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民义 作品数:15 被引量:136 H指数:6 供职机构: 陕西省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陕西省科学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 西安市科技计划项目 陕西省卫生厅科学研究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 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探讨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诊断小肠疾病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插管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成功39例,男27例,女12例,年龄15~80岁,其中,黑便16例,腹痛或不适23例,腹泻7例,恶心呕吐2例,表现为其他症状者3例。结果①39例中,34例1~6组小肠显影,3例1~5组小肠显影,2例4组以内显影,显影小肠均显示清楚。②39例中,小肠肿瘤3例,结核3例,血管畸形5例,节段性肠炎2例,小肠息肉1例,肠易激综合症3例,肠粘连3例,憩室4例,慢性炎症改变2例,正常11例,其它2例。结论插管法小肠低张气钡双重造影术能够较满意地显示和诊断小肠器质性病变。钡双重造影; 樊民义 雷晓燕 郭琪关键词:插管法 小肠 小肠疾病 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联合应用表观扩散系数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评估第二版前列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PI-RADS v2)联合表观扩散系数(ADC)或ADC分类对前列腺癌(PCa)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前列腺特异抗原(PSA)异常患者329例,所有病例均先行3.0 T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pMRI)检查,再行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以穿刺病理作为金标准,使用Logistic回归对PI-RADS v2评分联合ADC值或分类进行分析,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比较PI-RADS v2评分联合ADC值或分类与单独PI-RADS v2评分、ADC值或分类曲线下面积(AUC)。结果:纳入病灶394个,经穿刺病理证实为194个PCa病灶和200个良性病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I-RADS v2评分、ADC值或分类均为PCa的独立预测指标(均P<0.01)。PI-RADS v2评分+ADC值与PI-RADS v2评分+ADC分类AU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均高于单独PI-RADS v2评分(均P<0.05)。对于外周带和移行带病灶亦如此(均P<0.05)。PI-RADS v2评分+ADC分类在PI-RADS v2评分为4分时AUC值最大。PI-RADS v2评分+ADC分类的部分ROC曲线下面积(pAUC)为单独PI-RADS v2评分的3倍。结论:ADC能明显提高PI-RADS v2评分对PCa的预测效能,尤其对PI-RADS v2评分为4分的病灶。 周理乾 马少君 樊国峰 樊民义关键词:前列腺癌 表观扩散系数 前列腺穿刺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6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比较 被引量:61 2015年 目的 :比较6种颈椎曲度测量方法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方法 :随机选取在我科接受颈椎X线检查的80例患者进行标准颈椎侧位拍片,由3名放射科医生采用基于距离[1Borden氏测量法;2颈椎曲度指数(CCI)法;3椎体质心测量法(CCL)测量方法]和基于角度(1C1-C7 Cobb角测量法;2C2-C7 Cobb角测量法;3Harrison氏测量法)共6种测量方法分别测量颈椎曲度。以2周为间隔分别独自测量两次,对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种测量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r=0.752~0.968)和可重复性(r=0.703~0.915)。基于距离的测量方法中可信度以Borden氏测量法最高(r=0.938~0.968),其次为CCL法(r=0.855~0.908)及CCI法(r=0.775~0.821);可重复性以Borden氏测量法最好(r=0.888~0.915),其次为CCI法(r=0.819~0.862)及CCL法(r=0.810~0.859)。基于角度的测量方法中可信度以C2-C7 Cobb角测量法最高(r=0.871~0.895),其次为Harrison氏法(r=0.830~0.885)及C1-C7 Cobb角测量法(r=0.752~0.836);可重复性以Harrison氏法最好(r=0.868~0.880),其次为C2-C7 Cobb角测量法(r=0.859~0.876)及C1-C7 Cobb角测量法(r=0.703~0.837)。结论 :6种不同的颈椎曲度测量方法均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及可重复性。基于距离的曲度测量方法以Borden氏测量法可信度及可重复性最好,基于角度的曲度测量方法以C2-C7 Cobb角测量法可信度最高,以Harrison氏法可重复性最好。 王涛 周理乾 孙孟锟 樊国锋 樊民义 黄范利 徐洪海关键词:颈椎 曲度 测量方法 乳腺癌X线征象分析 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X线表现,提高乳腺癌X线诊断水平。方法:对46例经病理证实的乳腺癌X线表现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中肿块影28例,微小钙化14例,局限浸润7例,结构紊乱5例、乳管造影乳管不规则、管腔截断、显影间断2例,皮肤局限性增厚9例,乳头下陷及漏斗征7例,血管增多增粗15例,大导管征7例、腋下淋巴结13例。结论:钼靶乳腺X线摄影是诊断乳腺癌的最主要方法。肿块和微小钙化是乳腺癌主要X线征象,局限浸润、结构紊乱为不典型征象。对乳头溢液者行导管造影,结合间接征象,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梁晓燕 樊民义 黄范丽关键词:乳腺癌 X线摄影 胆囊ERCDC的X线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初探 2001年 目的 采用胆囊双重造影术 ,初步探讨胆囊黏膜的X线表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在ERCP的基础上 ,6 6例疑胆系疾病组使用阳性 (泛影葡胺 )和阴性 (空气 )两种造影剂 ,进行胆囊双重造影。 