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林景晔

作品数:56 被引量:48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领域

  • 34篇石油与天然气...
  • 15篇天文地球
  • 3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8篇油气
  • 14篇成藏
  • 12篇油层
  • 11篇砂岩
  • 10篇油田
  • 10篇气藏
  • 9篇油藏
  • 9篇盆地
  • 9篇储层
  • 8篇油气藏
  • 8篇松辽盆地
  • 8篇勘探
  • 8篇扶杨油层
  • 6篇含油
  • 6篇饱和度
  • 5篇油气成藏
  • 5篇油水
  • 5篇原始含油饱和...
  • 5篇含油饱和度
  • 4篇电测井

机构

  • 55篇中国石油天然...
  • 6篇中国地质大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吉林大学
  • 2篇中国矿业大学...
  • 2篇大庆油田有限...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大庆石油管理...

作者

  • 56篇林景晔
  • 14篇尹大庆
  • 10篇杨庆杰
  • 8篇陈萍
  • 7篇张革
  • 6篇夏丹
  • 4篇李兴伟
  • 4篇夏丹
  • 4篇韦学锐
  • 3篇童英
  • 3篇张金友
  • 3篇林铁锋
  • 3篇吴海波
  • 3篇门广田
  • 3篇施立志
  • 3篇杨辉
  • 2篇彭苏萍
  • 2篇孙先达
  • 2篇林铁峰
  • 2篇周宏敏

