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海林
- 作品数:17 被引量:173H指数:7
-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民商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文学更多>>
- 个人信息保护立法理念探究——在信息保护与信息流通之间被引量:68
- 2007年
- 个人信息保护法应当是对个人信息进行合理利用与恰当保护相结合的法律。欧洲政府和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同的路径来保护个人信息。欧洲更为重视从权利角度出发保护个人信息,美国则更注重从信息流通的角度出发促进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个人信息保护的“权利保护论”与“自由流通论”,以及因为对上述理论的解释与侧重不同而产生的欧洲的国家立法主导与美国的企业自律的个人信息保护模式,均有其合理与可取的方面。我国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立法理念上应当兼顾个人信息的“权利保护”与个人信息的“自由流通”,以达到二者之间的和谐与平衡。
- 洪海林
- 关键词:个人信息权利保护
- 物权法定主义研究被引量:15
- 2003年
- 物权法定主义作为物权法的一项基本原则 ,学者们对其褒贬不一。本文在探究其内涵及产生根源的基础上 ,认为物权法定主义并不违背民法的意思自治原则 ,物权法定主义在我国物权立法中应当得到坚定的坚持。
- 洪海林石民
- 关键词:物权法定主义物权法意思自治民法
- 世纪民法典的社会基础——从乡土社会走向市民社会
- 2002年
- 本文认为构建中国民法的社会基础不仅仅在于对政治国家权力的制约,在私域社会张扬权利更是不能忽视的课题。本文在阐明市民社会和民法的特性及二者间的关系,中国传统私域社会——乡土社会特征的基础上,指出中国私域社会之于市民社会的差距,进而得出本文的结论:实现从乡土社会到市民社会的彻底转变,是构建中国民法社会基础的重大理论问题。
- 洪海林
- 关键词:乡土社会市民社会民法
- 个人信息保护的经济考量被引量:9
- 2008年
- 彻底反对个人信息财产化的观点容易导致在保护人格权的激情下忽视个人信息合理市场流通在市场经济中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个人信息合理的市场流通不仅能够提高市场效率、减少消费者被不相关信息轰炸的几率;更重要的是,合理的个人信息流通机制的构建还能够促进国际经济贸易的发展。至于个人信息财产化可能导致的社会危机,则可以通过合理设计法律制度及市场规则予以克服。
- 洪海林向桔
- 关键词:个人信息财产化国际贸易
- 民法与市民社会的辩证演进
- 该文通过对民法与市民社会的关系的研究,认为民法既是市民社会的反应装置,民法以市民社会为其生长土壤;同时,民法又是市民社会的推动装置,民法的发达能够促进市民社会的发展与成熟.该文进而考察了中国的法律文化传统和法律社会基础的...
- 洪海林
- 关键词:法律制度民法市民社会法律文化
- 文献传递
- 划拨土地使用权法律问题研究被引量:2
- 2004年
- 划拨土地使用权在性质上不能一概而论 ,有的是国家土地所有权使用权能的体现 ,有的则体现为地上权。只有用地目的具有公益性 ,相应的用地主体才可以取得划拨土地使用权。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出让土地使用权并存的立法和管理体制在我国有长期存在的必要。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所谓的划拨土地隐形市场问题法律必须予以关注。
- 洪海林
- 关键词:划拨土地使用权行政行为法制建设
- 个人信息的民法保护研究
- 所谓个人信息,是指自然人的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日、民族、婚姻状况、家庭状况、教育背景、工作履历、健康信息、财务状况等任何单独或与其他信息比对即可识别特定的个人的客观信息。自古以来,有关个人的信息就在社会的不同层面上收集、...
- 洪海林
- 关键词:个人信息民法保护民法典
- 信息时代的个人信息危机与法律保护被引量:7
- 2008年
- 个人信息在信息时代经常面临一系列的危机,正常的社会秩序正因此而面临严峻的考验。如何解决这一新的社会议题,关系着和谐的信息社会的构建。以渐进调适的方式因应现代信息科技所衍生的社会议题,并非妥适之道。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制定是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的必由之路,个人信息保护制度不仅关系着基本人权的保护,还与国际贸易紧密相关。一个个人信息保护法制不健全的国家肯定会在国际人权与国际贸易两方面腹背受敌。
- 洪海林
- 关键词:个人信息信息危机法律保护
- 森林资源产权制度研究被引量:9
- 2006年
- 一直以来我国宴务界和理论界都只重视森林资源作为生态资源所具有的社会意义,强调对森林资源的管理控制,而忽视了森林资源作为一项财产所应具有的私法属性。目前,森林资源产权制度构建作为林业经济运行的基础及林业制度改革的重中之重,尚存在诸多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问题,森林资源分类管理、保障非公有制经济主体权益、改革公有制林业企业产权制度,是我国发展现代林业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
- 洪海林
- 关键词:森林资源产权制度
- 关于征地制度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对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征地制度精神的解读
- 2009年
- 一、问题的缘起:征地制度改革的背景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什么我们党在国内各种矛盾头绪纷繁、国际经济形势危机四伏的情况下,将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列为首要议题?因为中央充分认识到: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中国的富强;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社会的和谐。这是当前中国的一个主题。
- 洪海林
- 关键词:征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