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振芳
- 作品数:61 被引量:359H指数:11
-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化学工程更多>>
- 睫状体分离诊疗新进展
- 汪振芳
- 眼前节OCT在睫状体损伤的临床应用
- 目的:通过对比超声生物显微镜(UBM)与眼前节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AS-OCT)对睫状体损伤的诊断,评估ASOCT在眼外伤睫状体病变检查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同时,通过使用AS-OCT对睫状体分离修补术的术前和术后睫状体形态...
- 汪振芳王莺林妙丽
- 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相关因素分析被引量:35
- 2003年
- 目的 研究与白内障术后感染性眼内炎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我中心 1992~ 2 0 0 1年 10年间白内障手术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计施行 5 4 82 2例 (眼 )白内障手术 ,其中感染性眼内炎 2 5例 (眼 ) ,感染率为 0 .0 4 6 % ,2 4例标本送检 ,17例培养阳性 ,病菌检出率 70 .83% ,革兰阳性球菌占 82 .35 % ,>6 0岁患者占 72 % ,8例术中晶状体后囊膜破裂 ,经治疗后 92 %的患者感染均得到控制且恢复部分视力。结论 我中心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发生率为 0 .0 4 6 % ,致病菌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要菌属 ,条件致病菌是感染性眼内炎的主要菌群。早期发现及时处理是控制感染性眼内炎的最有效的方法。
- 胡淑英汪振芳谭素芬陈绮华胡穗曦
- 关键词:白内障手术感染性眼内炎
- 眼球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导致的交感性眼炎被引量:2
- 2003年
- 目的:总结分析眼球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导致的交感性眼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可能的发病原因。方法:对1993~2002年本院收治交感性眼炎87例中伴有化脓性眼内炎病史的交感性眼炎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1993~2002年本院收治的眼球穿通伤及眼球破裂伤的病人5253例,同期收治的交感性眼炎87例,交感性眼炎的发生率为1.65%。其中3例发病前有眼球穿孔合并化脓性眼内炎的病史,3例眼底荧光血管造影检查结果均符合交感性眼炎改变;1例组织病理学检查报告为典型交感性眼炎改变。结论:眼球穿孔伴化脓性眼内炎仍可能发生交感性眼炎,应引起注意。眼科学报2003;19:75-78。
- 罗益文汪振芳林晓峰胡淑英
- 关键词:眼球穿孔化脓性眼内炎交感性眼炎并发症
- 38.胚胎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化学伤的实验研究
- 探讨应用胚胎干细胞联合羊膜移植治疗早期严重眼化学伤.方法 用1mol/L NaOH制作严重兔眼化学伤模型,将培养的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胚胎干细胞(ES-GFP细胞)接种于羊膜,BrdU标记后对严重化学伤模型眼行胚胎干细胞羊...
- 龙崇德葛坚高前应汪振芳陶靖喻瓴
- 外伤性无晶体眼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前后角膜内皮的改变被引量:5
- 2006年
- 目的了解外伤性无晶体眼患者角膜内皮的分布特点及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对角膜内皮的影响。方法2004年12月至2005年5月于中山眼科中心外伤科2组的所有行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测量患者术前术后角膜5个方位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比较术前术后角膜内皮细胞的变化。结果21例患者纳入研究,11例行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10例行在平坦部玻璃体腔内灌注下经上方角巩膜缘植入PMMA人工晶体缝襻固定术。术前伤口附近及上方角膜比其他位置的角膜的内皮细胞密度分别低417.8个/mm2及141.0个/mm2。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后1周角膜内皮损失约129.2个/mm2,术后1个月比术后1周角膜内皮密度进一步下降。有眼内灌注及缝襻固定比无眼内灌注无缝襻固定的患者术后多丢失的角膜内皮数目大概为124个/mm2。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差异大,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的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呈反比。结论多点测量角膜内皮为二期人工晶体植入术提供更客观全面的依据。手术丢失的角膜内皮细胞数目与术前角膜内皮细胞数目呈负相关。人工晶体手术切口应避免角膜穿通口位置。
- 林晓峰李青龙崇德汪振芳梁丹
- 关键词:角膜内皮人工晶体植入术
-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的治疗被引量:5
- 2005年
- 目的 探讨睫状体分离的治疗方式、并发症及其相应的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伤性睫状体分离连续病例 2 5例 (2 6只眼 )的治疗情况。结果 药物治疗 5例 (5只眼 ) ,激光治疗 4例 (4只眼 ) ,睫状体固定缝合术10例 (11只眼 ) ,睫状体固定缝合术联合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 6例 (6只眼 )。 2 6只眼离断口均封闭 ,睫状体脉络膜复位。结论 外伤性睫状体分离治疗的关键是封闭其离断口。根据离断口的范围选择治疗方式 :离断口<6 0°者行药物治疗 ,6 0°<离断口 <90°者行激光治疗 ,离断口 >90°者行手术治疗。早期治疗是恢复视功能的关键。
- 李山祥闻祥根龙崇德林晓峰汪振芳
- 关键词:眼外伤并发症
- 眼内铜异物22例(25眼)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00年
- 目的 讨论眼内铜异物的定位方法和摘出术式以提高成功率。方法 金属环X线正、侧、轴位片及薄骨正、侧位片 ;微小铜异物加摄无骨 ,钼靶软X线片 ;必要时作巩膜面“H”型金属标记摄片 ;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分别采用角膜缘切口 ,平坦部切口 ,巩膜视网膜切口 ,以及联合闭合式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手术成功率 10 0 % ,术中、术后无严重并发症 ,视力都有提高。结论 眼内铜异物在准确定位的前提下 ,需在手术显微镜直视下摘出 ;对眼后段铜异物的摘出 ,须联合玻璃体切除术。
- 闻祥根白宁艳林小铭汪振芳
- 关键词:眼内异物铜金属异物
- 虹膜夹型人工晶体在外伤性无晶状体眼的应用
- 汪振芳廖文雄
- 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综合治疗被引量:8
- 1998年
- 目的评价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玻璃体切除术对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临床疗效。方法玻璃体腔内注射抗生素或联合玻璃体切除术。结果G+球菌占52.2%,G-杆菌占40.0%,真菌占10.8%。治疗后视力高于指数有39例。结论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的主要病原菌是G+球菌及G-杆菌,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能有效控制眼内感染。玻璃体切除术仍是治疗本病的主要手段。
- 罗益文汪振芳闻祥根
- 关键词:外伤性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综合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