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仁学

作品数:46 被引量:143H指数:7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9篇医药卫生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14篇心肌
  • 13篇心肌梗死
  • 13篇梗死
  • 12篇动脉
  • 11篇电图
  • 9篇冠状
  • 9篇冠状动脉
  • 8篇介入
  • 7篇血管
  • 7篇急性心肌梗死
  • 7篇冠状动脉介入
  • 6篇心律
  • 6篇心律失常
  • 5篇心电
  • 5篇心电图
  • 5篇心电图记录
  • 5篇血压
  • 5篇再灌注
  • 5篇内皮
  • 5篇介入治疗

机构

  • 46篇广州军区武汉...

作者

  • 46篇丁世芳
  • 46篇王仁学
  • 44篇卢青
  • 39篇陈志楠
  • 38篇龚志刚
  • 35篇蒋桔泉
  • 31篇李志刚
  • 14篇付文波
  • 11篇郭赤
  • 10篇彭毅
  • 5篇王华
  • 4篇马大波
  • 3篇米永巍
  • 3篇苏东东
  • 2篇蒋桔全
  • 2篇曹选超
  • 1篇夏利
  • 1篇向惠娟
  • 1篇唐忠志
  • 1篇石金虎

传媒

  • 9篇第17届全军...
  • 4篇临床心血管病...
  • 3篇华南国防医学...
  • 2篇中国糖尿病杂...
  • 2篇实用老年医学
  • 2篇临床内科杂志
  • 2篇中国心脏起搏...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河北医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中国医药导刊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创新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全军微血管病...

