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伟力

作品数:4 被引量:26H指数:3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盆地
  • 2篇盐岩
  • 2篇油气
  • 2篇塔里木盆地
  • 2篇碳酸
  • 2篇碳酸盐
  • 2篇碳酸盐岩
  • 2篇奥陶系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特征
  • 1篇断裂带
  • 1篇油气藏
  • 1篇油气藏特征
  • 1篇油气聚集
  • 1篇油气聚集关系
  • 1篇油源
  • 1篇油源对比
  • 1篇有利区带
  • 1篇有利区带预测

机构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3篇中国石油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4篇王伟力
  • 4篇刘洛夫
  • 2篇姜振学
  • 2篇庞雄奇
  • 2篇陈治军
  • 2篇王萍
  • 1篇杨海军
  • 1篇吴琳
  • 1篇罗春树
  • 1篇李燕
  • 1篇向才富
  • 1篇赵彦德
  • 1篇王维斌
  • 1篇陈利新

传媒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 1篇石油勘探与开...
  • 1篇古地理学报
  • 1篇第十二届全国...

年份

  • 3篇2010
  • 1篇2009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控制因素及有利区带预测被引量:8
2010年
为探讨塔里木盆地轮古东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和寻找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规律,作者分析了近几年该区的油气勘探资料,恢复了研究区的构造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构造活动所引起的地层抬升、变形以及断裂作用对于碳酸盐岩形成岩溶型储集层及改变储集层原有物性起着建设性作用;优势沉积相的平面展布控制研究区油气藏的分布;加里东期存在2套风化壳岩溶,这2套岩溶制约了与岩溶有关的储集层分布,主要分布在表层岩溶至水平潜流带区域。根据碳酸盐岩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预测了有利储集层的分布,认为有利区带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2条大的走滑断裂以及桑塔木断垒带附近。
王伟力刘洛夫陈利新罗春树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储集层
塔中地区奥陶系储层特征及其与油气聚集关系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不同储层间特征的对比及各储层在平面上的变化特征,通过收集和整理各单井储层岩心孔渗测试、平面沉积相、断裂分布、薄片分析和油气藏特征等资料,详细地描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3套油气储层的基本特征.分析表明:裂缝型储层是塔中地区主要的储层类型,各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之间均不存在线性关系,储层渗透率变化区间较大,裂缝发育控制了该区渗透率的变化.在此基础上,对目前比较关注的几个与油气聚集有关的储层问题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物性高值区均沿I号坡折带分布;沉积相是控制这些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塔中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分布与储层类型密切相关.
刘洛夫王伟力姜振学庞雄奇杨海军
关键词:碳酸盐岩储层奥陶系油气聚集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地区原油地球化学特征
准噶尔盆地车排子凸起及周缘紧邻凹陷,构造位置有利,处于油气运聚成藏的优势指向区;深、浅两套断裂组合构成良好输导体系可为深层生成的油气运移到较浅部位提供有利通道条件;利于形成断块油藏、断鼻油藏、断层-岩性(地层)油藏及岩性...
刘洛夫王维斌赵彦德吴琳陈治军王萍王伟力
关键词:准噶尔盆地油源对比烃源岩成藏模式
文献传递
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特征及主控因素被引量:11
2010年
通过研究油气藏和流体参数的分布特征,系统地分析塔中地区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的特征和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油气藏在分布上呈现出"外带气、内带油"的特征;原油表现为低密度、低黏度、高含蜡、中低含硫,气油比变化很大;天然气为普遍高含硫化氢的干气。通过深入剖析油气藏的储集层、油气源断裂、构造等控制因素,认为塔中Ⅰ号断裂带上奥陶统礁滩复合体油气藏整体上是储集层控油,而局部范围为构造控油,油、气源断裂是关键,气侵通道影响油气藏分布。塔中Ⅰ号断裂带礁滩复合体的勘探应该重点寻找有利储集层,储集层条件好(裂缝-孔隙型储集层最好)、有沟通油气源断裂、局部构造有利的区域是勘探的有利地带。
陈治军刘洛夫王伟力王萍李燕向才富姜振学庞雄奇
关键词:油气藏特征上奥陶统塔里木盆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