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佃利

作品数:123 被引量:1,921H指数:25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5篇政治法律
  • 43篇经济管理
  • 17篇社会学
  • 4篇哲学宗教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建筑科学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7篇城市
  • 15篇政府
  • 14篇行政
  • 10篇公共服务
  • 9篇逻辑
  • 9篇公共管理
  • 7篇社会治理
  • 7篇市政
  • 7篇城市群
  • 6篇跨域治理
  • 5篇新公共管理
  • 5篇行政改革
  • 5篇公共
  • 5篇公共价值
  • 5篇复合行政
  • 4篇行政区
  • 4篇网络
  • 4篇文本
  • 4篇协同治理
  • 4篇共同体

机构

  • 119篇山东大学
  • 2篇北京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太原科技大学
  • 2篇同济大学
  • 2篇厦门大学
  • 2篇中国人民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1篇北京行政学院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国家行政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 1篇南开大学
  • 1篇北京航空航天...
  • 1篇青岛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华南理工大学

作者

  • 121篇王佃利
  • 12篇王玉龙
  • 6篇吕俊平
  • 4篇楼苏萍
  • 4篇梁帅
  • 4篇杨妮
  • 3篇王庆歌
  • 2篇曹现强
  • 2篇徐晴晴
  • 2篇冯贵霞
  • 2篇刘保军
  • 2篇史越
  • 2篇任宇波
  • 2篇王文婷
  • 2篇王成
  • 2篇刘洋
  • 1篇谢新水
  • 1篇文宏
  • 1篇谢宝富
  • 1篇郭占锋

传媒

  • 16篇中国行政管理
  • 8篇东岳论丛
  • 7篇国家治理
  • 6篇山东行政学院...
  • 4篇理论探讨
  • 4篇行政论坛
  • 4篇广西师范大学...
  • 3篇学术研究
  • 3篇山东大学学报...
  • 3篇北京行政学院...
  • 3篇公共行政评论
  • 2篇新视野
  • 2篇河南师范大学...
  • 2篇山东社会科学
  • 2篇中共青岛市委...
  • 2篇社区
  • 2篇社会科学文摘
  • 2篇公共管理与政...
  • 2篇2013山东...
  • 1篇人民论坛