5例动物实验组采用泛影葡胺或硫酸钡与空气进行胆囊双重造影。结果 5例动物实验显示正常胆囊黏膜呈平坦型 ,囊壁光滑、均匀 ,壁厚 0 .3~ 0 .5mm。病例组 6 6例中 ,胆囊黏膜表现为平坦状 45例 ,网格状 7例 ,条纹状 5例 ,点状 3例 ,囊壁增厚约 2mm ,且厚薄不均 37例。结论 胆囊双重造影可良好显示胆囊的形态与结构 。 郭琪 林斌 樊民义 朱亨礼 乔新安 黄范丽 刘辉 梁晓燕关键词:胆囊 X线诊断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梗阻性黄疸患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2 2004年 目的 :探讨逆行胰胆管造影 (ERCP)对阻塞黄疸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了 30 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ERCP检查者。结果 :本组 30 0例 ,ERCP显示胆道结石 2 73例 ,胆管癌 7例 ,胰头癌 9例 ,壶腹部癌 6例 ,胆管炎患者 5例。结论 :ERCP对梗阻性黄疸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黄范利 刘辉 候玉亭 樊民义 梁晓燕关键词:逆行胰胆管造影 梗阻性黄疸 影像诊断 内镜逆行胆系双重造影术 被引量:1 2002年 自1996年以来,我们在内镜逆行胆胰管造影术(ERCP)的基础上开展了内镜逆行胆管双重造影术(endoscopicretrograde cholangiograhy with double contrast,ERCDC)51例.对于显示胆系结构及病变,尤其是胆囊的结构及病变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这种检查方法总结报告如下. 郭琪 樊民义 黄范丽 林斌 乔新安关键词:造影剂 胆囊 乳腺癌组织雄激素受体表达与临床相关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14 2019年 目的分析乳腺癌患者组织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表达状况,并探讨其与常见的组织病理学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2~2016年经病理确诊的190例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 (IHC)检测肿瘤组织AR蛋白水平,分析AR表达与不同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的相关性。结果 190例乳腺癌组织中AR阳性表达率为80.0%,44例三阴型乳腺癌(TNBC)患者AR阳性表达率为33%;Ⅰ级和Ⅱ级组织学分级乳腺癌中AR阳性表达率84.5%,Ⅲ级组织学分级AR阳性表达率为66.7%,AR阳性乳腺癌多对应较低组织学分级,AR表达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χ^2=7.136, P<0.01);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 ER)阴性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为60.6%,ER阳性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为90.3%。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optor, PR)阴性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为65.9%,PR阳性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为90.7%,AR表达与ER表达、PR表达呈正相关(χ^2=23.773, P<0.001;χ^2=18.043, P<0.001);Ki-67<14%组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90.3%,Ki-67≥14%组乳腺癌AR阳性表达率75.4%,AR表达与Ki-67指数呈负相关(χ^2=5.481, P<0.05);AR表达在非三阴型乳腺癌(Non-TNBC)与三阴型乳腺癌(TNBC)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209,P<0.001);AR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期明显高于AR阴性者(P<0.05);AR表达在患者年龄、月经状态、肿瘤大小、腋窝淋巴结、HER-2及血管浸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2~3.558,均P>0.05)。结论 AR表达与多种临床病理因素存在相关性,AR可能是乳腺癌的预测指标及预后重要因素。 马少君 樊民义 康晓丽 樊国峰 周理乾 李文生关键词:乳腺癌 雄激素受体 临床病理特征 乳腺黏液癌的MRI表现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探讨分析乳腺黏液癌(mucinous breast carcinoma,MBC)的MRI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临床资料完整的乳腺黏液癌患者75例,其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Pure MBC)患者54例,混合型乳腺黏液癌(Mixed MBC)患者21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MRI影像学表现和临床病理特征。结果:在两组乳腺癌患者中,单纯型乳腺黏液癌与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比较,混合型乳腺黏液癌更多表现为淋巴结阳性(P=0.002);在年龄、月经状况、家族史、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水平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MRI检查方面,肿块平均大小及肿块边缘、形态、强化方式、强化程度及表观弥散系数(ADC)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了解乳腺黏液癌的MRI影像学及临床病理特征,可帮助临床医师预测乳腺黏液癌及其亚型和患者的预后,有利于制定最优的治疗方案。 马少君 樊民义 刘延梅 康晓丽 梁晓燕 周理乾 李文生关键词:乳腺黏液癌 MRI特征 临床病理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