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丽丽
- 作品数:14 被引量:161H指数:8
- 供职机构:涿州市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保定市科技局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指导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学生物学更多>>
- 肺癌患者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14
- 2015年
- 目的了解肺癌患者凝血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河北省涿州市医院80例肺癌患者为肺癌组,40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凝血指标和TEG,比较各组间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肺癌病情变化的关系。结果肺癌组TEG指标反应时间(R)、凝固时间(K)、最大振幅(MA)、血小板弹性指标(E值)明显升高,凝血指标纤维蛋白原(FIB)、血浆D-二聚体(D-Dimer)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升高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活酶时间(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腺癌组和小细胞未分化癌组之间TEG与凝血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肺癌的不同病理分期中,Ⅲ-Ⅳ期的R、K值明显短于Ⅰ-Ⅱ期(P<0.05),而MA、E值明显宽于Ⅰ-Ⅱ期(P<0.05),且FIB、D-Dimer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P<0.05)。结论凝血指标和TEG的检测可对肺癌患者的凝血状态进行动态观察,在判断肺癌患者病情进展、预后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王会芳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张硕王丽丽李丽霞高倩匡铁吉
- 关键词:肺癌凝血血栓弹力图D-二聚体
- 品管圈活动在老年病科降低护理病历返修率的价值
- 2022年
- 探究品管圈(QCC)活动降低老年病科护理病历返修率的价值。 方法:选取 2021 年 1 月 ~2022 年 1 月我院老年病科中的病历 20 份作为样本,探究实施 QCC 活动前、后的病历返修率及无形成果(护士团队凝聚力、专业知识掌握、解决问题能力、自信心、责任心)。 结果:其一,经统计:实施 QCC 活动前,老年病科护理病历返修率为 25.0% (5 / 20),而实施后降低至 5.0% (1 / 20),组间对比差异显著,明显后者优势突出(P<0.05,x2 = 10.510)。 其二,对比活动前、后的无形成果(即圈内各护士成员综合能力),结果显示实施后各指标评分均更高(P<0.05,t= 6.014、5.471、5.321、4.112、4.012),表示此组能力有显著提升,取得丰硕成果。 结论:QCC 活动运用在老年病科护理病历返修率降低中效果显著,品管圈活动用于我院老年病科效果显著,不但可降低护理病历返修率,还能切实提升护士成员综合能力,具有极佳的运用价值,值得推广。
- 王丽丽
- 关键词:品管圈活动老年病科护理病历返修
- PAB、CRP、ApoA1及CHE的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12
- 2018年
- 目的探讨PAB、CRP、Apo A1及CHE的检测对评估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125例重症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预后情况将患者划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于患者入住ICU内第1个24 h,记录APACHEⅡ参数值,计算APACHEⅡ评分;于患者入住ICU的24 h内,检测患者的前清蛋白(prealbumin,PAB)、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载脂蛋白A1(apolipoprotein A1,Apo A1)和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E)水平。通过ROC曲线下的面积(AUC)评估各指标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存活组的PAB、CHE和Apo A1水平均显著高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存活组的CRP水平、APACHEⅡ评分均显著低于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AB、CHE、Apo A1、APACHEⅡ和CRP的AUC分别为0.911、0.900、0.894、0.922和0.892,对重症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除APACHEⅡ评分系统外,PAB、CHE、Apo A1、APACHEⅡ和CRP可以有效评估重症肺炎患者的预后。
- 王会芳高波王丽丽朱丰张金雪
- 关键词:重症肺炎前清蛋白载脂蛋白A1胆碱酯酶
- 舒适护理在神经内科护理中的应用
- 2017年
- 探讨舒适护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中所起的临床效果。方法 筛选从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月来我院就诊并收治在神经内科的患者74例,均为本地户籍。按照入院顺序前37例患者采用常规的神经内科护理(对照组),后入院的37例患者采用舒适护理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舒适组),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情况和患者满意度。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分量表为(47.71±8.03),患者总满意度75.67%(28/37);舒适组患者治疗后焦虑自评分量表为(40.28±7.67),患者总满意度97.3%(36/37),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舒适护理的应用是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是目前新型护理理念,要求护理人员给予患者更多的人为关怀和亲情,帮助神经内科患者在最舒适的环境下得到最优质的护理服务,重拾生活的信心。
- 王培培李宏娟许静萱王丽丽靳宝利王小静
- 关键词:舒适护理神经内科焦虑
- 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被引量:7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及发病机制研究。方法选取笔者医院10年内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689例,作为病例组,选取689例正常妊娠的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多中心、大规模、随机队列研究方法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病例组)和对照组的资料,并通过电话随访对家属进行固定问卷式问题,对对象的年龄、孕前体重指数、孕次、产次、流产次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等相关因素进行分析,并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对两组研究对象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水平、Th1/Th2比值、胎盘生长因子(PLGF)、活性氧(ROS)水平和脂质过氧化物(LPO),分析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氧化应激的关系。结果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流产次数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的女性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主要单因素(P<0.05);多因素分析年龄>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P<0.05);病例组的ACE基因和AT1R基因、Th1/Th2比值、PLGF、ROS和LPO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与免疫学、遗传学、胎盘或滋养细胞缺血、氧化应激中的相关指标有关,而且>35岁的初产女性、过高或过低的孕前体重指数、孕中期平均动脉压高、具有子痫前期史、糖尿病或肾脏疾病史、多胎妊娠是导致汉族女性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