年份

  • 1篇2025
  • 10篇2024
  • 13篇2023
  • 4篇2022
  • 6篇2021
  • 12篇2020
  • 8篇2019
  • 12篇2018
  • 4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3篇2014
  • 7篇2013
  • 4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6
1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新公共管理的冲突:对一种统一范式的诘问被引量:8
2005年
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的“新公共管理运动”,既是一种重要的实践活动,又是一种新的行政理论。它对当今各国政府的改革正产生着重要的影响,但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标签,相反它在理论形式上具有多样性,在实践中也面临许多冲突。新公共管理的指导原则更多地来自于对再造政府实践的总结和提炼,即使其基本的改革导向,也在不同的国家产生了不同的结果,而且新公共管理在行政控制及维护民主责任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一切都意味着新公共管理不会成为一种统一的、具有普适性意义的行政模式。
曹现强王佃利
关键词:新公共管理行政改革
中国邻避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40个案例的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被引量:100
2019年
本文旨在对中国邻避冲突结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抗争者视角出发,结合社会运动理论框架提炼条件变量,通过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法(fsQCA)对40个邻避冲突案例进行分析,以探求影响抗争者偏好结果的必要条件及组合情况。研究发现,新媒体联动是使邻避冲突结果导向抗争者偏好的必要条件,框架使用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不是必要条件,可视为充分条件。在条件组合的10条解释路径中,发现两条典型路径,以及媒体互激、城市业主偏好策略、意见领袖作用有限论三条结论。研究结果显示,与以往研究认为"闹解"成为抗争主流策略以及意见领袖发挥重要作用的结论不同的是,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发现城市业主这一群体更倾向于选择非暴力的行动策略,并且意见领袖作用有限。最后重新审视邻避冲突结果,进一步得到政府邻避冲突治理的启示。
万筠王佃利
关键词:影响因素
区域公共管理的制度与机制创新探析——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被引量:3
2009年
城市群已经成为我国区域发展的主要形式,如何构建城市群间的合作机制是实现区域整体利益的关键。本文选择从区域公共管理的视角,分析了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过程所出现的各种非合作困境及其原因。城市群的合作应该着眼于区域公共问题的解决和区域公共利益的增进,寻求利益互惠基础上的平等合作机制,走出以往单纯依靠行政权力分割和行政区变更的思路。论文提出以复合行政的理念,构建城市群合作的组织平台和合作机制。
王佃利
关键词:区域公共管理城市群复合行政
跨界问题与半岛蓝色经济区一体化发展探析被引量:6
2012年
在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跨界问题"管理是区域合作中不得不面临的问题。半岛蓝色经济一体化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治理模式,这一模式不仅要包含政府内部的同级政府部门之间、上下级政府之间的合作网络,还要构建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之间制度化、经常化和有效的"跨界"管理途径,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非营利组织等治理主体自身的作用。
王佃利梁帅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半岛蓝色经济区
平台驱动的治理创新:网格化治理的功能拓展被引量:2
2024年
网格化从地方政府创新演化为社会治理模式,经历了定位的迭代式更新和功能的累进式拓展。平台作为现代化治理技术和方式手段,承接了网格功能逐步集聚的演进过程,形成“管理单元-治理枢纽-服务平台”的定位叠加,拓展了“维稳管控-参与共治-服务集成”的网格功能。平台驱动的网格治理创新,既是对基层网格结构的适应性调整和转换,又挖掘了市场与社会层面的精细化、精准化、敏捷化、便捷化的服务效能,回应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要求。通过对网格服务平台赋权、聚合与增能,推动平台方式变革与基层服务导向的深度融合和良性互动,彰显了基层治理共融共荣的价值旨归,可助力公共服务现代化行稳致远。
王佃利
关键词:网格化
新型城镇化的实践类型与农村基层政权建设策略
各地城镇化的起点和推进手段的差异,新型城镇化在实践上可以分为小城镇引领型点式城镇化、服务社区引领型片式城镇化、大城市辐射型面式城镇化三种模式.与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需求相比,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还面临着诸多问题,既有一般性的能力...
王佃利吕俊平
关键词:基层政权新型城镇化
空间尺度下黄河国家战略实施的区域协同模式——基于济南市域协同案例的研究被引量:6
2023年
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是我国江河战略的重要构成,其体现出的流域治理模式和国家战略贯彻方式,是中国式流域治理的政策集成的重要体现。地方政府是落实黄河战略的主要执行者和关键力量。在黄河战略提出三年之际,对济南市域空间的协同案例进行多尺度拆分,从空间尺度视角审视黄河国家战略中市域范围内协同模式与特征,可以发现:济南市落实黄河国家战略中的区域协同,在国家、市域和县(区)域三个尺度上呈现出不同的模式与特征,分别为国家战略驱动的科层模式、创新激励驱动的网络模式和平等协商驱动的契约模式。不同空间尺度上呈现出的区域协同模式,是自下而上协同主体的治理需求与自上而下战略驱动的政策要求共同作用的结果。
吕俊平尹晶晶王佃利
网络化治理视角下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合作探析被引量:1
2011年
随着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规划的形成,越来越多的"跨界"公共事务需要解决。本文从网络化治理的研究视角出发,结合罗宾斯的组织发展理论,提出了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区域合作中的三个阶段(初始—震荡—规范)及其特点。通过构建政府组织和私营部门、非营利组织的合作架构,规范合作治理的正当性,提升经济发展区域一体化的管理和服务能力,最终实现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网络化治理由"震荡阶段"向"规范阶段"的转变。
王佃利梁帅
关键词:网络化治理
从制度优势到治理效能的实践逻辑——基于“放管服”改革的分析被引量:16
2020年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备明显的比较优势,但制度优势仍需进一步转化为治理效能,才能更好地推动现代化国家的发展。我国国家治理经过了治理实践探索的"中国之治"到制度建设的"中国之制"再回到治理效能转换的"中国之治"的演变,体现的是"实践—理论—再实践"的逻辑。"放管服"改革是推动政府体制转型与营商环境优化的主要"抓手",是将我国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的重要举措。通过"放管服"改革的机制创新进一步推动制度向效能的转变,克服运行机制层面的功能性梗阻、联结性梗阻以及信息性梗阻,并在理念深化、机制联动、技术变革、法治保障层面不断改革实践创新。
王佃利王佃利
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分析被引量:14
2021年
基于2009~2017年我国10个城市群14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京津冀协同治理对区域污染减排的效果及其作用机制。结果发现: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显著减少了该区域内城市的污染排放,且对核心城市的减排效应远高于边缘城市,呈现出明显的城市异质性与动态持续性;京津冀协同治理实施导致区域内工业企业从核心城市转移到边缘城市,从而引发区域污染的内部转移;京津冀协同治理主要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扩大工业企业的平均规模来减少区域污染排放。
洪扬王佃利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治理双重差分区域污染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