林李大伟徐雷杨坡
- 关键词:髂股静脉血栓形成
- 冠状动脉夹层的造影诊断与内支架治疗
- 2002年
-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造影 (CAG)和内支架置入 (CASI)治疗对冠状动脉夹层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 10 82例冠状动脉造影及 434例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检出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 ,均行内支架置入治疗。结果 12例冠状动脉夹层患者全部成功置入内支架 ,夹层闭合 ,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状动脉夹层的最佳方法 。
- 杨坡张英迅牛波
- 关键词:放射摄影术血管成形术冠状血管造影术
- 急性心肌梗死内支架置放术的临床疗效评价
- 1999年
-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支架置放的临床疗效。方法:1998-01~12,我院共对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施行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共置入内支架34个,成功率100%,既往心肌梗死病史的占37%,病人年龄34~65岁。其中多支病变17例,4例出现心源性休克。结果:内支架置放后梗死相关血管全部开通,狭窄从75%~100%降至0~25%,术后23例恢复导TIMI血流灌注3级,3例为2急,仅有1例术后仍有心绞痛,无1例死亡。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支架置放术能明显降低病人死亡率,并具有良好的远期效果。
- 李大伟杨坡关国跃
-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临床疗效评价急诊置入成功率
-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实体肿瘤的疗效观察
- 2003年
- 目的 研究微波热凝固治疗实体瘤的治疗方法,观察其对实体瘤的疗效。方法 对37例实体瘤病人(其中盆腔转移瘤2例,腹壁转移瘤3例,头颈部肿瘤2例,肝癌30例)。行微波热凝固治疗,并术后1个月复查CT片或B超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术后1个月直径<3cm病灶完全坏死,>3cm且<6cm病灶50%以上坏死,其边缘有微小残留。结论 微波热凝固治疗实体瘤方法简单、省时、安全有效,是治疗实体瘤的重要方法。
- 孙巍杨坡张春东
- 关键词:实体肿瘤疗效评定输出功率手术切除
- 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附17例病例分析)
- 2001年
- 目的 研究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的方法 ,了解其疗效、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 对 17例 2~ 6cm肝癌病人单或多发病灶行微波热凝固治疗 ,并术后 1个月复查肝CT片观察肿瘤坏死情况。结果 术后 1个月直径 <3cm病灶完全坏死 ,10例 >3cm <6cm病灶 5 0 %以上坏死 ,其边缘有微小残留。结论 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方法简单、省时、安全有效 。
- 杨坡张英迅
- 关键词:微波热凝固肝细胞癌微波疗法
- 介入封堵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2004年
- 目的 应用Ampl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ASD)并对其疗效进行评价。方法 17例房间隔缺损病人 ,年龄 5~ 5 4岁。在透视及食管超声心动图 (TEE)监视下经导管置入Amplatzer封堵器封堵治疗房间隔缺损。术后即时行食管超声心动图 ,术后 2 4h、1、3个月分别行经胸超声心动图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全组 17例疗效均佳 ,未见残余分流。结论 Ampatzer封堵器治疗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 。
- 李大伟李威杨坡邢淑慧
- 关键词:胸外科学房间隔缺损封堵器食管超声心动图
- 经皮微波热凝固治疗肝癌35例疗效观察被引量:6
- 2004年
- 李大伟杨坡郭英
- 关键词:肝癌微波热凝固治疗疗效观察微波治疗
- 间接胆红素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 2001年
- 目的 研究间接胆红素与冠状动脉硬化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 将接受过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 10 3名患者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受累范围为标准分成 5组 ,以血清胆红素、血脂、血糖及血压为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间接胆红素越低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范围越广 ,尤其是三支主要冠状动脉受累病人间接胆红素明显低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患者 (P <0 0 5 )。结论 间接胆红素是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基本背景因素 ,而血脂、血糖或血压为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因素。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发现预防或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新方法。
- 张英迅曹振远杨坡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间接胆红素
- 年轻人心肌梗死临床与冠脉造影影像学分析
- 2002年
- 目的 研究分析年轻人心肌梗死的临床与冠状动脉造影的特点。方法 35例 4 0岁以下心肌梗死患者 ,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并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冠状动脉单支病变 2 6例 ,双支病变 7例 ,三支病变 2例。结论 年轻人心肌梗死患者危险因素与大量吸烟、饮酒关系密切 。
- 杨坡于小东
- 关键词:心肌梗死冠脉造影影像学年青人
- 同轴球囊导管法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肺癌
- 1998年
- 目的:探讨使用同轴球囊导管进行选择性支气管动脉内介入治疗肺癌的优点和价值。万法:使用seldinger法,送6F的cobra、Headhunter、JudkinsR4等导管选择性插入支气管动脉,经造影证实无误,固定,以此为导引导管,引入3F的Magic-2L不可脱性球囊导管,送入支气管动脉远端,先将微导管的球囊以稀释的造影剂充盈,暂时闭塞支气管动脉,然后向肿瘤注射抗肿瘤药物或栓塞物。结果:本组26例,总技术成功率为96%(25例),只有1例因血管变异而失败。病人肿瘤有不同程度缩小,症状改善,无1例出现脊髓损伤的严重并发症。结论:同轴球囊导管法,因暂时闭塞了支气等动脉,相应增加了肿瘤内药物的浓度,同时避免了脊髓的损伤。
- 李大伟关国跃杨坡
- 关键词:支气管动脉介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