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国

作品数:253 被引量:1,740H指数:2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机械工程金属学及工艺一般工业技术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03篇期刊文章
  • 32篇专利
  • 9篇会议论文
  • 5篇科技成果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6篇机械工程
  • 104篇金属学及工艺
  • 18篇一般工业技术
  • 17篇自动化与计算...
  • 14篇理学
  • 3篇经济管理
  • 3篇电子电信
  • 2篇电气工程
  • 2篇交通运输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5篇机床
  • 146篇数控
  • 126篇数控机
  • 124篇数控机床
  • 86篇热误差
  • 49篇误差补偿
  • 28篇热误差建模
  • 19篇主轴
  • 18篇加工中心
  • 16篇可靠性
  • 15篇神经网
  • 15篇神经网络
  • 15篇机床误差
  • 13篇激光
  • 11篇五轴数控
  • 10篇数控车
  • 10篇温度
  • 9篇热变形
  • 8篇数控车床
  • 8篇五轴机床

机构

  • 253篇上海交通大学
  • 10篇宁波大学
  • 8篇淮海工学院
  • 5篇淄博职业学院
  • 4篇同济大学
  • 4篇重庆大学
  • 3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盐城工学院
  • 3篇上海市激光技...
  • 2篇东南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合肥工业大学
  • 2篇宁夏大学
  • 2篇南昌大学
  • 2篇山东理工大学
  • 2篇上海睿涛信息...
  • 2篇贵阳险峰机床...
  • 1篇滁州学院
  • 1篇北京交通大学
  • 1篇上海电力学院

作者

  • 253篇杨建国
  • 39篇杜正春
  • 24篇姚晓栋
  • 18篇王秀山
  • 17篇张宏韬
  • 17篇刘国良
  • 16篇任永强
  • 15篇项四通
  • 13篇沈金华
  • 13篇李永祥
  • 13篇郭前建
  • 12篇王智明
  • 11篇赵海涛
  • 11篇吴昊
  • 11篇薛秉源
  • 11篇李慧敏
  • 10篇李自汉
  • 9篇姜辉
  • 9篇陈志俊
  • 9篇叶飞帆

传媒

  • 44篇上海交通大学...
  • 15篇中国机械工程
  • 15篇组合机床与自...
  • 14篇机械工程学报
  • 13篇机械制造
  • 12篇机械设计与研...
  • 7篇机床与液压
  • 7篇机械设计与制...
  • 6篇现代制造工程
  • 5篇计算机集成制...
  • 5篇哈尔滨工业大...
  • 5篇制造技术与机...
  • 5篇四川大学学报...
  • 5篇世界制造技术...
  • 3篇稀有金属材料...
  • 3篇机械工程师
  • 3篇计量学报
  • 3篇航空制造技术
  • 2篇制造业自动化
  • 2篇南京航空航天...

