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翠英

作品数:8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语言文字文化科学生物学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语言文字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 1篇社会学
  • 1篇文学

主题

  • 3篇彝语
  • 2篇彝族
  • 2篇图书
  • 2篇图书馆
  • 2篇馆藏
  • 1篇地名
  • 1篇动植物
  • 1篇叙事
  • 1篇叙事价值
  • 1篇彝学
  • 1篇英雄史诗
  • 1篇宇宙
  • 1篇语言
  • 1篇语言学
  • 1篇语言学研究
  • 1篇语族
  • 1篇支系
  • 1篇植物
  • 1篇人力资源
  • 1篇史诗

机构

  • 8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上海师范大学

作者

  • 8篇杨翠英
  • 4篇普忠良
  • 2篇普驰达岭

传媒

  • 2篇毕节学院学报...
  • 1篇贵州民族研究
  • 1篇黔南民族师范...
  • 1篇百色学院学报
  • 1篇贵州工程应用...
  • 1篇第十二次全国...
  • 1篇全国中小型公...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彝族自称及其支系问题刍议被引量:3
2009年
彝族在社会历史长河中传承和延续下来的特定的社会文化习俗所产生的互动因素,不同的彝族支系形成繁多的彝族自称和彝语方言或土语,而不同的自称产生了不同的彝语氏族地名。彝族社会生活中所崇重的祭祖大典"耐姆"分支习俗是造成彝族支系繁多、自称繁杂方言或土语众多的重要原因。
杨翠英普驰达岭
关键词:彝族自称支系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的民族学叙事价值刍议被引量:2
2010年
彝族英雄史诗《支格阿龙》作为一部彝族先民们在蒙昧时代创构的旷世宏歌,"支格阿龙"所代表的彝族文化现象,不仅具有厚重的文学艺术审美价值,更重要的是史诗所蕴藏的厚实的民族学价值和文化学意义,更凸显出这部史诗在研究西南各少数民族历史和文化衍变过程中所具有的不可或缺的民族学或人类学意义。
普驰达岭杨翠英
关键词:彝族英雄史诗民族学
纳苏彝语thu^(33)lu^(33)、ȵe^(21)与mu^(33)词义考释
2022年
纳苏彝语thu^(33)lu^(33)本义指“城”,后引申为“宇宙、天下、世界、世间、地球”等多重含义;ȵe^(21)与mu^(33)兼有“天”之意,但二者的本义、引申义以及词义来源各不相同。从ȵe^(21)的词义看,ȵe^(21)本义是由动词“是”,引申为“是的”“对的”“好的”人或事,然后又由“是的、对的、好的人或事”引申为“家谱、祖先、祖灵”,再由“家谱、祖先、祖灵”引申为“天”。mu^(33)“天上、天空”的本义是mu^(21)“高”,由mu^(21)“高”引申为mu^(21)de^(33)即与地平面相比高出来的“高处、高的地方”。在人们看来,肉眼所能看见的最远最高的地方是天,即“天空”。“天空”是人们看来双手难于触及的最高的地方,于是mu^(21)自然由mu^(21)de^(33)“高处或高的地方”引申为比“高处”更高的mu^(33)“天”。彝族先民对mu^(33)的认知似乎要比ȵe^(21)产生的年代要稍晚,但社会历史发展至今,现实中存在的是ȵe^(21)“天”一词的使用功能或范围正逐渐被mu^(33)“天”一词所替代,即作为“天”的ȵe^(21)被作为“天”的mu^(33)所替代的发展趋势。
杨翠英普忠良
关键词:词义宇宙
从彝语动植物地名看掌鸠河流域自然生态及变迁被引量:3
2019年
掌鸠河流域位于云南省禄劝县的核心地带。彝族作为掌鸠河流域的最早原居民,区域内至今留存有丰富的彝语地名,这些彝语地名或以环境、或以某标志性的大山、树木、动物等来命名,或以某个彝族家支或氏族名称来名命。以动植物命名的彝语地名从古至今都与彝族的居住环境和文化生态紧密相连,蕴藏着掌鸠河流域的自然生态及历史变迁的生态文化信息,彰显着彝族敬畏自然、利用自然、保护自然,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的生态文化意识。
普忠良杨翠英
关键词:彝语动植物地名自然生态
中国藏缅语描写语言学研究70年述略
2019年
藏缅语族语言的描写语言学在汉藏语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倍受人们的普遍重视。藏缅语族语言的差异很大,对藏缅语族语言进行共时描写与分析研究及理论与方法的探索,无论对汉藏语的历史比较研究,还是对语言的理论建设都有其特殊的价值。70年来的藏缅语描写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们对藏缅语的现状及其历史演变规律的认识在逐步向纵深方向发展,对各语言的系属归类的研究也逐渐变得明朗,对一些语支,如藏语支语言,羌语支语言的研究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在今后的研究中,藏缅语研究领域该如何运用历史比较语言学理论,如何改变各语言研究的不均衡状况及个语言要素研究不均衡状况,乃至如何进行深层次的语言田野调查,加强语言描写研究,我们期待更多的藏缅语研究的思考与创新。
普忠良杨翠英
关键词:描写语言学
加强资源建设夯实服务基础
图书馆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要搞好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首先要搞好图书馆资源建设。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要开阔视野,积极多方寻找途径,加强图书馆资源建设,为图书馆读者服务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政府拨...
杨翠英
关键词:图书馆馆藏资源人力资源
文献传递
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馆藏彝学图书特色分析
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彝学图书进行了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院馆馆藏彝学图书特色作简要分析.本文对中国社会科学院图书馆所藏彝学图书进行了分类梳理的基础上,对院馆馆藏彝学图书特色作简要分析.彝学图书藏书时间跨度大、藏书...
杨翠英
关键词:图书馆藏书特色
文献传递
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被引量:1
2016年
动态空间主要指语言表达中焦点(F)的空间位移,常用位移动词、词缀、连动结构等表示。纳苏彝语的空间位移主要有表达人体空间、动物体空间,以及无生命物体的不同位移形式。纳苏彝语的不同位移,一是通过动词前加方向前缀构成,表示相对于说话者或地势来说行为所表示的是空间进行的方向。其次是连动结构表示位移,即在行为动词或位移动词后加方向动词"来"或"去"表示位移,表达空间位移的向心和离心。
普忠良杨翠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