- 温丽郭珍胡际东田新羽王丽丽常春红周欢欢
- 关键词: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免疫学遗传学流行病学发病机制
- 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特点分析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凝血指标浓度变化的特点。方法 115例肿瘤患者分为胃癌、肠癌和肺癌组,选择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患者治疗前凝血指标的水平、化疗后随时间变化凝血指标的变化和对照组凝血指标进行对比。结果肿瘤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为(12.39±1.23)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为(30.58±7.43)s,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为(4.71±1.72)g/L,D-二聚体(D-Dimer)为(1.32±0.16)μg/ml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肿瘤患者血浆PT、APTT、FIB、D-Dimer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血浆FIB水平明显高于肠癌组、胃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与胃癌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胃癌组、肺癌组和肠癌组血浆FIB水平在化疗不同时期均未见明显变化。结论凝血指标对肿瘤的早期诊断、疗效监测有一定帮助,是肿瘤患者排除、预防静脉血栓的良好指标。
- 王会芳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张硕王丽丽李立霞朱丽莉匡铁吉
- 关键词:肿瘤化疗凝血指标
- PICC在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的应用及护理
- 2022年
- 探究 PICC 置管用于老年消化道肿瘤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护理。 方法:采取资料回顾性方法,从我院 2021 年 2 月~2022 年 2 月间满足研究条件的患者中,共计选出 30 例作为样本。 为所有患者均行术后肠外营养支持,对比患者治疗前、后的各项营养指标,并统计发生的置管并发症、一次性置管成功率,旨在能总结出有效护理方法。 结果:其一,在治疗前、后,所有患者营养指标均发生较大变化,各项指标对比差异显著(P<0.05,t= 6.104、15.014、4.011)。 其二,所有患者中,PICC 置管一次性成功率 100.0% (30 / 30),并发症率 3.33%(1 / 30)。 患者康复、营养情况较正常。 结论:合理利用 PICC 置管后,能显著改善患者机体功能平衡,提升蛋白质利用及合成,改善患者预后,从而提升疗效。 同时,此次针对患者采取了非常完善的干预措施,例如有穿刺评估、肠外营养配方、插管时护理、并发症护理、健康知识宣教等,确保了护理完善性、针对性,从而减少了并发症,加快康复。 由此可见 PICC 置管用于患者术后肠外营养效果较好,配合全面的护理措施能确保疗效,改善患者机体营养情况促进其康复,值得运用。
- 王丽丽
- 关键词:老年消化道肿瘤PICC置管营养指标
- 探讨神经内科危重患者压疮护理
- 2017年
- 总结87例危重患者压疮护理体会。方法:对87例危重患者压疮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压疮治愈63例,好转22例,有1例2 d内死亡,1例1 d后转心内科继续治疗,最终有8例患者最后因多脏器衰竭死亡。结论:压疮多见于长期卧床并伴营养不良的慢性疾病患者,Ⅲ、Ⅳ期压疮老年危重患者容易发生,基础护理十分重要,对Ⅲ、Ⅳ期压疮老年衰竭患者,采取新洁尔灭清创,庆大、贝复剂、胰岛素湿敷,有效率为100%。
- 张彩娇王培培李宏娟许静萱王丽丽靳宝利
- 关键词:危重患者压疮护理
- 125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患者的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 2011年5月-2014年6月在河北省涿州市医院和解放军总医院就诊的125例成人AML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以CD45/SSC双参数散点图设门,对其骨髓进行免疫表型检测。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90.4%)、CD33(86.4%)、MPO(80.0%)、CD117(73.6%);CD14和CD15主要在M4和M5中表达,CD64和CD15同时强阳性伴HLA-DR高表达,提示M5可能性大;在M3患者中有较强的自发荧光,表达髓系抗原CD13、CD33和MPO,低表达CD34和HLA-DR。造血干/祖细胞标记抗原CD34、HLA-DR、CD38在AML中呈高表达,分别为53.6%、70.4%、71.2%。125例中56例伴有淋系抗原表达,各抗原表达率依次为CD56(25.6%)、CD7(19.2%)、CD19(9.6%)、CD4(7.2%)、CD2(6.4%)。有淋系抗原表达(Lym Ag+)组表达CD34+比例和肝脾大患者比例明显高于无淋系抗原表达(Lym Ag-)组(P<0.01)。伴有CD7+患者完全缓解(CR)率明显低于CD7-患者(P<0.05),而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55.6%)与未伴有淋系抗原表达的AML患者CR率(7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ML患者高表达CD13、CD33、MPO,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伴有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CR率低,预后较差。
- 王会芳苏显都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王丽丽张硕李丽霞李健
-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
- 巴曲霉治疗突发性耳聋患者凝血功能指标变化的临床意义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探讨巴曲霉对突发性耳聋患者出血凝血机制的影响。方法对60例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患者除应用其他扩张血管、营养神经、抗病毒药物基础上,应用巴曲霉治疗。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对凝血酶原时间(PT)、凝血酶时间(II)、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imer)进行监测。同时以4D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突发性耳聋组与健康对照组比较PT、TT、APTT、D-Dimer变化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IB升高,变化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突发性耳聋组在巴曲霉治疗过程中和治疗前比较PT、TT、APTT、D-Dimer水平均升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IB水平减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在治疗后第五天与第三天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巴曲霉具有良好的抗血栓作用,在治疗突发性耳聋中是一种较为理想的药物,在临床的合理用药方面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王会芳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张硕王丽丽李立霞朱丽莉
- 关键词:巴曲霉突发性耳聋凝血D-DI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