年份

  • 6篇2014
  • 7篇2013
  • 7篇2012
  • 17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3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肝素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并支架内血栓形成一例被引量:3
2012年
男性患者,82岁,既往高血压病、脑梗死、高脂血症病史;因"肩背部痛1日余,加重半小时"入院。入院诊断:"冠心病、急性前间壁、右室心肌梗死、心功能KillipⅡ级"。入院查体:血压150/70mmHg,心率76次/分,神志清晰,
龚志刚丁世芳陈志楠蒋桔泉李志刚卢青王仁学
关键词:支架内血栓形成右室心肌梗死高血压病入院诊断高脂血症入院查体
阵列式电极及其多通道矩阵式空间叠加心电检测系统
本发明涉及心电图记录装置,尤其是阵列式电极及其多通道矩阵式空间叠加心电检测系统。阵列式电极包括电路板基体,电路板基体的端面密布有多根呈阵列式排列的金属探针。多通道矩阵式空间叠加心电检测系统,包括数个通道信号处理单元、采样...
郭赤丁世芳苏东东米永巍卢青王仁学
三通道多路矩阵式空间叠加心电检测系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电图记录系统,尤其是三通道多路矩阵式空间叠加心电检测系统,包括三通道信号处理单元、采样保持单元、A/D转换器、计算机单元,所述三通道信号处理单元包括第一通道信号处理单元、第二通道信号处理单元、第三通道信号...
丁世芳郭赤卢青王仁学龚志刚李志刚陈志楠蒋桔全
文献传递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被引量:22
2011年
目的观察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特点,提高救治成功率。方法对188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在12小时内行急诊PCI,根据梗死相关动脉,分为前降支组、回旋支组及右冠状动脉组,观察3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分析再灌注心律失常与梗死相关动脉的关系,了解冠脉再通时间对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结果185例患者中185例成功植入支架。其中完全闭塞156例,次全闭塞或部分再通者32例,共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75例,右冠状动脉组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高于前降支组和回旋支组,而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低于前降支组、回旋支组,但无统计学差异。开通时间越早,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4小时组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缓慢心律失常发生率均大于4~8小时组、〉8小时组。结论直接PCI治疗开通梗死相关血管率高,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方法;随着血管的开通,可以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小时内开通者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高,右冠状动脉心肌梗死更容易发生缓慢性心律失常,只要及时处理,再灌注心律失常预后良好。
蒋桔泉丁世芳陈志楠卢青龚志刚李志刚王仁学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再灌注心律失常
窦房结电图检测仪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检测仪器,特别是一种窦房结电图检测仪,其包括3路信号放大调节电路、多路选择开关、16位A/D转换器、QRS触发器、微机系统,每路信号放大调节电路由传感器、前置放大器、隔离放大器、滤波器、增益调节级依次联...
丁世芳郭赤卢青王仁学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
文献传递
迷走神经反射在下后壁STEMI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反射在急性下壁、后壁ST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冠状动脉(冠脉)介入治疗(PCI)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方法:147例冠脉造影显示急性右冠脉闭塞致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患者,分为阿托品预防组(76例)和对照组(71例),阿托品预防组冠脉开通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0.5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给予阿托品干预,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低血压、慢血流、无复流发生情况。结果:阿托品预防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34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8例,缓慢心律失常16例,低血压22例,慢血流5例,对照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50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7例,缓慢心律失常33例,低血压32例,慢血流9例,无复流2例,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迷走神经反射在急性下壁、后壁心肌梗死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急诊开通冠脉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拮抗迷走神经反射,可以减少再灌注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增加手术平稳性,值得临床推广。
蒋桔泉丁世芳陈志楠卢青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彭毅王仁学
关键词:迷走神经反射再灌注损伤
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防治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丁世芳樊光辉卢青蒋桔泉陈志楠龚志刚李志刚付文波唐忠志王仁学
该项目所属科学技术领域:人口与健康。主要内容: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coronaryangioplasty,PTCA)及支架安植术已成为治疗冠状动脉狭窄的理想手段,但仍有...
关键词:
关键词:动物实验
小剂量阿托品对急性右冠状动脉梗塞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被引量:11
2012年
目的观察小剂量阿托品对急性右冠状动脉梗塞急诊冠状动脉(简称冠脉)介入治疗术中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128例冠脉造影显示急性右冠脉闭塞致心肌梗死(简称心梗)患者,分为阿托品组(66例)和对照组(62例),阿托品组冠脉开通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0.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不给予阿托品干预,观察两组再灌注心律失常发生情况。结果阿托品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27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6例,缓慢心律失常11例,术后低血压13例,对照组发生再灌注心律失常47例,其中快速心律失常15例,缓慢心律失常32例,术后低血压24例,两组缓慢性心律失常和低血压发生率有显著差异(P<0.05),而两组快速心律失常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急性右冠脉心梗患者,急诊开通冠脉前,给予小剂量阿托品可以减少再灌注引起的缓慢性心律失常及低血压的发生率。
蒋桔泉丁世芳陈志楠卢青龚志刚李志刚彭毅王仁学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再灌注心律失常阿托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动态血压多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左室重构的关系
2008年
目的:利用动态血压监测技术分析其变量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室重构的关系.方法:选择1级、2级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138例进行动态血压及超声心动图检查,依据左室构型将高血压病患者分为4组:正常左室构型组,向心性重构组,向心性肥厚组和离心性肥厚组.对4组的动态血压各项指标进行统计学方差分析.结果:4组间收缩压各项指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第3组与第4组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和收缩压负荷(SBp负荷)值均较第1组和第2组高,第3组的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较其他3组高;在舒张压指标方面:第3组与第4组的夜间舒张压较第1组和第2组高,其余舒张压指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收缩压水平是高血压左室构型改变的重要危险因素.
付文波丁世芳陈志楠龚志刚王仁学
关键词:高血压左室重构血压测定
180例心脏性猝死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研究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180例心脏性猝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的既往病史、猝死诱发因素、生活习惯、先兆、发生时间及辅助检查结果。并分析对危险因素的预防对策。结果:心脏性猝死(SCD)病发的高危因素有冠心病(46.10%)、心肌病(18.89%)、心肌炎(13.89%),且病发的高危人群为60岁以上具有冠心病的老年患者。83例冠心病患者中有51例男性,32例女性,并且随着年龄升高、冠脉狭窄程度就越高。干预后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好过干预前。结论:冠心病、心功能不全、室性心律失常、冠状动脉多支重度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高危因素,并且男性的发病率高于女性。相应的早期并且长期干预有利于心脏性猝死亡的预防,并有望减少心脏性猝死的发生。
王仁学丁世芳
关键词:心脏性猝死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