年份

  • 2篇2023
  • 4篇2022
  • 4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10篇2016
  • 16篇2015
  • 16篇2014
  • 13篇2013
  • 16篇2012
  • 14篇2011
  • 7篇2010
  • 14篇2009
  • 21篇2008
  • 10篇2007
  • 15篇2006
  • 22篇2005
  • 8篇2004
2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复杂工件在机测量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被引量:1
2022年
测量技术是设计与制造信息互通的桥梁,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论述了在机测量的概念和在机测量技术应用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介绍了针对复杂工件的在机测量技术、在机测头标定技术、测量数据处理技术,并给出了数控机床复杂工件在机测量的发展建议。
朱炜炜李全林葛广言王刚杜正春杨建国
关键词:工件
温度测点优化在机床主轴热误差建模中的应用被引量:6
2003年
从理论上分析了机床主轴温度场与热变形的动态特性,证明了机床主轴上最佳温度测点的存在,并通过实验加以论证。采用黄金分割法对主轴最佳温度测点的位置进行优化,并采用最佳温度测点处的温度建立线性函数,精确预报主轴的热伸长量。
窦小龙杨建国关贺邓卫国
关键词:热变形黄金分割热误差建模
基于模块化和延迟生产的供应链建模与优化被引量:6
2004年
通过改善Ricardo模型 ,在供应链层次上建立四种供应链结构模型 ,利用各节点的成本和客户服务水平指标来衡量其性能。同时基于模糊偏好关系来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由此建立多目标优化模型。模型的求解利用Matlab中的遗传优化工具箱 (GAOT) ,并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验证了模型的鲁棒性。最后基于优化结果 ,分析了四种供应链结构的牛鞭效应。
李院生叶飞帆方志梅杨建国
关键词:供应链模块化遗传算法牛鞭效应
五坐标数控加工的非线性运动误差分析与控制被引量:48
2007年
分析了五坐标联动数控系统采用线性五轴插补运动时,与实际的空间非线性连续轨迹之间的理论加工误差;用空间解析几何、齐次坐标变换建立了双转台结构五坐标机床的运动变换数学模型,并结合五坐标数控机床加工过程的线性插补原理,建立了该类五坐标机床的非线性运动误差估计模型,提出了一种非线性误差控制策略.通过仿真分析和试验加工对该模型和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
吴大中王宇晗冯景春杨建国
关键词:五坐标数控
数控机床空间定位精度的测量与补偿被引量:11
2004年
本文介绍一种使用美国光动公司的激光多谱勒位移测量仪,对数控机床进行空间误差检测的激光矢量测量新方法。该方法可以方便而快速地检测出机床的空间定位精度,包括3个定位误差、6个直线度误差和3个垂直度误差;同时还可以根据测量的空间定位误差数据生成误差补偿的代码,进而可以对其进行空间定位误差的补偿,大幅度提高了数控机床加工精度。
关贺杨建国窦小龙邓卫国Charles Wang
关键词:数控机床激光测量误差补偿
基于MCMC方法的机床无故障数据可靠性分析被引量:2
2018年
定时截尾试验中的无失效数据问题在可靠性研究中越来越普遍,利用配分布曲线法解决这一问题的核心是估计截尾时刻的失效概率。多层贝叶斯估计因充分利用先验信息而在此问题的研究中备受关注,但存在后验密度函数难以求解的问题。为此,提出应用马尔科夫链的蒙特卡罗法(MCMC)求解失效概率的多层贝叶斯后验估计,并据此拟合得到双参数威布尔模型的参数估计值,解决了无失效数据产品的可靠性分析问题。结合机床刀架的实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最后,将模型应用于不同种类产品进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较之于现有方法具有一定的准确性和可推广性。
张朋李慧敏邓铭杜正春杨建国
关键词:无失效数据可靠性分析
激光熔覆原位制备ZrC颗粒增强涂层的行为特征被引量:4
2018年
通过添加氧化锆和石墨的混合粉末到镍基合金粉末中,利用激光熔覆技术在中碳钢表面上制备了原位析出ZrC颗粒增强金属Ni基复合涂层。利用扫描电镜(SEM),能谱仪(EDS)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涂层的组织、物相和成分进行了观察、分析和探讨。对涂层内部的ZrC颗粒形貌、生成以及生长机理、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探讨了颗粒分布对涂层硬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ZrC颗粒在中上部分布较为均匀,主要以三角形和四边类似菱形和长轴形为主,颗粒在对流和界面斥力共同作用下发生的碰撞、烧结以及枝晶间的阻力是成形主因。由于ZrC颗粒以及内部碳化物如M_(23)C_6的生成分布,复合涂层的硬度得到了明显的提升,最终其硬度(HV_(0.2))可达7200 MPa。
雍耀维张翔傅卫邓琦林杨建国
关键词:原位生成颗粒相
基于牛顿插值的批量轴类零件加工误差补偿被引量:12
2011年
为提高批量轴类零件加工精度及加工效率,通过分析批量轴类零件加工数据,得到加工误差分布规律;运用牛顿插值理论建立批量轴类零件加工误差数学模型;应用用户宏程序按工件序号及切削位置进行误差实时补偿。该误差补偿方法综合考虑切削力引起的误差、热误差、刀具磨损误差、机床几何误差、编程误差、检测调整误差等误差因素,全面分析各误差因素与误差分布规律的关系,避免了误差因素分析不全的影响。得出切削力是影响单件工件加工误差分布的主要因素,刀具磨损是影响批量轴类零件加工误差分布的主要因素,热误差是导致误差分布规律畸变的主要因素。实践表明,应用该误差补偿方法可使批量轴类零件最大加工误差由60μm降低到4μm,补偿了93.3%;减少在机检测调整时间,加工效率提高13%,有效提高批量轴类零件加工精度和加工效率。
范开国杨建国姚晓栋王维姜辉
关键词:轴类零件牛顿插值宏程序误差补偿
基于人体免疫系统RBF网络的数控机床热误差建模被引量:9
2009年
针对现有误差预测模型无法实现结构自适应调整和在线训练的不足,通过对比人体免疫系统和人工神经网络,提出人工免疫RBF(AIRBF)网络,实现了网络结构的动态调整和在线学习.通过数控车削中心进行的实验验证,并将预测结果同传统RBF网络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该网络结构简单,能够很好适应热弹性变形的非线性时变特性,并能获得更高的热误差预测精度和更好的对突变数据点的跟随性.
闫嘉钰杨建国
关键词:RBF网络人工免疫系统热误差数控机床
基于自然指数模型的机床定位误差建模与实时补偿被引量:4
2013年
为提高数控机床的运动性能和加工精度,提出了基于自然指数模型的机床定位误差建模方法。通过分析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定位误差变化规律,将定位误差分为几何误差和热误差两个部分,其中,几何误差部分可以采用多项式模型进行拟合,而对于热误差部分,则建立其与环境温度、机床关键构件温度之间的自然指数模型,从而描述了热误差和温度场之间的非线性变化规律。通过与传统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进行试验结果对比表明:基于自然指数模型的定位误差建模方法在任何温度条件下均可获得较高的预测精度,经过误差补偿,可以大幅提高机床精度。
张毅杨建国李自汉
关键词:数控机床误差补偿
共26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