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秀娥
- 作品数:13 被引量:87H指数:5
-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 油藏描述过程中储层物性图版的研制被引量:2
- 2001年
- 建立高精度的储层物性参数解释公式 ,在油田开发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为此 ,提出了研制物性解释参数的方法 :首先从取心井岩心分析资料出发 ,结合测井曲线特征 ,分析岩电关系 ,确定物性参数解释模型的理论基础 ,然后对岩心分析、测井资料加以校正。在此基础上 ,对卫城油田沙三下储层 ,利用线形回归理论 ,建立该区孔隙度、渗透率解释公式。经对该解释公式检验 ,自检误差小 ,解释精度高 ,操作简便 ,在该区使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洪秀娥郭建宇陈洁张磊
- 关键词:油藏描述储集层物性标准层图版
- 极复杂断块油田的调整与挖潜——文明寨油田卫7、明16块油藏精细描述及剩余油挖潜研究被引量:2
- 2001年
- 文明寨油田是闻名的极复杂断块油田 ,目前已到了高含水期开发阶段 ,开发难度大。文章从地层、构造、剩余油及挖潜四部分 ,阐述了极复杂断块油田的工作方法 ,尤其是针对文明寨的主要矛盾一构造 ,做了深入的研究 ,取得了很多重要成果 。
- 宋秋银张艳红洪秀娥郭建宇
- 关键词:极复杂断块油田地层构造剩余油挖潜
- 卫城油田卫11块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因素被引量:2
- 2006年
- 针对卫城油田卫11块地质特点,从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入手,研究原始地质因素,包括构造、储层沉积的非均质性、流体性质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研究人为因素,包括对构造的认识程度、开发过程中开发井网系统部署的合理性、注采平衡情况、压力平衡情况、后期调整井部署情况、采用的采油工艺技术适应性等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揭示了不同类型剩余油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剩余油空间展布规律,为调整挖潜剩余油提供了依据。
- 戴胜群洪秀娥张尚峰吕栋
- 关键词:储层非均质性流体性质剩余油卫城油田沙河街组
- 低饱和度油层成因分析--以留62断块ES1下Ⅰ-3小层为例
- 2022年
- 留62断块ES1下储集层微观孔隙结构复杂,部分小层为低饱和度油层,低饱和度油层位于构造高部位,饱和的纯油层处于低部位。针对特殊的油水分布规律,本文利用压汞、试油、岩心渗透率实验等资料,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等进行研究,建立了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之间的关系模型。利用试油资料确定出有效储集层渗透率下限,依据渗透率与最小流动孔喉半径的关系、薄膜水厚度校正得到油藏的最小流动孔喉半径。根据确定的油藏高度、原油密度,利用原油运移动力和毛细管力公式得出原油能进入的孔喉半径界限,为分析低饱和度油层的成因奠定基础。研究表明:沉积微相对低饱和度油层具有控制作用,中、低渗透率席状砂和漫滩砂岩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原油密度大时运移动力小,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席状砂岩位于构造高部位时,容易形成低饱和度油层。经验证明,处于构造低部位的河道砂岩孔喉半径大于0.276μm,渗透率大于10mD,试油结果为产油不产水;高部位的席状砂孔喉半径在0.276μm左右,渗透率3~10mD,试油结果为油水同出;渗透率小于3mD的储层为干层或低产水层。
- 门南方洪秀娥李楚楚赵苗苗
- 关键词:沉积相孔隙结构
- 注水前后储层参数解释模型的建立被引量:8
- 2006年
- 建立准确的储层参数测井解释模型,是进行储层非均质性表征的前提和基础。在综合研究胡状集油田沙三段注水前后岩心、测试、地质等资料的基础上,分析该区储层注水后容易变化的主客观因素,建立储层物性解释模型,使储层的非均质研究由静态向动态方向发展,为精细研究高含水期剩余油分布规律奠定基础。
- 洪秀娥戴胜群张尚峰尹太举曹玉珊郑宇霞李建荣张天增
- 关键词:注水开发胡状集油田
- 低饱和度油藏原始饱和度计算及含水上升规律被引量:11
- 2011年
- 受低幅度构造、地层倾角小、储层渗透率低、油源供给不足等因素影响,油层中存在自由水,若整个开发层系的油层大面积内均为油水同层,则称为低含油饱和度油藏。低含油饱和度油藏油井投产初期就具有一定含水率。由于室内岩心试验获得的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是在饱和油情况下进行,因此,油田实际含水与采出程度和利用室内试验曲线计算出的理论含水与采出程度曲线不能较好吻合,当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较高时这种误差会很大,导致含水与采出程度理论曲线无法正确预测油藏含水上升规律。根据试验获得的相渗曲线和实际生产数据,采用试验数据与生产实际相互印证的方法,修正油藏含水上升规律,计算油藏原始含水饱和度,解决了油藏原始含油饱和度计算以及具有原始含水饱和度油藏含水上升规律预测问题,对正确认识油藏和开发指标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 戴胜群徐勋诚洪秀娥尹太举付波
- 关键词:低幅度构造含水上升规律
- 湖相混积岩有利储层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为例被引量:1
- 2023年
- 利用岩石成分和物性分析、测井、录井以及试油试采等资料,对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岩性及有利储层识别进行探讨。研究表明,大王庄油田沙三上亚段湖相混积岩可划分为陆源碎屑岩、碳酸盐岩滩坝、碳酸盐质碎屑岩三大类;根据岩心物性分析可知碳酸盐岩滩坝物性好,为有利储层;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质碎屑岩物性差,为不利储层。选取自然电位、自然伽马建立二元图版,结合两种敏感因素的定量岩性判断参数模型,实现了混积岩岩石类型的识别,当岩性综合判断参数大于60时可判断为高孔高渗的碳酸盐岩滩坝,准确率达95%以上。该方法对湖相混积岩岩性识别、寻找有利储层和提高剩余油挖潜效果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 李楚楚洪秀娥韩登林门南方赵苗苗
- 关键词:大王庄油田陆源碎屑岩岩性识别
- 应用毛细管压力曲线研究储层孔隙结构——以卫城油田Es_4储层为例被引量:33
- 2002年
- 应用压汞毛细管压力曲线可定性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类型 ,定量研究储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以卫城油田 Es4 储层为例 ,研究结果表明 ,该储层岩石颗粒分选性差、孔隙喉道为细孔喉、储层渗透性差 ,为该储层的进一步合理开发提供了可靠的地质依据。
- 洪秀娥戴胜群郭建宇宋秋银王兴荣张天增程红伟
- 关键词:储集层孔隙结构渗透性卫城油田
- 注水开发对储层影响的模拟试验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为了再现注水开发对严重非均质油藏储层非均质性的影响过程 ,进行了 4个驱替试验 ,以揭示注水开发对储层孔隙分布特征、孔隙结构、岩石矿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储层中大孔隙的分布面积增加 ,小孔隙的分布面积减小 ;大喉道数量上增加 ;流动主孔喉增大 ;
- 戴厚柱洪秀娥杜燕乔国安黄照文李建荣许杰孙国旗
- 关键词:胡状集油田孔隙孔隙结构非均质性喉道注水开发
- 应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储层参数被引量:2
- 2005年
- 储层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编制分层孔、渗图,传统的方法是通过研制和建立储层参数测井二次解释模型,处理所有测井资料,编制分层孔渗图。应用神经网络方法求解储层参数,不需要建立孔渗解释模型。在胡2块实际应用后,取得了较好效果,处理结果与岩心化验分析资料进行对比,误差小、精度高,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 戴胜群洪秀娥张尚峰吕栋
- 关键词:神经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