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春

作品数:17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重点科研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心肌
  • 9篇基因
  • 6篇多态
  • 6篇多态性
  • 6篇心肌病
  • 6篇型心
  • 6篇肌病
  • 5篇基因多态性
  • 5篇肥厚
  • 5篇肥厚型
  • 5篇肥厚型心肌病
  • 4篇突变
  • 4篇族性
  • 4篇家族
  • 4篇家族性
  • 4篇梗死
  • 3篇心肌梗死
  • 3篇家族性肥厚型...
  • 3篇汉族
  • 3篇MYH7基因

机构

  • 7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南京军区南京...
  • 7篇安徽省优生优...
  • 3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作者

  • 17篇杨春
  • 7篇王爱玲
  • 7篇余元勋
  • 6篇冯俊
  • 4篇徐军
  • 3篇徐岩
  • 3篇史学功
  • 2篇孙震
  • 2篇肖继明
  • 2篇缪东培
  • 2篇程景林
  • 1篇吕磊
  • 1篇殷宇刚
  • 1篇苑小历
  • 1篇郭华
  • 1篇包知达
  • 1篇潘士勇
  • 1篇程自平
  • 1篇茅松
  • 1篇游云鹏

传媒

  • 7篇中国优生与遗...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三峡大学学报...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现代保健(医...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氨氯地平、特拉唑嗪及联合用药降低残余尿量的疗效及基线残余尿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伴LUTS患者基线残余尿(PVR)增大的影响因素,并分析比较氨氯地平、特拉唑嗪以及两者联合用药对于原发性高血压伴LUTS患者的残余尿的疗效。 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于一项旨在比较氨氯地平、特拉唑嗪以及两者联...
杨春
关键词:残余尿氨氯地平联合用药疗效
文献传递
MTHFR基因多态性及同型半胱氨酸与老年冠心病的相关性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探讨N5、N10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多态性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与老年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RT-PCR)技术检测并比较了125例老年冠心病患者(CHD组)和60例健康老年人(对照组)的MTHFR基因型,以荧光偏振免疫分析法(FPLA)检测血清Hcy的水平并予比较。结果两组MTHFR 677位点基因型分布和各等位基因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HD组T等位基因频率及血清Hcy水平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MTHFR基因突变可导致血清Hcy水平升高,高Hcy水平及高MTHFR基因T等位基因频率均为老年CHD的高危因素。
苑小历游云鹏潘士勇杨春
关键词:冠心病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多态性同型半胱氨酸
高血压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Toll样受体4的表达被引量:10
2007年
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4(TLR4)在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外周血白细胞上的表达及其表达差异在高血压发病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5例轻型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患者、40例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及40名健康对照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上TLR4的表达。结果3组外周血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TLR4的阳性率平均值低于6%;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单核细胞的TLR4阳性率为(48.2±14.3)%,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55.9±15.2)%,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的阳性率[(40.8±13.6)%,P均<0.01),高血压伴靶器官损害组的TLR4阳性率高于高血压不伴靶器官损害组(P<0.05)。结论TLR4主要表达于外周血单核细胞,在高血压及伴靶器官损害患者其阳性率升高;TLR4及其介导的炎性反应与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冯俊王爱玲杨春王静余元勋
关键词:高血压靶器官损害TOLL样受体4流式细胞术
中国皖南地区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筛查结果及临床特征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皖南地区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HCM)的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并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4个HCM家系先证者的MYH7基因,经PCR扩增其外显子片段,用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做突变初筛,对阳性结果患者进行家系调查,分析其临床表型。结果在MYH7基因18外显子中发现其中一家系中患者发现Arg663His突变,另一家系患者发现nt2013c缺失、nt2025C插入,此为一国内罕见移码突变。结论MYH7基因可能是皖南地区HCM较常见致病相关基因之一,其某些突变可在同一家系内遗传并致病,所致HCM临床症状较轻,症状出现较晚、进展较慢。同一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HCM的发生和发展。
