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燕帅国

作品数:29 被引量:124H指数:6
供职机构: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杰出科研人才创新工程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4篇生物学
  • 8篇农业科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医药卫生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0篇泥鳅
  • 6篇毒性
  • 6篇大鳞副泥鳅
  • 5篇蚊虫
  • 5篇抗性
  • 4篇太行山猕猴
  • 4篇猕猴
  • 4篇酯酶
  • 4篇CL
  • 4篇GOT
  • 4篇GPT
  • 3篇杀虫
  • 3篇杀虫剂
  • 3篇拟除虫菊酯
  • 3篇拟除虫菊酯类
  • 3篇菊酯
  • 3篇菊酯类
  • 3篇MIM
  • 3篇除虫
  • 3篇除虫菊

机构

  • 22篇河南师范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广东省疾病预...
  • 2篇黄冈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荆州市疾病预...

作者

  • 26篇燕帅国
  • 14篇南平
  • 13篇常重杰
  • 11篇杜启艳
  • 5篇乔传令
  • 5篇赵晓进
  • 4篇崔峰
  • 2篇刘斯璐
  • 2篇吴中华
  • 2篇王凤产
  • 2篇赵璇
  • 2篇林立丰
  • 2篇雷梦云
  • 2篇胡海洋
  • 1篇王君
  • 1篇胡晓林
  • 1篇田华香
  • 1篇杨超
  • 1篇胡凤霞
  • 1篇韩晨露

