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书鸿

作品数:63 被引量:61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攀登计划中国科学院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理学电子电信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8篇期刊文章
  • 1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1篇核科学技术
  • 23篇理学
  • 3篇电子电信
  • 2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2篇加速器
  • 24篇直线加速器
  • 23篇束流
  • 22篇BEPC
  • 13篇英文
  • 8篇发射度
  • 7篇对撞
  • 6篇对撞机
  • 6篇束流调试
  • 6篇束流动力学
  • 5篇质子
  • 5篇注入器
  • 4篇电子直线加速...
  • 4篇正负电子
  • 4篇束流发射度
  • 4篇中子
  • 4篇发射度测量
  • 4篇半衰期
  • 4篇
  • 4篇BEPCII

机构

  • 60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近...
  • 2篇清华大学
  • 1篇安徽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斯坦福大学

作者

  • 60篇王书鸿
  • 19篇刘渭滨
  • 18篇裴士伦
  • 16篇裴国玺
  • 11篇叶强
  • 9篇顾鹏达
  • 9篇池云龙
  • 8篇孔登明
  • 8篇乔际民
  • 7篇侯汨
  • 7篇孔祥成
  • 7篇陈延伟
  • 6篇曹建社
  • 6篇周祖圣
  • 6篇罗紫华
  • 5篇邓秉林
  • 5篇耿哲峤
  • 5篇国智元
  • 5篇郭俊盛
  • 4篇张闯

