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慧中

作品数:6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江西农业大学昆虫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江西省科技厅农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亚洲玉米螟
  • 3篇玉米
  • 3篇玉米螟
  • 3篇光周期
  • 2篇滞育
  • 2篇生物学
  • 2篇温度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夜蛾
  • 1篇滞育诱导
  • 1篇生活史
  • 1篇生物学特性
  • 1篇甜菜
  • 1篇甜菜夜蛾
  • 1篇周期
  • 1篇历期
  • 1篇昆虫
  • 1篇昆虫滞育
  • 1篇共鸣
  • 1篇共鸣实验

机构

  • 6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作者

  • 6篇杨慧中
  • 4篇薛芳森
  • 3篇何海敏
  • 2篇肖亮
  • 2篇夏勤雯
  • 1篇陈超
  • 1篇涂小云
  • 1篇朱春福

传媒

  • 2篇江西植保
  • 1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 1篇生物灾害科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昆虫滞育反应的种内差异被引量:2
2012年
昆虫滞育反应的种内差异包括品系差异和个体差异。品系差异是昆虫适应不同环境条件的结果,主要随纬度的变化而变化。通常随着纬度的升高,冬季滞育的滞育率也升高,诱导其滞育的临界光周期也随之延长。个体差异表现在进入滞育趋势、滞育强度和滞育后发育的性别差异。
杨慧中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昆虫滞育性别差异
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的解除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为了探明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如何影响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滞育的强度。【方法】采用不同条件下诱导的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转到不同条件下解除滞育的方法,测试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滞育幼虫滞育解除的光周期反应、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对滞育持续时间的影响及田间越冬幼虫滞育解除的时间进程。【结果】滞育解除是由光周期控制的,临界日长为14.5 h。在25℃和28℃,光周期13L︰11D诱导的滞育个体的滞育强度显著弱于11L︰13D和12L︰12D。滞育幼虫在长光周期15L︰9D和22,25和28℃解除滞育,显示了其滞育持续时间随温度的升高显著缩短,从22℃下的72 d降到28℃下的34 d。5℃的低温处理没有缩短滞育持续时间,但低温处理同步了滞育个体的化蛹时间。越冬幼虫不同时期从自然条件下转入恒温25℃,长光周期15L︰9D和短光周期12L︰12D的条件下解除滞育,显示了越冬幼虫滞育初期对光周期仍然敏感,但这种光敏感性在1月份后丧失。3年的田间观察揭示了50%滞育幼虫的化蛹时间出现在4月末至5月上旬,50%羽化时间出现在5月中旬。【结论】亚洲玉米螟滞育幼虫的滞育强度受到滞育诱导期和滞育期间的光周期和温度的显著影响。
何海敏陈前武杨慧中夏勤雯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光周期温度
温度和光周期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被引量:7
2011年
本文测试了不同温度(22℃、25℃、28℃)和不同光周期(LD11:13,LD12:12,...,LD15:9)对甜菜夜蛾发育历期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温度升高,甜菜夜蛾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卵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有显著影响(P=0.000)。随着温度升高,每雌产卵量呈上升趋势,温度对每雌产卵量有显著影响(P=0.004);随着温度升高,雌虫寿命呈下降趋势,温度对雌虫寿命有显著影响(P=0.001);雄虫寿命也呈下降趋势,但温度对雄虫寿命没有显著影响(P=0.289)。在22℃、25℃、28℃条件下,在所有的光周期下,甜菜夜蛾滞育率都为0,没有光周期反应。在22℃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存在显著差异(P=0.002,P=0.011),蛹重没有显著差异(P=0.171);在25℃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蛹期、蛹重都无显著差异(P=0.973,P=0.069,P=0.862);在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幼虫期没有显著差异(P=0.207),蛹期、蛹重存在显著差异(P=0.000,P=0.006)。
何海敏杨慧中肖亮薛芳森
关键词:甜菜夜蛾温度发育历期繁殖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特性的研究被引量:14
2014年
亚洲玉米螟( Ostrinia furnacalis)是为害玉米的重要害虫,以老熟幼虫越冬。在室内和自然条件下系统研究了亚洲玉米螟南昌种群的生物学特性。结果表明,亚洲玉米螟在江西南昌1年发生3~5代,越冬代春季最早羽化的少数个体能繁殖5代,最迟羽化的少数个体仅繁殖3代,大多数个体能繁殖4代。由于越冬幼虫滞育强度的差异及各代幼虫发育历期的个体差异,田间出现世代重叠现象。各虫态的发育历期:在20~28℃间,卵为7至4 d,雌幼虫为42.68至23.80 d,雄幼虫为45.70至23.39 d,雌蛹为14.06至5.63 d,雄蛹为14.12~至5.72 d。各虫态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卵9.24℃、雌幼虫9.85℃、雄幼虫11.90℃、雌蛹12.02℃、雄蛹11.93℃。据室内20对成虫繁殖情况的观察,在25℃、光周期16L∶8D下,产卵前期为(3.23±0.87)d,产卵历期为(10.45±1.95)d,产卵量为(500.9±66.77)粒,雌虫寿命为(13.68±2.06)d,雄虫寿命为(12.50±2.92)d。在自然条件下,8月下旬初孵化的幼虫就有部分个体进入滞育,8月下旬末孵化的幼虫滞育率达到50%,9月3日及以后孵化的幼虫全部进入滞育。越冬幼虫从4月中旬开始化蛹,于5月下旬结束;4月中旬末化蛹的个体于4月下旬羽化,5月下旬化蛹的个体于6月上旬羽化,羽化持续期达30多天。越冬个体的幼虫期为220~268 d。
杨慧中涂小云夏勤雯薛芳森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生活史
亚洲玉米螟生物学和滞育特性的研究
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 (Guenée),属鳞翅目(Lepidoptera),草螟科(Crambidae),是玉米上的重要害虫。在短日照下,该虫以老熟幼虫进入滞育,因对环境适应性较高而遍布国内玉...
杨慧中
关键词:亚洲玉米螟生物学滞育诱导光周期
文献传递
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翅型分化被引量:2
2010年
本试验在25℃,不同光周期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期白背飞虱和褐飞虱翅型分化情况,初步探明了白背飞虱在中稻后期和晚稻中后期发生数量明显少于褐飞虱,与其翅型的分化密切相关。
朱春福杨慧中陈超何海敏
关键词:白背飞虱褐飞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