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春梅
- 作品数:12 被引量:57H指数:5
- 供职机构: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中医药科技发展计划项目临沂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的影响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研究隔药灸脐法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的影响。方法:40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隔药灸脐组,每组各20只。两组均采用乙酸灌肠加束缚应激的方法建立大鼠IBS-D模型。造模成功后,模型组仅与隔药灸脐组同步抓取固定而不作任何治疗。治疗开始10天后两组进行评估及检测。采用改良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大鼠神阙穴穴区肥大细胞数目,并比较各组差异。结果:在神阙穴肥大细胞数目方面,隔药灸脐组高于模型组。隔药灸脐疗法能够增加穴区肥大细胞数目。结论:肥大细胞参与脐疗治疗IBS-D效应,肥大细胞可能为隔药灸脐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生物学信息放大的重要因素之一。
- 隋培森柳春梅于岩瀑马玉侠
- 关键词: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隔药灸脐法肥大细胞
- 中西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本文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不同治疗方式的总结,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柳春梅
-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左氧氟沙星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防耐药突变浓度的影响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左氧氟沙星(levofloxacin,LVX)、头孢哌酮/舒巴坦(cefoperazone/sulbactam,CFS)单用及联合使用对耐碳青霉烯类鲍曼不动杆菌(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CRAB)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的影响,为防止细菌耐药的产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棋盘法设计,微量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物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计算部分抑菌浓度(FIC)指数。用肉汤富集浓度为1013 CFU/L CRAB,采用琼脂平板稀释法测定LVX和CFS单用及联合使用鲍曼不动杆菌对标准菌株ATCC19606和60株临床分离CRAB的MPC,并计算相应的选择指数(SI)。结果 LVX联合CFS后,主要表现为协同和相加作用,无拮抗作用。对鲍曼不动杆菌标准菌株ATCC19606: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8.0 mg/L、16.0 mg/L降为1.0 mg/L、2.0 mg/L;SI均下降了7/8,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对60株临床分离菌株:LVX和CFS联用前后,MPC分别由64~256 mg/L、128~256 mg/L降为8~64 mg/L、64~128 mg/L;SI均明显下降。结论 LVX与CFS联用后,可降低其单用对CRAB的MPC,缩小耐药突变选择窗,防止耐药突变菌株的产生。
- 张欣悦边锋芝柳春梅杨菁张华金宫英孙成春
- 关键词:防耐药突变浓度突变选择窗
-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脐疗的组方药物性味规律研究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研究脐疗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用药特点,为脐疗治疗IBS-D选方用药提供新思路。方法:以《中华医典》为文献检索源,从与脐疗相关的650本中医古籍文献中检索其中有关脐疗治疗泄泻的条文,应用Microsoft excel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脐疗用药40种,温热类药物共出现80频次,占62.50%;寒凉类药物共出现26次,占20.30%;平性药物共出现22次,占17.20%;辛味药物出现78次,甘味药出现43次,苦味药出现43次,酸、咸、淡、涩四种药味出现分别是14次、9次、8次、5次。结论:药性以温热类居多;味以辛、甘、苦居首,其中辛味药所占频次最多。
- 王璇柳春梅于岩瀑马玉侠
- 关键词:脐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药性药味
- 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对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上肢功能恢复及VAS、MBI评分的影响
- 2025年
- 目的 探究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老年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AS)对上肢功能恢复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的影响。方法 选择老年SHSAS患者11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各5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联合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均治疗4 w。于治疗4 w结束时评估两组临床疗效;于治疗前及治疗后4 w比较患者上肢功能恢复情况[简化Fugl-Meyer上肢运动评分表(FMA)]、疼痛程度(VAS)、水肿程度(手排水体积差法)、日常活动能力(MBI评分)、肢体损伤程度[肩手综合征评估量表(SHSS)]。结果 治疗后4 w,与对照组比较,联合组总有效率、FMA评分显著高,VAS及手排水体积差水平显著低(P<0.05);肩关节前屈、后伸、外展、外旋、内旋活动度显著增大(P<0.01);MBI评分显著高,SHSS评分显著低(P<0.01)。结论 醒脑启阖调枢法穴位针刺治疗SHSAS疗效显著,在促进上肢功能恢复、减轻肿痛、恢复肩关节活动度、减少肢体损伤、增强日常生活能力方面具有明显优势。
- 吴瑞梅黄峰柳春梅姜志勇
- 关键词:脑卒中穴位针刺上肢功能
- 隔姜灸脐疗法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18例被引量:18
- 2016年
-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是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小儿腹痛常见的原因。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或伴有发烧、呕吐、腹泻、便秘等临床表现,儿童与青少年多发,以7岁以下小儿居多,男性略多于女性。该病易反复发作,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节多见,严重者可以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
- 柳春梅孙毓邢莉苗红
- 关键词:隔姜灸肠系膜淋巴结炎敷脐隔物灸
- 针灸镇痛效应在临床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 2024年
- 疼痛是患者的一种主观感觉,多为急性,难以忍受,可出现在临床各科疾病的发展过程中,通常伴有外伤、组织感染、癌症等,多表现为刺痛、钝痛、电击样疼痛。现代医学对此类情况多采用止痛、镇静等方式,存在不良反应大、部分患者对药物不耐受等情况。针灸作为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且具有起效快、价格低、不良反应小等优势,但现代临床中大部分医家对针灸镇痛的机制了解尚浅,且运用较少。该文将现有临床中针灸镇痛的优势病种进行总结,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价值。
- 柳春梅张蕊玉
- 关键词:疼痛针灸神经系统骨关节系统癌性疼痛
- 中西医治疗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研究进展
- 本文通过对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中西医不同治疗方式的总结,寻找更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 柳春梅
- 关键词: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 文献传递
- 针刺十七椎治疗原发性痛经不同留针时间即刻止痛效果观察被引量:12
- 2014年
- 目的原发性痛经患者疼痛时针刺十七椎穴,观察其不同留针时间的镇痛效应变化及规律,为临床确定最佳留针时间提供依据。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90例原发性痛经患者随机分为留针20 min组30例,留针30 min组30例及空白等待组30例。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观察治疗前后随时间变化情况,并比较各组间的差异。结果针刺组针刺镇痛效应从针刺10 min时开始显现,镇痛效应随留针时间的延长而递增(P<0.05);留针30 min组疗效明显优于留针20 min组(P<0.01)。结论针刺十七椎穴对原发性痛经患者的即刻止痛作用,留针30 min优于留针20 min。
- 柳春梅马玉侠郭之平公春荣
- 关键词:痛经针刺
- 脐与胞宫相通的理论探讨被引量:4
- 2013年
- 复习中医经络理论中关于脐与冲、任、督、带以及胞宫相关的论述,结合现代医学研究,探讨脐与胞宫相通的机制,为通过脐疗治疗胞宫疾病提供理论依据。
- 柳春梅马玉侠高树中
- 关键词:胞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