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熊巨华

作品数:148 被引量:895H指数:16
供职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天文地球交通运输工程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15篇期刊文章
  • 21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6篇建筑科学
  • 37篇天文地球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6篇历史地理
  • 5篇文化科学
  • 4篇自然科学总论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经济管理
  • 2篇水利工程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8篇自然科学基金
  • 25篇基坑
  • 23篇地质
  • 22篇地质学
  • 20篇水泥土
  • 19篇地基
  • 19篇自然科学
  • 16篇桩基
  • 16篇科学基金
  • 16篇国家自然科学
  • 15篇围护
  • 14篇地理
  • 14篇国家自然科学...
  • 13篇围护结构
  • 11篇工程地质
  • 10篇地理科学
  • 10篇理科
  • 10篇开挖
  • 10篇沉降
  • 8篇地质学科

机构

  • 108篇同济大学
  • 45篇国家自然科学...
  • 7篇华中师范大学
  • 6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矿业大学
  • 5篇盐城师范学院
  • 4篇河海大学
  • 4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上海师范大学
  • 2篇东北师范大学
  • 2篇兰州大学
  • 2篇西南大学
  • 2篇西北师范大学
  • 2篇天津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2篇上海市地质调...
  • 2篇中国建筑第三...
  • 2篇上海同济启明...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作者

  • 148篇熊巨华
  • 47篇杨敏
  • 24篇姚玉鹏
  • 16篇刘羽
  • 9篇冯世进
  • 7篇高丽亚
  • 6篇楼晓明
  • 6篇冯又全
  • 5篇胡斌
  • 5篇顾松竹
  • 4篇杨德志
  • 4篇王勇生
  • 3篇王瑞祥
  • 3篇王保建
  • 3篇高广运
  • 3篇王宝泉
  • 3篇张进江
  • 3篇黄斌
  • 3篇李卫超
  • 3篇孙庆

传媒

  • 17篇地球科学进展
  • 10篇工程地质学报
  • 10篇结构工程师
  • 6篇岩土力学
  • 5篇工业建筑
  • 5篇岩土工程学报
  • 4篇地理学报
  • 4篇同济大学学报...
  • 4篇岩土工程技术
  • 4篇上海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西部探矿工程
  • 3篇第六届全国青...
  • 2篇低温建筑技术
  • 2篇地理研究
  • 2篇水文地质工程...
  • 2篇建筑结构
  • 2篇地理科学
  • 2篇地基处理
  • 1篇环境工程

