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建强

作品数:10 被引量:39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度重大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哲学宗教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政治法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4篇伦理
  • 3篇道德
  • 3篇文化
  • 3篇民族
  • 2篇道德义务
  • 2篇正义
  • 2篇儒家
  • 2篇儒家伦理
  • 2篇权利
  • 2篇民族精神
  • 1篇道德权利
  • 1篇道德生态
  • 1篇道德原则
  • 1篇哲学
  • 1篇哲学史
  • 1篇中国梦
  • 1篇中国哲学
  • 1篇中国哲学史
  • 1篇人类命运
  • 1篇人伦

机构

  • 10篇中国人民大学

作者

  • 10篇杨建强
  • 6篇肖群忠

传媒

  • 1篇中国特色社会...
  • 1篇辽宁教育
  • 1篇理论导刊
  • 1篇科学.经济....
  • 1篇新疆师范大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石家庄经济学...
  • 1篇当代中国价值...
  • 1篇伦理学研究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7
  • 4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絜矩之道”对“忠恕之道”的超越及其伦理思维方法意义被引量:3
2018年
"絜矩之道"是对"忠恕之道"的修正和完善。"絜矩之道"强调恕道优先的原则,明确了人心之间的可通约性,同时,其"三折说"的理论模式是对人伦关系的全面把握。"絜矩之道"表明儒家伦理思维的起点是一种"关系性的个人主义",其能近取譬的伦理思维过程显示了儒家伦理的普及性。"絜矩之道"使得儒家伦理思维方法更契合仁爱的他者性,也更具平等主义的伦理精神。
杨建强
中华文化积极的处世之道
2016年
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不仅影响着中华民族成员个人的安身立命,也塑造了中华民族积极进取的民族精神和国家性格。深入挖掘并弘扬中华文化的积极处世之道,一定能为我国社会治理和全球治理提供宝贵的精神营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015年10月l2日就全球治理格局和全球治理体制进行第二十七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积极发掘中华文化中积极的处世之道和治理理念'。各种民族文化都有其特有的处世之道。所谓处世之道,就是一个民族在处理各种社会人伦关系的历史长河中所形成的一套具有自身独特性的价值理念、行为方式、道德原则和规范体系。
肖群忠杨建强
关键词:处世之道全球治理人伦关系精神营养道德原则民族精神
“礼”之古蕴与核心价值观的当代建构被引量:2
2016年
礼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价值。中国曾被称为"礼义之邦"。礼在传统社会既是一种价值观念,也是一种实现价值观念的行为方式、规则与仪式体系。通过礼俗互动的过程,仁义、孝悌、忠信、敬让、廉耻等中国传统核心价值,融摄于中国人的日常生活,塑造了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当下,礼同样能够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依托和精神文化资源。
肖群忠杨建强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观与伦理自信是文化自信的核心被引量:16
2017年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文化自信归根到底在于对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以价值理性和实践理性为核心的道德规范系统,以及看待世界与事物的独特思维方式等的自信,在于对这些中华文化所展现出来的独特的核心理念和独特的精神气度的自信。这种文化自信,对人类、民族和国民的价值和可能贡献在于: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引领人类的共同价值,贡献中国智慧;凝聚价值共识,培育民族精神;赓续礼仪之邦的传统,塑造现代公民和君子人格。
肖群忠杨建强
关键词:文化自信民族精神公民人格
论名节
2015年
名节是中国传统伦理中的重要观念与精神。传统名节意识鼓励人们要重名节,称名于世;要以德、功、言"立实名";以正道恒毅守护名节。传统名节意识的成因是:其一,儒家伦理文化重视并培育了名节意识;其二,传统社会之"名教",使名节意识渗透到民众的人伦日用中;其三,传统"熟人社会"是名节意识的现实土壤。传统名节意识的历史价值在于:其一,鼓舞了中华民族求不朽、重节操的民族精神;其二,形成了中国传统社会重德治、尚"无讼"的社会风气;其三,塑造了士人百姓重自律、尚荣辱的"集体良知"。传统名节意识仍有其现代价值:其一,名节意识作为集体良知,依然会继续支配着中国人的道德选择和道德行为;其二,名节意识有助于社会价值观念的澄清;其三,现代法治社会仍需要名节意识以培植公民的道德自律精神。
杨建强肖群忠
关键词:儒家伦理社会整合
“道德绑架”的伦理反思被引量:8
2017年
"道德绑架"是指以道德的名义,通过精神上的"绑架",改变客体的自由意志以使其按照道德绑架施加者的道德标准而行为。道德绑架的发生既是由道德本身的性质决定的,也与一定时期内道德共识的缺乏和法治观念的不成熟等社会人为因素有关。道德绑架是一种道德异化现象,既损害了社会个体的意志自由,也损害了道德作为社会整合方式的权威性和合法性。避免和防范道德绑架的途径在于,审视道德本身的合理性,厘清道德与法律的相互错位,区分真正的道德绑架,避免对"道德绑架"一词的误用等。
杨建强
关键词:道德义务伦理反思
道德权利新探被引量:2
2016年
道德权利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也是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权利之一。长期以来,对道德权利的忽视导致了道德实践上的困难,影响到了道德发挥社会整合功能的作用。道德权利是一种相对于实质性权利的形式性权利,即道德主体有选择和认同某种道德原则或价值标准的权利,道德主体有选择做或不做某种道德行为的道德权利,道德主体有要求对其作公正评价和适当对待的道德权利。道德权利与良性道德生态的建立和维护息息相关,道德权利观念的提倡和树立,是对道德的全面理解,有助于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杨建强
关键词:道德权利道德义务道德生态社会正义
权利的基础与制度的正义
2016年
作为现代社会核心价值的自由平等精神,是经过思想家们不断追问权利的来源和基础后在价值理念层次上的确立。正义的制度就是要体现这些现代价值理念才能被称为是"善"的制度。制度的背后总有价值理念的支撑而使其在特定的时空内呈现出一定的合理性。从梳理对权利的来源的几种不同看法始,阐释了权利的基础和制度正义的统一关系。
杨建强
关键词:权利
论中国梦的“大同”文化根基被引量:8
2014年
求"大同"一直是国人的中国梦。"大同"理想的精神内涵包括:"大同"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社会政治与道德理想;"大同"是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的价值理念;"大同"思想是追求安身立命、传承文明、万世太平的民族精神。中国梦的文化内涵与精神实质在于:中国梦是富裕梦、强国梦;中国梦是公平梦、和谐梦、幸福梦;中国梦是文化梦、道德梦;中国梦是和平梦、世界梦。中国先哲的"大同"理想确实是中国梦的文化根基,其价值追求的精神实质是一致的,中国梦是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大同理想的传承、发展与创新。大同理念的推广对推动中国梦实现具有重要的价值:第一,大同理念可以提升全民对中国梦的价值共识和凝聚力;第二,大同理念的提倡有益于构建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第三,大同理念的提倡,有益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文明水准,构筑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第四,大同理想有助于塑造中国梦的协和万邦、和谐世界的和平主义国际形象。
肖群忠杨建强
关键词:中国哲学史中国梦和而不同文化根基
传统美德与民族复兴
复兴就是在国家富强的基础上,中华民族的地位得到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地承认、接纳,中华文明的文化理念和核心价值得到普遍地认可和尊重.中华文化是以道德著称的"德性主义"文化,民族共同心理素质与...
肖群忠杨建强
关键词:民族复兴传统美德民族共同体文化传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