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超

作品数:8 被引量:56H指数:5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淀粉
  • 3篇发酵
  • 2篇乳酸
  • 2篇乳酸菌
  • 2篇米淀粉
  • 1篇淀粉糊
  • 1篇淀粉特性
  • 1篇豆角
  • 1篇多酚
  • 1篇形貌
  • 1篇学成
  • 1篇亚硝酸
  • 1篇亚硝酸盐
  • 1篇燕麦
  • 1篇液相
  • 1篇液相色谱
  • 1篇中绿原酸
  • 1篇色谱
  • 1篇生理特性
  • 1篇生物碱

机构

  • 8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8篇杨超
  • 5篇孙智达
  • 4篇谢笔钧
  • 3篇付晓燕
  • 3篇彭帮柱
  • 2篇李海龙
  • 2篇田斌强
  • 2篇赵娜
  • 2篇南楠
  • 1篇陈琳
  • 1篇汪志慧
  • 1篇杨超
  • 1篇邓乾春
  • 1篇肖娟
  • 1篇陈鹏

传媒

  • 3篇食品科学
  • 2篇食品与发酵工...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天然产物研究...
  • 1篇中国食品学报

年份

  • 3篇2022
  • 3篇2011
  • 2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发芽燕麦不同溶剂提取液抗氧化活性的比较被引量:18
2011年
将燕麦种子进行发芽,对未发芽原样、发芽6 d的籽粒、芽和根分别用体积分数80%的甲醇、乙醇和丙酮溶液提取其多酚,测定了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总酚提取率、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还原能力以及清除亚硝酸盐的能力,并对其差异性及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发芽前后燕麦多酚均具有较强的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及较强的还原能力,对亚硝酸盐也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不同溶剂提取液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酚种类和极性密切相关,发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燕麦的抗氧化活性。
付晓燕李海龙杨超谢笔钧孙智达
关键词:燕麦发芽多酚抗氧化活性
阴米淀粉糊的流变特性被引量:8
2010年
考察两优培九、荆糯六号大米以及阴米淀粉糊在不同质量浓度和温度下的流变特性,结果表明:这两种大米和阴米淀粉糊都是典型的非牛顿型和剪切变稀流体,黏度随剪切速率的增加而降低;同时用幂律函数描述淀粉糊的流变特性,拟合精度较高。淀粉糊的动态流变行为表现为:在升温初期,储能模量(G′)和耗能模量(G″)的值先显著下降,进而平缓下降,在90℃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升高,随后又下降。损耗因子(tanδ)随温度的升高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原米淀粉糊的黏性大弹性小,而阴米淀粉糊的弹性大黏性小。
杨超赵娜田斌强邓乾春谢笔钧孙智达
关键词:流变特性
不同发酵方式对酸豆角品质和风味的影响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提高酸豆角的品质,本研究以新鲜豆角为原料,采用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湿法发酵腌制酸豆角。通过对不同方法腌制过程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还原糖和总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发酵后酸豆角进行质构分析,探究自然湿法发酵和纯种(植物乳杆菌接种量为0.04 g/kg)湿法发酵对酸豆角品质的影响;结合感官评分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对发酵后酸豆角的风味成分进行解析。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中pH、总酸、氨基酸态氮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湿法发酵;还原糖和总糖含量的消耗速率高于自然湿法发酵。发酵后,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的硬度、脆度及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湿法发酵。两种方式腌制的酸豆角中挥发性风味物质较为相近,且酯类、酸类和醇类物质含量较高。与自然湿法发酵相比,纯种湿法发酵酸豆角缩短了发酵周期,降低了亚硝酸含量且最低含量为0.035 mg/kg,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豆角相近的风味,该研究为酸豆角的品质优化和风味成分解析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刘永逸林华杨超张军蓓彭帮柱
关键词:乳酸菌发酵风味成分
莲的非可食用部分中生物碱分布
2011年