传媒

  • 4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贵州农业科学
  • 2篇四川动物
  • 2篇中国媒介生物...
  • 2篇第三届“农药...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昆虫学报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江西师范大学...
  • 1篇中国公共卫生
  • 1篇水生生物学报
  • 1篇寄生虫与医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 1篇生态毒理学报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5篇2013
  • 3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5
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太行山猕猴颅骨变量的波动不对称性被引量:1
2015年
探讨了太行山猕猴Macaca mulatta颅骨变量波动不对称特征及影响因素。猕猴颅骨标本62例(♀43,♂19),按性别和年龄分组。选择颅骨两侧对称的24个变量,转换为标准波动不对称值(FA)。数据用SPSS 20.0进行处理。结果显示:大部分颅骨变量的FA值在性别组间和年龄组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变量的FA值大小不同;FA值的变化趋势是雌性大于雄性,亚成体组大于成体组。结果提示猕猴颅骨波动不对称特征可能与它们的肢骨不对称特征不同,可能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猕猴的生长发育及环境刺激对不对称的影响。
田华香胡凤霞胡海洋燕帅国赵晓进
关键词:猕猴颅骨性别年龄
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的性差被引量:6
2010年
用太行山猕猴掌面花纹嵴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测量25例(雌17例,雄8例)太行山猕猴掌面指间Ⅱ-Ⅳ区花纹的嵴数。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多变量分析.选择掌面纹线脊数变量建立性别判别函数。结果表明:10项变量中有5项在雌雄之间达到显著性差异(P0.05),太行山猕猴的掌面花纹嵴数具有明显的性差,性别的正确的判别率为88.0~100.0%.
赵璇翟頔田原高伟赵晓进燕帅国
关键词:太行山猕猴
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毒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以大鳞副泥鳅为试验动物,设置甲醛对其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研究甲醛对大鳞副泥鳅的半致死浓度、红细胞DNA损伤大小及对其肝脏GPT和GOT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甲醛对大鳞副泥鳅具有明显的毒性,其96 h的LD50为368.71 mg/L;试验各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且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呈正相关;同时酶活力与处理浓度和染毒时间则呈负相关。结论:甲醛具有较强的环境毒性,并表现出明显的时间、剂量效应。
燕帅国南平常重杰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甲醛微核GPTGOT
离子液体[C_8 Mim]Cl对泥鳅毒性效应的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遗传毒性及生理毒性试验,研究了[C8Mim]Cl对生物体的毒性效应。结果表明,[C8Mim]Cl对泥鳅有一定的毒性,其对泥鳅24 h、48 h的LC50分别为324.13 mg/L、262.77mg/L,安全浓度为51.80 mg/L;各处理组的微核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处理浓度的升高和时间的推移,红细胞微核率都有明显的升高;处理组血清中的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离子液浓度升高以及时间的推移而增高;[C8Mim]Cl对泥鳅有显著的毒性作用。
燕帅国南平韩晨露杜启艳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离子液体毒性
离子液体[C_16 mim]Cl对泥鳅的毒性效应被引量:5
2013年
以泥鳅为受试动物,采用急性毒性、微核试验及酶活分析实验,研究了离子液体[C16mim]Cl对水生生物的生物毒性作用。急性实验表明:[C16mim]Cl对泥鳅有明显的毒性,其对泥鳅24、48和96h的LC50分别为2.533、1.763和1.379mg.L-1;微核实验表明:对照组红细胞微核率为0.5‰左右,而处理组红细胞微核率最高达到12.89‰,且各处理组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酶活分析实验表明:处理组血清的GPT和GOT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C16mim]Cl浓度增高而呈现上升趋势。从以上结果可以得出:[C16mim]Cl对泥鳅具有显著的遗传毒性和生理毒性效应,因而推测其大量使用可能对水生生物及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毒害作用。
燕帅国南平杜启艳常重杰
关键词:泥鳅微核GPTGOT
两种泥鳅RAPD标记遗传稳定性分析被引量:4
2005年
用从2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的7个引物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及其自交与杂交子代进行了RAPD遗传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RAPD谱带主要呈孟德尔式遗传,该类带纹明亮稳定,在泥鳅子代中占99.11%;在大鳞副泥鳅子代中占100%;在杂交子代中占99.36%。也存在非孟德尔式遗传谱带,该类带纹较暗、稳定性差,在泥鳅子代中为0.89%;在杂交子代中为0.64%;在大鳞副泥鳅中未见此类带纹。实验结果说明RAPD谱带具有很高的遗传稳定性。
杜启艳常重杰南萍燕帅国
关键词:泥鳅大鳞副泥鳅RAPD
人工诱导四倍体泥鳅的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目前泥鳅的养殖热潮正在兴起,对其新品种的需求也日益强烈.采用热休克抑制受精卵第一次卵裂、Ag-NOR计数鉴定四倍体胚胎的方法,探索了诱发四倍体泥鳅的最佳条件是:在受精后20 min左右采用41℃热水持续处理泥鳅受精卵4 min.人工诱导泥鳅四倍体将会为新品种的培育提供原始素材.本研究首次提出了依据间期细胞核中的Ag-NOR的最高数目作为确定胚胎倍性的标准,该方法简便快速.
南平杜启艳燕帅国常重杰
关键词:四倍体诱导泥鳅热休克
中国媒介蚊虫对有机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被引量:7
2011年
蚊虫由于其特殊的行为、生理以及与人类生活关系紧密而成为传播人类疾病的重要媒介,自20世纪化学杀虫剂广泛使用后,蚊虫就与这种环境变化协同进化,即通过生理生化多种机制产生抗药性。该文综述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7种媒介蚊虫(尖音库蚊复组、中华按蚊、三带喙库蚊、微小按蚊、雷氏按蚊、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对有机氯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结果。结果显示,不同地区的7种媒介蚊虫对DDT抗性水平较高,对六六六、三氯杀虫酯抗性调查较少,仅有库蚊对这2种杀虫剂抗性调查的报道,并且抗性水平较低。对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的抗性调查,主要是尖音库蚊复组对残杀威和巴沙的抗性调查报道,抗性水平较低。
刘斯璐崔峰燕帅国乔传令
关键词:媒介蚊虫氨基甲酸酯类抗性监测
[C_8mim]Cl致大鳞副泥鳅胚胎及仔鱼毒性研究
2013年
离子液体是一类由阴阳离子组成的室温下呈液态的新型溶剂,因具有不挥发、热稳定等优势,曾被认为是环境友好的绿色溶剂,在化工合成中广泛应用[1]。但是,其水溶性很强,
南平燕帅国王琼琼杜启艳常重杰
关键词:大鳞副泥鳅毒性胚胎化工合成热稳定
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被引量:1
2012年
为8-羟基喹啉的应用提供科学依据,进行了8-羟基喹啉对草鱼的急性毒性和生理毒性试验。结果表明:8-羟基喹啉对草鱼24h、48h和72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2.3mg/L、26.93mg/L和20.95mg/L,表现出较强的急性毒性;8-羟基喹啉能降低草鱼肝组织中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的活性,并表现出时间效应和剂量效应的关系。
南平燕帅国王君常重杰
关键词:8-羟基喹啉草鱼GOTGPT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