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玮

作品数:12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信息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专利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5篇文化科学

主题

  • 6篇通信
  • 4篇通信原理
  • 4篇课程
  • 3篇原理课程
  • 3篇通信原理课程
  • 3篇教学
  • 2篇多维度
  • 2篇信号
  • 2篇融合式
  • 2篇时钟
  • 2篇时钟恢复
  • 2篇维度
  • 2篇盲均衡
  • 2篇教育
  • 2篇教学初探
  • 1篇等效
  • 1篇迭代
  • 1篇迭代次数
  • 1篇定时同步算法
  • 1篇度分布

机构

  • 11篇北京信息科技...

作者

  • 11篇杨玮
  • 9篇李学华
  • 2篇吴韶波
  • 2篇王亚飞
  • 2篇陈硕
  • 2篇赵彦晓

传媒

  • 2篇中国教育技术...
  • 2篇北京信息科技...
  • 1篇电子学报
  • 1篇激光杂志
  • 1篇科学技术与工...
  • 1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物联网技术
  • 1篇工业和信息化...

年份

  • 3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产教融合 协同育人 培养信息通信产业的卓越工程人才被引量:5
2017年
面对信息通信产业的快速深刻变革和受教育群体的特征变化,我们的工程人才培养反应相对滞后,存在一系列问题。通过分析新形势下信息通信类"卓越计划"人才培养面临的挑战,从学校、企业和学生三位一体的视角出发,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初步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效果,可作为借鉴和参考。
李学华杨玮王亚飞
关键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个性化培养模式
一种基于互信息最大化的Raptor码优化设计方法被引量:3
2020年
Raptor码通过级联预编码可以很好地改善错误平层问题,但编译码的复杂度相对较高。为了降低级联Raptor码的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互信息最大化的Raptor码优化设计方法。该方法基于外部信息转移图的渐进收敛分析,从最大化互信息的角度出发,得到有限迭代次数约束下的校验节点度分布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当译码迭代次数一定时,基于互信息最大化设计的Raptor码与码率最大化设计的Raptor码相比,具有更好的误码性能。
杨玮赵彦晓姚博旭
关键词:RAPTOR码
产业变革下信息通信类专业核心课程综合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17年
围绕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产业发展、学生群体和新兴教学手段,从教学综合改革的角度探讨专业核心课的建设和改革。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积极开展专业教育,紧密联系行业企业,合理组织课程内容,开展理论与实践一体化建设,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实践表明,通信原理课程的综合改革,有利于专业培养目标的实现,更好地适应了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能力的新要求。
李学华杨玮
关键词:通信原理
线上教学新常态下通信原理课程教学设计与实践
2021年
面对线上教学常态化的发展趋势和教学改革的新形势,基于OBE教育理念,对信息通信类专业的重要专业课通信原理进行教学设计与实践,明确课程目标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确定知识能力素质的递进关系,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研讨等多种教学方式,改进考评机制,形成动态调整优化的人才培养机制,促进课程目标的达成。
杨玮李学华
关键词:通信原理线上教学教学设计
新形势下“五位一体”融合式教学初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被引量:2
2024年
随着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趋于常态化,践行新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要求,按照“两性一度”标准,结合数字化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探讨课程教学创新方法,提升教学质量及教学支持服务越来越受到重视。以地方院校“通信原理”课程的教学为例,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能力为重点,构建了“五位一体”融合式全过程“闭环式”教学模式,形成“畅销教材+特色在线课+线下个性教学+多维度过程评价”的混合式教学生态,以适应多种新教学场景的挑战。为了实现教学效果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甚至取得更佳效果,课程组进行了实践探索,并分析学习效果的影响因素,逐步完善考核评价机制。通过一系列改革探索和应用实践,课程教学已取得一定成效。
吴韶波李学华杨玮陈硕
关键词:通信原理
基于SOA-FWM的DQPSK光信号加/解密方案被引量:1
2018年
针对光网络的安全性问题,提出了利用半导体光放大器的四波混频效应实现DQPSK光信号的物理层加密和解密方案。通过分析四波混频效应的基本原理,研究两DQPSK光信号同时注入SOA时发生的非线性效应,并进行数学推导,从理论上说明该方案实现加密、解密的原理及可行性。通过搭建系统框图,利用光通信软件进行系统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并研究了半导体光放大器的注入电流和输入光功率对接收端误码率的影响,对参数选择给出一定的参考。
杨玮
关键词:半导体光放大器四波混频
接收机朝向随机的NOMA-VLC系统性能
2024年
在可见光通信(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 VLC)系统中,针对用户位置、接收机朝向对视距(line of sight, LOS)链路影响严重,以及实时准确的信道状态信息(channel state information, CSI)反馈需求而导致的整体计算复杂性问题,对用户位置和接收机朝向随机的下行VLC系统性能进行了研究,并利用非正交多址接入(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技术提高频谱利用率。根据用户位置以及接收机朝向模型建立的室内VLC系统一般框架,推导了中断概率以及遍历和速率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不同的NOMA调度机制及用户反馈策略,以提高系统性能、降低链路开销。最后,通过蒙特卡洛仿真验证了解析结果的正确性。仿真结果表明,用户位置和接收机朝向会严重影响VLC系统性能,且对于任意NOMA调度机制,同时反馈距离和朝向信息比只反馈距离信息更具优越性。
赵寅清李学华杨玮
关键词:可见光通信
“五位一体”融合式教学初探——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被引量:1
2023年
针对疫情期间应用型本科学校工科核心课的教学特点提出应对措施,以通信原理课程为例,通过教学设计力争实现在线教学与线下课堂的实质等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利用建设的课程资源,采用融合交互式教学模式,通过翻转课堂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完善过程性评价,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最后,对后续教学进行展望,提出持续改进的思路和措施,成果具有推广价值。
吴韶波李学华杨玮陈硕
关键词:通信原理课程
联合时钟恢复和盲均衡的DSP装置、接收端及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联合时钟恢复和盲均衡的DSP装置、接收端及系统,涉及光通信领域,该方法包括:采用Gardner反馈式全数字时钟同步算法的时钟恢复模块和采用T/2分数间隔M‑CMMA盲均衡算法的盲均衡模块;时钟恢复模块包括...
李学华王英泽杨玮
基于联合时钟恢复和均衡技术的光互连信号处理方法
2024年
在数据中心光互连系统中,针对时钟恢复模块和均衡模块相互依赖而导致两模块先决条件冲突的问题,提出了联合均衡和定时恢复反馈环路的数字信号处理方案。该方案针对PAM4信号特征,采用了改进的Gardner反馈式全数字时钟同步算法,以降低时钟恢复误差、提高收敛性能;在均衡模块,提出并采用了一种基于T/2分数间隔的改进级联多模盲均衡算法,以减小均衡稳态误差、改善信号均衡效果。仿真结果表明,该联合方案能够降低系统误码率,在满足硬判决前向纠错阈值下,40 km传输后的接收机灵敏度为-16 dBm,相较于级联方案提升了至少3 dBm。同时,联合方式的抗抽样时钟偏移(SCO)的能力更强,最大能容忍的SCO提高约200个时钟偏移量,说明本方案可以有效补偿线性损伤和时钟误差。
王英泽李学华杨玮
关键词:盲均衡时钟恢复数字信号处理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