研究了莲的非可食用部分荷叶、莲子心、莲房、藕节、莲子壳和藕皮中生物碱的组分及含量。采用乙醇水溶液从非可食用部分提取生物碱,然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莲子心提取物中含有5种主要的生物碱,其中4种为莲心碱、异莲心碱、荷叶碱和甲基莲心碱。除莲子心外的其他部分的提取物组分较相似,都含有6~8种主要的生物碱。荷叶碱在荷叶中的含量最高,可达149.64μg/g;莲心碱、异莲心碱和甲基莲心碱在莲子心中的含量最高,分别为457.76、6155.85、1420.90μg/g。莲的六个非可食用部分中都含有5~8种主要的生物碱,有很好的开发利用价值。
肖娟付晓燕杨超李海龙陈琳汪志慧南楠孙智达
关键词:生物碱高效液相色谱
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的研制及品质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为了提高酸笋的食用安全性,生产低亚硝酸盐的酸笋,以柳州新鲜竹笋为原料,采用自然发酵和纯种乳酸菌发酵酸笋。通过对发酵过程中pH值、总酸、还原糖及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发酵后酸笋的质构和风味进行测定,探究不同发酵方式对生产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发酵过程中,纯种发酵酸笋中pH值、还原糖和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自然发酵,总酸含量高于自然发酵;发酵后,纯种发酵酸笋的硬度、脆度和感官评分均优于自然发酵,但2种方式发酵酸笋的风味成分较为相近且主要风味成分为酯类、醛类、酚类和醇类物质。相较于自然发酵,纯种发酵酸笋亚硝酸盐含量较低,发酵周期较短,保持了与自然发酵酸笋相近的风味成分,研究结果可为研制低亚硝酸盐柳州酸笋提供理论基础。
刘永逸林华杨超杨超彭帮柱
关键词:酸笋亚硝酸盐乳酸菌发酵
苹果酒发酵过程中绿原酸胁迫对酿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影响被引量:6
2022年
在苹果酒发酵过程中,酿酒酵母会对各种胁迫和环境变化做出代谢应答。绿原酸是苹果和苹果酒中含量相对较高的一种苹果多酚类物质。本文以绿原酸为代表性苹果多酚,考察不同质量浓度的绿原酸胁迫对酿酒酵母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酿酒酵母CICC 31084在绿原酸胁迫下,主要通过改变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胞内丙二醛(MDA)含量来提高酿酒酵母的抗逆能力。其中,SOD活性随着绿原酸质量浓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低质量浓度绿原酸(0.01 g/L)胁迫促使酿酒酵母的CAT活性增强;绿原酸胁迫降低了发酵前期MDA的含量,发酵后期MDA的含量增加。苹果酒中关键香气物质的质量浓度随发酵时间的延长逐渐升高,在发酵中期达到最大值后逐渐降低。相关性分析表明,关键香气物质苯乙醇、乙酸苯乙醇、癸酸乙酯、乙酸异戊酯的质量浓度与绿原酸质量浓度成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133,0.253,0.026,0.114;辛酸乙酯、正己酸乙酯的质量浓度与绿原酸质量浓度呈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012,-0.248。
杨超肖媚张菡彭帮柱
关键词:苹果酒酿酒酵母绿原酸生理特性香气成分
自然发酵对阴米淀粉物化性质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研究大米在生产阴米自然发酵过程中,阴米米粉和发酵液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含量变化,探讨传统自然发酵对阴米淀粉的颗粒性质、消化性和特征黏度的影响。研究表明:在自然发酵过程中,阴米米粉中粗脂肪、粗蛋白含量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减少,最大降幅分别为22.95%和63.10%,游离氨基酸总量与原米相比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发酵5d的样品降幅最大达54.31%。发酵液pH值在发酵初期随发酵时间的延长而降低,从第1天的6.44降低到第4天的4.44,第5天达到3.90左右后趋于平衡;随着自然发酵的进行,发酵液可滴定酸度和游离氨基酸总量逐渐增大,可溶性糖含量逐渐减小。在对阴米淀粉的研究中发现,可消化淀粉含量有所提高;各样品溶解度和膨润力变化趋势类似,均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扫描电镜观察到阴米淀粉颗粒相互黏连,结合紧密;与原米相比,阴米淀粉的结晶度和特征黏度都有所降低。
杨超南楠付晓燕陈鹏谢笔钧孙智达
关键词:自然发酵化学成分
加热时间对大米淀粉特性及抗性淀粉含量的影响被引量:9
2010年
采用不同的加热时间对大米进行处理,并从加热处理过的大米中提取淀粉,采用电镜扫描仪、差示扫描量热仪、质构仪、流变仪等检测仪器研究加热时间对大米淀粉的颗粒形貌、热力学性质、凝胶特性、流变等性质的影响,采用酶解法测定加热处理过的大米中抗性淀粉的含量。结果表明: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淀粉的膨润力与溶解度先增大后减小;加热时间在0~10min时,抗性淀粉含量减少,其范围为18.01%~8.10%;淀粉颗粒由单个独立的颗粒逐渐膨胀至相互粘连,糊化焓值降低;硬度、延伸性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变化;淀粉糊的剪切稳定性降低。
赵娜杨超田斌强孙智达谢笔钧
关键词:大米淀粉颗粒形貌热力学性质流变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