传媒

  • 26篇高能物理与核...
  • 8篇强激光与粒子...
  • 3篇原子能科学技...
  • 3篇Chines...
  • 2篇科技导报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A...
  • 1篇核科学与工程
  • 1篇同位素
  • 1篇核物理动态
  • 1篇第八届全国加...
  • 1篇第九届加速器...
  • 1篇中国核学会2...
  • 1篇第三届全国加...
  • 1篇中国核学会粒...
  • 1篇中国物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8
  • 5篇2007
  • 7篇2006
  • 6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1
  • 3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 4篇1996
  • 2篇1995
  • 3篇1993
  • 2篇1991
  • 1篇1990
  • 1篇1984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正电子产生靶上初级电子束半径的最小化研究被引量:1
2002年
为获得尽可能高的正电子 (e+)产额 ,严格控制初级电子 (e- )束在e+产生靶上的束半径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分析了使e- 束半径增大的各因素和对这些因素的制约 ;然后以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的正电子源为例 ,给出了束半径的实测值和计算值的比较 ,以具体说明这些因素的影响 ;最后讨论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 (BEPC Ⅱ )的相应优化设计研究 ,提出了获得靶上最小束半径的若干途径 .
王书鸿王九庆叶强乐琪
关键词:最小化优化设计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
BEPCⅡ直线加速器发射度测量
BEPCⅡ直线加速器采用改变四极磁铁励磁电流,测量获取的束流横截面荧光图像得到束流包络,进而通过对束流包络和励磁电流的拟合计算得到束流发射度和Twiss参数。在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改进过程中,发现并解决了影响发射度测量...
刘渭滨王书鸿叶强汪林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束流发射度
^(230)U重离子衰变的观测
1999年
利用35MeV的质子束轰击ThO2粉末靶,通过(232)Th(p,3n)反应产生(230)Pa核,经用放射化学方法分离出(230)Pa核并制成(230)Pa→(230)U测量源.用聚乙烯对苯二酸酯固体核径迹探测器记录其发射的重离子径迹.经248天的收集,观测到了两个(230)U→(208)Ph+(22)Ne衰变事件,相对于α衰变的分支比为(1.3±0.8)×10-14.
潘强岩袁双贵杨维凡李宗伟马桃桃郭俊盛刘明义刘洪业徐树威甘再国孔登明乔际民罗紫华张沐天王书鸿
BEPCⅡ直线加速器相控系统设计研究(英文)被引量:3
2005年
为了补偿由于各种因素引起的微波相位漂移 ,BEPCⅡ直线加速器需要建立微波相位反馈控制系统 .能量最大法将用来确定每台功率源的最佳相位 .沿直线加速器速调管长廊铺设相位稳定同轴线提供相位参考 .现在已经完成了关键部件 ,如PAD单元、IA单元的开发 .搭建了相控最小系统对系统进行了验证 .
顾鹏达耿哲峤崔艳艳裴国玺王书鸿
关键词:直线加速器反馈控制系统设计
质子治癌技术的研究
郁庆长王书鸿孔登明罗正明刘世杰罗紫华张华顺周立农国智元唐锦华安竹李玉晓胡朝晖郭伟明丁小平常葳克余建国许文武张沐天欧阳华甫罗小安韩谦徐韬光丁义乔际民张宗花王黎明李健刘平生冯国华
该课题基于核医学和放射治疗中先进技术的基础研究。在质子治疗装置方面,确定了质子治疗装置的临床标准,完成了两种质子治疗加速器的物理设计,对一些新型加速结构、高频部件、先进束流配送技术和剂量测量方法进行了研究。利用约化双群理...
关键词:
关键词:质子治疗放射肿瘤学医用加速器
直线加速器驻波腔中的瞬态束流负载效应(英文)被引量:2
2006年
在高能加速器中,随着单个束团和束团串中电荷量的提高,当粒子束穿过加速腔的时候,感应出的瞬态束流负载电压也越来越高.但是,在通常分析束流负载的时候,往往对稳态束流负载研究的比较多,而对瞬态束流负载的研究要相对少一些.本文首先对束流负载的瞬态特性和束团穿过加速腔时高频源所看到谐振腔谐振频率的变化方式进行了分析,然后又对两种情况下谐振腔的最优失谐条件进行了讨论,并给出了相应的解析公式.在第1种情况下,当粒子束穿过加速腔的时候,谐振腔的自然谐振频率能够及时地得到调节,从而使高频源的电流与谐振腔的腔压同相,以提高高频源的效率;在第2种情况下,当粒子束穿过加速腔的时候,谐振腔的自然谐振频率保持不变,不能被调节.最后,还对BEPCⅡ现有预注入器的预聚束腔、BEPCⅡ未来预注入器的两个次谐波聚束腔中的瞬态束流负载效应进行了分析.
裴士伦王书鸿
关键词:等效电路模型
BEPCⅡ电子枪系统测试与运行(英文)
2006年
2004年7月BEPCⅡ新电子枪系统在测试台进行了测试,同年11月投入BEPCⅡ直线加速器运行.描述了新电子枪系统的测试与运行状态.电子枪设计电流10A,脉宽1ns,重复频率50Hz,脉冲高压200kV,提供单脉冲和双脉冲运行模式.通过实验获取了一些重要的关系曲线,同时进行了初步的双脉冲测试.流强及发射度测量等测试结果表明设计阶段的计算机模拟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从电子枪实际运行状况来看,其设计与制造是成功的.
刘波顾孟平王书鸿池云龙杨兴旺田双敏刘渭滨叶强
关键词:电子枪
新同位素235Am的产生与鉴别
1996年
一种缺中子新同位素235Am通过238Pu(p,4n)235Am反应而产生.产物借助He-jet系统的传输,快化学分离以及γ、X射线和γ-X(γ)符合测量等得到鉴别,测得其半衰期为15±5min.
刘洪业郭俊盛甘再国石立军杨维凡牟万统方克明沈水法郭天瑞袁双贵张学谦秦芝马瑞昌钟纪泉王书鸿孔登明乔际民
关键词:同位素化学分离衰变半衰期
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束流调试和稳定运行
BEPCⅡ重大改造工程要求将对撞机的峰值亮度提高近百倍,并具有高积分亮度,为此必须对作为注入器的直线加速器进行重大改造,提供高能、强流、小发射度和小能散度的正负电子束,达到高注入速率(正电子50mA/min.)的要求.这...
王书鸿裴国玺池云龙陈延伟曹建社孔祥成赵风利侯汨陈志比刘渭滨邓秉林耿哲峤裴士伦沈莉乐琪叶强
关键词:束流调试
文献传递
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束流调试
2006年
叙述了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二期工程(BEPCⅡ)直线加速器的调束过程.针对调束目标和束流物理特性,提出了调束方法,并对调束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给出了初步调束结果,为今后的进一步调试和稳定运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陈延伟王书鸿裴国玺刘渭滨叶强
关键词:束流调试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