王爱玲杨春余元勋徐岩冯俊史学功
关键词:基因型表型
安徽地区汉族人家族性与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18及20号外显子突变分析被引量:4
2007年
目的分析安徽地区汉族家族性及散发性肥厚型心肌病(HCM)患者的致病基因β肌球蛋白重链(MYH7)突变位点的异同。方法对3个家系中8例HCM患者及20例散发的HCM患者进行MYH7基因18及20号外显子扫描,双脱氧末端终止法测序。结果3个家族性HCM(FHCM)家系8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发现MYH7基因20号及18号外显子发生突变,分别为20号外显子发生Arg723Gly突变;18号外显子发生Arg663His突变;散发的20例HCM患者中,有1例发现MYH7的20号外显子上发生Ile736Thr突变,未发现18号外显子发生突变。结论MYH7基因中18号、20号外显子突变可能是安徽地区FHCM的常见突变位点之一;散发性HCM(SHCM)可能与FHCM具有相似的发病机制,但与FHCM相比,在MYH7基因中突变率较低。
冯俊王爱玲程自平徐岩余元勋杨春史学功
关键词:突变
安徽地区汉族人血小板膜糖蛋白Ia-807基因多态性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 通过检测脑梗死患者及对照人员的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807基因多态性,探讨该多态性与脑梗死发病的关系。方法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28例脑梗死及128例正常人的GPIa C807T基因型。结果在安徽地区汉族人群中,脑梗死组血小板膜糖蛋白Ia基因T807等位基因频率显著高于都有对照组(X^2=4..34,P〈0.05)。结论 在安徽汉族人中,血小板膜GPIaT807等位基因可能是脑梗死病人的遗传危险因素。
孙震王爱玲余元勋冯俊杨春程景林
关键词:脑梗死血小板膜糖蛋白基因多态性
肥厚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8年
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是一种以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为特征的具有遗传异质性的心脏疾病,它是年轻人心源性猝死的首要病因。已发现至少有18种基因的突变可导致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加深对其分子遗传学的认识有利于促进该病的诊断和治疗。现就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近期分子遗传学的研究进行了总结。
杨春王爱玲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分子遗传学基因
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MYH7基因突变及相应临床特征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的致病相关基因,寻求新突变位点,并分析基因型与表型的关系。方法对3个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家系先证者的β肌球蛋白重链(MYH7)基因,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其外显子片段,双脱氧末端终止法直接测序,克隆测序法确证,并分析各突变患者相应临床表型特点。结果在一家系中发现MYH7基因nt2013c缺失、nt2025C插入,为一国内罕见移码突变,其为该家系患者间遗传相关的致病相关基因突变。结论MYH7基因突变是我国汉族家族性肥厚型心肌病相关病因之一,其某些突变可在同一家系内遗传并致病,所致肥厚型心肌病外显率较低、临床症状出现较晚、进展较慢。同一突变携带者的临床表型存在异质性提示多因素参与了肥厚型心肌病的发生和发展。
杨春王爱玲余元勋徐岩冯俊史学功
关键词:汉族突变基因型
苏皖地区PCSK9基因E670G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心梗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研究苏皖地区PCSK9基因位点E670G位点多态性与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方法采集2012-2014年心肌梗死病患血液标本160例,健康人血液标本182例;分别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苏皖地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SK9基因E670G的分布情况,并分析该位点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患者中尚未发现E670G多态性位点;位点等位基因频率基因型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苏皖地区汉族AMI患者和健康人群在该位点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分布差异不明显,尚未发现PCSK9基因E670G多态性与AMI之间存在相关性。
杨春徐军肖继明殷宇刚郭华杨翔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多态性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基因启动子T-757C多态性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急性心肌梗塞患者C反应蛋白(CRP)基因启动子T-757C多态性。方法以160例AMI患者(AMI组)和182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检测CRP基因T-757C多态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MI组的TC基因型频率明显增高(31.2%∶41.3%,P<0.05),TT和CC基因型以及T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调整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并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P基因T-757C多态性TC基因型与AMI的发生仍呈显著性相关(OR=1.650,95%CI:1.031~2.640,P<0.05)。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启动子T-757C多态性与AMI的发病相关。
杨春徐军缪东培包知达余元勋
关键词:心肌梗死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