传媒

  • 24篇大庆石油地质...
  • 3篇石油天然气学...
  • 2篇石油学报
  • 2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石油实验地质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石油工业技术...
  • 1篇石油工业计算...
  • 1篇油气田地面工...
  • 1篇中国石油勘探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2005石油...
  • 1篇第三届中国石...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 1篇中国油气勘探...
  • 1篇第四届全国油...
  • 1篇第二届非常规...
  • 1篇第八届古地理...
  • 1篇全国包裹体及...
  • 1篇2011改善...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3篇2008
  • 5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4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2
  • 2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5
  • 1篇1994
5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的探讨被引量:9
2007年
在系统研究过去油气藏分类法的基础上,根据坳陷盆地向斜区砂岩储层找油的实际需要,从常规油气藏形成的基本原理出发,提出了由构造、断层和岩性为油气藏分类要素的三元分类法。解决了常规油气藏定量分类的问题,通过各要素对油气成藏控制程度的定量刻画,使油气藏分类更加明确。研究表明,任何油气藏的形成都不是单一因素作用的结果,只是各要素控制的程度有别。油气藏三元分类法能提供更多的油气成藏信息,在进入盆地向斜区或隐蔽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应用该分类方法,有利于搞清油气藏成藏机理及油气藏的分布规律,因此以松辽盆地北部为例,论证了该方法的优越性。
林景晔林铁锋施立志
关键词:油气成藏
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油气藏三元分类方法。目的是提供油气勘探开发中一种油气藏三元分类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列步骤,第一步,考察油藏的地质情况,得到油藏的基础数据;第二步,根据录井油气显示和电测井综合解释结果确定油藏内井中储层...
林景晔林铁峰尹大庆陈萍施立志
文献传递
三肇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油源与油气运移模式探讨被引量:18
1995年
本文论述了青一段是三肇地区扶余、杨大城子油层的主要油源。有利油源仅发育在三肇凹陷的中心部位。提出了“U”字型油气运移模式,合理地解释了油气可以向下伏储层运移580m,对三肇地区扶。杨油层的进一步勘探具有现实意义。
谭保祥侯德艳林景晔
关键词:松辽盆地油层油源
石油成藏的2个物理模型被引量:3
2018年
为了研究松辽盆地扶余油层上生下储及叠状单砂体中石油聚集成藏的原理,利用实际油藏资料,从油气藏聚集形成原理入手,对上生下储及不同储层间形成的油气分异现象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石油从生油岩排出到储集层,在构造运动期间,以断层为通道,油与水一同在重力的作用下从上部的储集层运移至下部的储集层,这种运移模式称之为重力涌流模型,到下部地层后又重新分异,以游离相沿通道向上运移及在圈闭中积聚;油气藏中石油、天然气与水不仅在同一储层中分异,也可以在上下两个砂体间通过断层(裂缝)连通形成分异系统,称之为异储分异物理模型。重力涌流和异储分异系统成藏原理物理模型,可以有效地指导油气勘探。
林景晔张金友高微李兴伟
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及气体的垂向分布规律被引量:8
2010年
松辽盆地长岭断陷哈尔金气藏(营城组)是烃类(CH4)与CO2混合气藏。对哈尔金混合气藏成因、气源特征及成藏期次研究表明,该混合气藏是烃类先于CO2注入,气藏定型于新近纪,属晚期成藏。根据天然气在气藏中浮力与毛细管力平衡的物理模型,推演出烃类气藏含气饱和度分布的数学模型,该模型反映了储层中原始含气饱和度分布的基本原理。混合气藏中各种气体垂向分布符合重力分异原理,在均匀介质储层条件下,从气藏的底部向顶部,密度较大的CO2饱和度逐渐降低,而密度相对较小的CH4饱和度逐渐增加。在构造混合气藏的多孔介质储层中,密度大的CO2气占据较大的孔隙部分,密度相对较小的CH4气占据中等孔隙部分,而束缚水占据较小的孔隙部分。哈尔金混合气藏顶部CO2含量高于底部是由于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所致。
林景晔姜涛宋立斌曹跃夏丹王颖
关键词:松辽盆地南部长岭断陷营城组
头台、葡西地区低孔低渗储层分类评价方法被引量:9
1994年
通过对头台、葡西地区低孔低渗储层特点分析研究,应用物性、压汞和试油资料,采用主因子分析数学手段,优先选出七项参数作为储层储渗能力分类评价指标,并实现了定量化。同时建立一套储层产油能力分类评价标准,对头台、葡西地区典型井进行综合评价。
林景晔王建堂谭保祥
关键词:低渗透储层储集层油田
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
一种多参数降维油气水层识别方法。主要解决现有的解释油气水层的方法油水层符合率较低的问题。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①考察油藏的地质条件,收集油藏的试油、试采或产油数据;②根据电测井综合解释和录井油气显示结果,确定井...
林景晔尹大庆陈萍韦学锐
文献传递
油层最小含油喉道半径确定方法及应用——以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为例被引量:6
2010年
由于工程条件及施工费用等因素,最准确求取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的油基泥浆或密闭取心方法不能普遍使用,一般采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方法间接确定,而最小含油喉道半径是间接计算原始含油饱和度的关键参数。所以,确定砂岩油藏的储层最小喉道半径对于间接计算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认识油藏的油水分布及评价油藏和研究成藏动力等都有着非常重要意义。采用实际密闭取心样品分析的原始含油饱和度资料,反求最小含油喉道半径的方法,其可靠性、实用性要好于其他方法。指出了过去用毛管压力曲线间接求取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的3种常用方法存在的不足。计算了松辽盆地北部扶杨油层最小含油喉道半径主要在0.11~0.21μm。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下对储层孔隙中原油形态观察,提供了最小含油喉道的直接证据,最后利用最小含油喉道半径研究了成藏动力。
杨庆杰林景晔孙先达王飞宇夏丹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原始含油饱和度
砂岩储集层孔隙结构与油气运聚的关系被引量:46
2004年
在Pittman提供的方法基础上 ,提出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参数“峰点孔喉半径”(r峰)的新概念 ,并明确了其物理意义。研究了砂岩储层孔隙结构与油气运聚关系 ,结果表明 ,汞饱和度小于 2 0 %范围内的参数都与油气二次运移有关 ,而汞饱和度大于 3 0 %的孔隙结构参数是与油气聚集成藏有密切关系。在大庆长垣以西地区的扶杨油层的实际应用表明 ,在齐家—古龙凹陷周边 ,峰点孔喉半径为 0 13~ 1 5 μm的储层是油气成藏的有利地区。
林景晔
关键词:砂岩储层孔隙结构油气二次运移
论构造因素对岩性油气藏形成的影响
通过对油气藏发现的历史回顾以及油气藏分类方法的总结,提出过去经典油气藏概念是定义构造油藏的充分必要条件,而缺少定义复杂油藏和岩性油气藏的充分条件。从油气藏的聚集原理出发,对岩性油气藏研究中几个理论问题进行探讨,提出油气藏...
林景晔孙先达吴海波黄薇夏丹
关键词:松辽盆地扶杨油层岩性油气藏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