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梅伦·博塞维奇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卢布尔雅那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艺术
  • 2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学

主题

  • 2篇狄德罗
  • 2篇主义
  • 2篇功利
  • 2篇功利主义
  • 1篇哑剧
  • 1篇艺术
  • 1篇隐情
  • 1篇哲学
  • 1篇肉身
  • 1篇肉体
  • 1篇身体
  • 1篇身体哲学
  • 1篇斯宾诺莎
  • 1篇自然观
  • 1篇希区柯克
  • 1篇泄露
  • 1篇灵魂
  • 1篇美在关系
  • 1篇边沁

机构

  • 6篇卢布尔雅那大...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河南省社会科...

作者

  • 6篇梅伦·博塞维...
  • 3篇史新慧
  • 3篇王珍珍
  • 2篇刘成纪
  • 1篇席格

传媒

  • 1篇郑州大学学报...
  • 1篇美与时代(美...
  • 1篇外国美学
  • 1篇“美与当代生...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2
  • 3篇2004
  • 1篇200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狄德罗自然观的艺术映像与美学影响
2015年
狄德罗认为,自然处于"永恒流动"之中,宇宙万物具有连续性与相异性,只有作为整体才是真实个体。该自然观首先影响了他的文学创作。狄德罗在小说《拉摩的侄儿》中,通过拉摩的哑剧表演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这种流动本体论的观点。而《淑女伊芙》《疯狂的动物》等影片,则可视为狄德罗自然观的现代案例:"永恒流动"观念既为影片提供了哲学支撑,又提供了解读方式。其次影响了他的美学理论建构。由于万物处于永恒变化状态,诗歌、音乐、绘画等美的艺术,并不能真正实现对"美的自然"的模仿。美是动态的,且受到自然个体存在物组成部分或存在物之间的"密切关系"的影响。基于此,狄德罗批评了梵洛为他画的肖像,提出了"美在关系"说。可以认为,表现变动不居的美的自然并不在画布上、石头中,而只能诉诸哑剧。
梅伦·博塞维奇席格
关键词:狄德罗哑剧美在关系
杰里米·边沁和自体圣像艺术(下)
<正>四.肉体与《精神变态者》边沁自体圣像主义原则最忠实的支持者可以说是希区柯克《精神变态者》中的诺曼·贝茨。诺曼对待死者肉体的功利态度一点也不比边沁逊色。像边沁一样,诺曼相信“标本技术的防护能力”(78),他没有任由母...
梅伦·博塞维奇王珍珍史新慧
文献传递
杰里米·边沁和自体圣像艺术(上)被引量:1
2003年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学观念密不可分。在他看来,灵魂是虚幻不实的,只有肉体是真实的实体。如果一件特定的事物,它的最充分的代表者只能是它自己,那么人的肉体就比绘画和雕塑具有和人自身更完美的相似性,就成了人死后自我延续的最有效途径。边沁的自体圣像艺术以及这种“艺术”所依托的哲学在西方具有特异性,但它依然是与西方哲学史对话的产物,并在诸多方面对西方现代、后现代的艺术实验提供了灵感。
梅伦·博塞维奇王珍珍史新慧刘成纪
关键词:边沁肉体功利主义肉身希区柯克斯宾诺莎
泄露隐情的宝石——狄德罗身体哲学的一个案例
2012年
《泄露隐情的宝石》是狄德罗的早期小说。在这部小说中,他假托非洲刚果王国发生在女人身上的一个奇异事件,阐明了关于身体的唯物主义观念。他认为,人的身体不是被外在的灵魂支配,而是被人自身盲动的欲望主导;人的灵魂不是一个独立于肉体之外的实体,而是身体的有机组成。据此,传统哲学关于人自身灵肉分离并尖锐对立的二元论,就让位给身体的一元论;灵魂统摄肉体的神性的身体观,就让位给肉体、欲望、灵魂合一的物性的身体观。
梅伦·博塞维奇刘成纪赵梦颖
关键词:狄德罗灵魂身体
杰里米·边沁和自体圣像艺术(上)
在西方人体艺术发展的历史中,英国功利主义哲学家边沁创造了一种罕见的艺术特例——自体圣像艺术。他死后,其肉体被解剖并重新组装,至今仍以活生生的形象放置在伦敦大学的一条走廊里,边沁以肉身作为使自己不朽的“纪念碑”,这和他的哲...
梅伦·博塞维奇王珍珍史新慧
文献传递
杰里米·边沁与自体圣像艺术
杰里米·边沁的遗愿就是在他死后,遗体被公开解剖后保存并展出。关于这项不同寻常的愿望背后的理念在边沁的《自体圣像--死者给予生者的更多益处》一书中得到详细阐述。当其他的哲学家对死亡意义的理解主要还是死后灵魂的归属时,边沁在...
梅伦·博塞维奇
关键词:功利主义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