年份

  • 3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5篇2013
  • 7篇2012
  • 9篇2011
  • 14篇2010
  • 11篇2009
  • 7篇2008
  • 7篇2007
  • 8篇2006
  • 3篇2005
1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工程地质学科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资助概况与分析被引量:17
2008年
对2003年至2007年工程地质学科的基金申请情况、资助情况、研究队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工程地质学是地质学科发展最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基础研究队伍在各单位之间还不均衡。工程地质学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与其研究队伍的状况是匹配的,申请经费基本得到了满足,但申请项目质量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工程地质学科在国家层面上的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青领军人才的培养迫在眉睫,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高度重视。
熊巨华刘羽姚玉鹏
关键词:工程地质学自然科学基金
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构建与内涵被引量:22
2021年
完善的理论体系、深厚的人才队伍和先进的技术手段是支撑一个学科良性发展的3个必要条件.自1986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成立以来,地理学历经3个阶段多次的申请代码调整,其根本原因在于适应学科外延的快速拓展与研究内涵的不断深化,目的在于引导和扶持学科发展.依据目前学科知识体系的逻辑结构、演化规律和发展趋势,为持续促进学科前沿发展,巩固人才队伍,并引导学科服务国家需求,2021年开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申请指南中地理学将正式更名为“地理科学”,共包括17个二级申请代码.
熊巨华王佳张晴耿豪鹏官冬杰史云飞李飞张新林王天富
关键词:学科服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学科知识体系学科前沿逻辑结构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水文地质学科的概况与分析被引量:1
2009年
对2003—2007年水文地质学科的基金申请、资助、研究队伍等情况进行了详细分析。水文地质学是地质学科发展较快的分支学科之一,其基础研究队伍在各单位之间还不均衡。水文地质学的基金项目申请数量和资助数量与其研究队伍的状况是匹配的,申请经费基本得到了满足,申请项目质量正在稳步提高。水文地质学科在国家层面上的领军人才的培养,特别是年青领军人才的培养,仍应引起有关部门和单位的重视。
熊巨华刘羽姚玉鹏
关键词:水文地质学自然科学基金
基于特征线的N-S方程算子分裂有限元法被引量:1
2011年
本文提出了一种求解Navier-Stokes(N-S)方程新的有限元方法:基于特征线的算子分裂有限元法(CBOS法).该方法在每一个时间层上,采用算子分裂法将N-S方程的对流项与扩散项分开求解,扩散项时间离散采用向后差分格式,空间离散采用标准Galerkin有限元法,隐式求解;对流项离散采用特征线-Galerkin法,显式求解.应用此算法对方腔流和后台阶流动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与标准解或实验值对比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较好的稳定性,为以后求解N-S方程提供了一种很有应用前景的研究方法.
王海娇王大国熊巨华谭国焕
关键词:有限元
水泥土复合式围护结构的位移内力计算与性状分析被引量:12
1999年
将一种新型的复合式围护结构———水泥土复合式围护结构的位移分解为刚性位移和弹性挠曲,讨论了两种位移以及内力的分析计算方法,并以一个工程实例为基础讨论了水泥土复合式围护结构的各种工作性状,指出各设计要素的选择需要优化,各设计要素之间还要满足协调性的要求。
冯又全杨敏熊巨华
关键词:水泥土内力深基础支护
水泥土围护结构抗倾覆验算转点位置探讨被引量:5
2010年
假设转动点在墙体埋深范围内变化,由此计算出各点相对应的抗倾覆稳定系数,并定义计算得到最小值所对应位置即为该围护结构实际的倾覆转动点位置。典型算例的计算结果验证了转动点位置确实不一定在墙趾或墙底,土体的强度参数对转动点位置的影响较大。
李卫超熊巨华杨敏
关键词:水泥土围护结构抗倾覆稳定验算
基坑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对地表沉降的影响被引量:13
2007年
利用三维数值分析方法,在考察计算范围和边界条件对计算结果产生影响的基础上,把围护结构变形模式加以简化,探讨了不同的围护结构变形模式与基坑四周土体沉降范围、沉降分布形式以及沉降最大值和所处位置之间的关系。经分析发现,围护结构变形越向下发展,引起的墙后土体沉降范围越大,沉降最大值的位置也越向远离墙体的方向移动,而沉降曲线呈越来越平缓的趋势。同时,围护结构变形扫掠过的体积和墙后土体下沉量具有某种相关性,扫掠过的体积越大,墙后土体下沉的体积也越大。
王保建熊巨华朱碧堂
关键词:围护结构
强震的孕育规律与孕震模式被引量:23
2011年
针对强震能否预测以及如何预测的科学难题,建立孕震断层多锁固段脆性破裂理论,发现强震孕育过程的指数规律:sf(k)=1.48ksc,其中sf(k)和sc分别为第k个锁固体断裂点与第一个锁固段膨胀起点对应的累加Be-nioff应变,可以利用锁固段在其变形膨胀点处开始发生的震群事件(加速性地震活动前兆)预测未来大震,并给出了强震四要素相关预测方法。通过对诸多历史强震(如邢台地震、海城地震、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等)的回溯性检验分析表明:强震可以预测,且其孕震过程都遵循着上述简单的共性力学规律。在此基础上,归纳出4种典型强震的孕震模式,即大震震级呈"大—小—大"型,大震震级呈连续上升型,锁固段快速连续破裂型与标准型。此外,根据相关强震预测理论方法,对有关抗震救灾未来研究的方向提出如下建议:建议加强活动断裂位置精确定位、性质判定的地震地质研究,并开展孕震区锁固段(闭锁区域)判识的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等。
秦四清熊巨华薛雷黄鑫王媛媛泮晓华
关键词:强震预测孕震模式震群地震
邻近桩基受隧道开挖影响的多因素三维有限元分析
建立了邻近桩基受隧道开挖影响的位移控制(DCM)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通过与离心机实验结果的对比,验证了该数值模型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的参数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桩基内力和变形都随桩长与隧道的埋深比的增大而减...
韩进宝熊巨华孙庆杨敏
关键词:隧道开挖桩基三维有限元
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浅析被引量:33
2021年
新的国际和国内形势为地理科学带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中国学科及前沿领域发展战略研究(2021—2035)》地理科学的学科规划为契机,本文系统梳理了新时期地理科学的学科体系。根据地理科学现状和发展趋势,中国地理科学可划分为综合地理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和信息地理学4个二级学科,各二级学科下的三级学科也基本成熟,有些三级学科下的四级学科名称也在普遍使用。我们希望以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为支点,完善地理科学的学科分支,推动地理科学框架下新兴学科的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新时期国际及国家的战略需求。
陈发虎李新吴绍洪吴绍洪熊巨华樊杰
关键词:地理科学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
共1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