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清媚

作品数:8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民族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社会学经济管理历史地理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经济管理
  • 7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7篇人类学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知识分子
  • 2篇绅士
  • 1篇心灵
  • 1篇心史
  • 1篇心态
  • 1篇学术
  • 1篇学术经历
  • 1篇学术思想
  • 1篇因果关系
  • 1篇指向
  • 1篇中国民族学
  • 1篇中国人类学
  • 1篇人类学家
  • 1篇人类学史
  • 1篇人类学思想
  • 1篇人类学者
  • 1篇三本
  • 1篇社会

机构

  • 8篇中央民族大学
  • 1篇中国政法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8篇杨清媚
  • 1篇梁永佳
  • 1篇刘冬梅
  • 1篇王建民
  • 1篇曾穷石
  • 1篇车延芬
  • 1篇谢杲馥
  • 1篇巴特尔
  • 1篇张勇

传媒

  • 3篇西北民族研究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年份

  • 2篇2009
  • 5篇2008
  • 1篇2007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三本书,三种心态——如何探讨费孝通的人类学思想
2008年
关于费孝通的生平和学术思想的讨论,国内目前比较集中概括的,主要见于三本书:大卫·阿古什(David Arkush)的《费孝通传》(河南人民出版社,1999),张冠生的《费孝通传》(群言出版社,2000)及潘乃谷、王铭铭主编的《重返“魁阁”》(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其中以阿古什之著最早,初版为上世纪80年代;张著和潘著都是本世纪出版,并且,潘乃谷等人的研究还在继续,现在仍不断有新论发表,可以说是“魁阁”研究的延伸。当然除此之外,还有许多论述文章以及散见于学科史或学术史专著等的某些片断,常不乏新见,但是综合上说,还是上述三本书比较基础。
杨清媚
关键词:心态学术思想
难忘巴厘岛——纪念解释人类学大师克利福德·格尔兹被引量:1
2007年
20世纪60年代,一个人类学重生的时代,克利福德·格尔兹(Clifford Geertz)被认为是醒目的路标,标志着人类学“象征论”时代的来临。他所致力的“文化的解释”(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的人类学、微观的深描(thick description)式的民族志以及所关注的地方性知识(local knowledge)的意义,改变了人类学以往带着放大镜去穷追社会与文化因果关系的形象,打破了对文化逻辑性的自我建构的迷信。因为在象征人类学者看来,人文世界是一个充满各种符号和象征的巨大场景,生活在其间的人们,其行为可以被视为一种游戏,或者是一场表演,或者是一本小说,又或者是你来我往的传情达意等等,生活是细节化的,也是无比鲜活的。
杨清媚
关键词:解释人类学大师地方性知识因果关系
在绅士与知识分子之间——费孝通社会思想中的乡土、民族国家与世界
本文是一项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史研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位奠基人,费孝通对我们理解自身的学术传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他的思想进行反思性的继承,本文将探讨中国人类学的总体困境及其原因,由此提出有益于我们未来研究的思考...
杨清媚
关键词:社会思想绅士知识分子人类学
文献传递
在绅士与知识分子之间
本文是一项以费孝通为个案的中国人类学史研究。作为中国社会科学的一位奠基人,费孝通对我们理解自身的学术传统有重要意义。通过对他的思想进行反思性的继承,我将探讨中国人类学的总体困境及其原因,由此提出有益于我们未来研究的思考。...
杨清媚
关键词:绅士知识分子中国人类学心史
文献传递
指向心灵的阅读——读格尔兹《论著与生活》被引量:4
2008年
《论著与生活:人类学家作为作者》(Works and Lives:The Anthropologist as Author)一书是格尔兹的一个文集,出版于1988年,属于他稍微晚近的著作。在这时候,他个人的象征主义风格已然成熟,因此这本书也带有这一深刻烙印。相比他最为著名的《文化的解释》(1973)、《地方性知识》(1983)和《尼加拉:十九世纪的巴厘剧场国家》(1999),《论著与生活》可以说是其貌不扬,
杨清媚
关键词:格尔兹论著心灵指向地方性知识人类学家
穿越时空的陌生人——四川康定口述史调查侧记
2008年
通过对2007年四川省康定县民主改革口述调查的体验,结合访谈实例,着重探讨了口述史调查中有关个人生命史如何在访谈中得以展现,以及不同人物对民主改革这一重大社会变革的理解。同时意图关照的是,要从人类学的角度对历史进行理解,应采用主位的研究角度,回到他者的观念中才能真正获得对历史的了解。
杨清媚
关键词:民主改革生命史口述史
被中国西南所吸引的人类学者--那培思(Beth Notar)博士专访被引量:2
2008年
那培思博士认为,作为地域观念的西南具有参照的相对性,作为学术概念的西南正体现出从海外到中国学者群体不断扩大的交流与合作;田野、民族志和文献相结合是认识西南地区文化的地方性、多元性以及表征的复杂性的主要途径,对地方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化进程的讨论,将突破长期以来以族群为西南研究模式的格局。
梁永佳杨清媚谢杲馥巴特尔张勇
学科关怀与学术思想传承--中国民族学人类学史专家王建民教授访谈录
2008年
20世纪80年代,美国人类学家顾定国先生在与中国学界的交流过程中,认为有必要给美国的同行们写一本有关中国人类学发展动态的专著作为教学参考材料。1994年顾氏的《中国人类学逸史》(The Saga of Anthropology in China:From Malinowski to Moscow to Mao)出版后,被美国人类学界的书评誉为"填补空白"之举。时隔三年后的1997年,王建民教授的《中国民族学史》的出版,也被国内的学界大师认为是学科史上"超过前人研究"的"先锋之作"。二本学科史的著作,一为"知彼",另一本则为"知己",无"民族"与"学术"竞争之嫌,但在彼此的目标领域和对象中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本次访谈中,王建民教授回顾了《中国民族学史》的知识与文本生产过程,对个人的受教经历、特定时段的学术语境、学术机制和范式的转换以及当今的中国人类学学术动态都作了广泛而深刻的阐述。
杨清媚曾穷石车延芬刘冬梅王建民
关键词:学术经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