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柯利刚

作品数:10 被引量:7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艺术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音乐
  • 2篇音乐形态
  • 2篇音乐形态研究
  • 2篇相和歌
  • 2篇和歌
  • 2篇表演
  • 1篇乐器
  • 1篇乐曲

机构

  • 5篇首都师范大学

作者

  • 5篇柯利刚

传媒

  • 2篇交响(西安音...
  • 1篇音乐探索
  • 1篇南京艺术学院...
  • 1篇乐府学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想夫怜》音乐形态研究
2016年
《想夫怜》由《相府莲》衍生而来,《相府莲》源自南齐相王俭故事,"丑尔"不是一个名称,而是一个按语。《想夫怜》乐曲最晚在中唐就已经创立并流传开来。《想夫怜》表演人员主要有唐人多美、清人张稚昭和朱福寿。其演奏乐器主要有筝、琵琶、瑟和笛。《相府莲》多用在宴饮佳会等场合,多为祝贺曲。《想夫怜》多用在青楼闺房等场合,多为相思曲。《想夫怜》在唐五代、元代、明代、清代和民国皆有传唱痕迹。五言四句体《想夫怜》、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皆由《相府莲》衍生而来。五言四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因声度辞,五言八句体《簇拍相府莲》和七言八句体《想夫怜》创作方式为选诗入乐。
柯利刚
唐“十二和”乐曲数目考
2016年
唐"十二和"之乐曲数目主要有三种说法,它们分别是:三十一曲说、三十二曲说和四十八曲说。唐"十二和"表演形制中,有两处"文舞六成",一处"文舞八成",一处"文舞九成",一处"文舞三成",共"文舞三十二成",其意同于"文舞三十二曲"。则唐"十二和"乐曲数目当以"三十二曲说"为是。又"四十八曲说"盖因错读或错误统计当时存世文献所致。
柯利刚
相和歌“节”乐器考被引量:4
2015年
"节"作为节乐乐器大概有五种比较常见的所指。古人"节"乐器的概念除了节乐功能这一点外,并不包含有特别固定的定义要素。在"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中"节"的含义并没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但却有着一般和具体之别。一般意义上的"节"指的是所有具备节乐功能的乐器,相和歌演奏乐器中的"节"具体指的则是汉制"舂牍"和"筑"。
柯利刚
关键词:相和歌乐器
相和、相和歌、清商三调、清商曲被引量:1
2013年
作为一种唱奏或应和模式,相和有六种形式,但与相和歌的唱和模式联系最为紧密的当属"人与器乐相和"这一形式。相和歌是一个动态发展着的概念,在汉魏六朝人的认识里面,相和歌指的只是那十几首相和曲。今日我们所习称的清商曲概念,是唐宋人从北魏人的"大清商乐"概念中拆分出来的。在唐宋人的概念里面,相和歌主要是以演奏形制来划分的,清商曲主要是以音乐基调来划分的,但这两个概念并不是同一个逻辑层面的概念,故而清商三调既可以属于相和歌,又可以属于清商曲。唐宋人考虑到清商三调与相和曲的关系比清商三调与吴声西曲的关系更为密切,故而把清商三调归入到了相和歌门下。
柯利刚
关键词:相和歌
《清平调》音乐形态研究
2017年
《清平调》创作时间为天宝三载(公元744年)。其本事背景为唐明皇、杨贵妃游玩沉香亭,不乐旧曲,遂命李白呈献新词,并由李龟年谱曲表演。其曲调属性乃是在清调和平调之间转换,表演时间当在晚上,表演地点即在沉香亭北。表演人物中,歌辞创作者是李白,歌曲创作者是李龟年,歌曲演奏者是十六名梨园弟子,听看者主要是唐明皇和杨贵妃。表演乐器主要有笙、笛、篪、节(筑)、琴、瑟、筝和琵琶共八种。《清平调》于宋元明清时期皆有传唱痕迹。诗体《清平调》又衍生出词体《清平调》和杂剧体《清平调》。《清平调》创作方式主要有因辞度曲、因声度辞和文本拟作三种。
柯利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