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倩倩
- 作品数:23 被引量:207H指数:8
-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基于地表类型的TM6波段像元分解方法被引量:3
- 2012年
- 先利用TM其他波段信息,将TM6波段的像元空间分辨率由120 m提高至30 m,对各子像元进行地类划分;再结合不同地表类型的热惯量特性,确定出每个子像元占原像元的权重和该子像元的辐射亮度;然后用单窗算法反演其温度,得到研究区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对比三次卷积插值重采样反演地表温度的方法,该方法能更好地反演地表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
- 王斐覃志豪王倩倩
- 关键词:像元分解单窗算法
- 棉麦两肥四作配套栽培技术及效益
- 2010年
- 王作喜闫乔阶潘军计王倩倩赵千里任信群
- 关键词:麦棉两熟制配套栽培技术营养钵育苗移栽土壤理化性状复种指数
- C2C在线评论不一致现象及影响因素研究
- 在web2.0时代,在线商品评论已经成为了辅助消费者进行购买决策的重要依据,但是在线商品评论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却备受质疑。倘若在线商品评论不能代表大多数消费者的真实感受,不能传递出准确的商品信息,反而会增加其他消费者的交易...
- 王倩倩
- 关键词:网络口碑结构方程模型
- 基于内容的音乐自动标注方法研究
-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各类多媒体应用的快速发展,数字音乐的数量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并在持续增长。作为高效利用大规模音乐数据的一种有效手段,音乐自动标注技术基于音乐数据的内容自动为音乐附加描述性的文本标签,对音乐的检索、分类...
- 王倩倩
- 关键词:条件随机场卷积神经网络
- 文献传递
-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目的: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用以宏观指导城市土地的合理利用.研究方法:改进的熵值法,聚类分析,GIS专题图法.研究结果:①山东省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依赖于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出,土地利用水...
- 王倩倩黄贤金张兴榆刘欣揣小伟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熵值法
- 基于循环经济的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评价研究——以江苏省为例被引量:12
- 2009年
- 把循环经济理念引入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评价领域,并结合江苏省的实际情况,构建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评价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评价体系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基于循环经济的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地域差异变化较大,综合指数南部地区大,北部地区偏小,且大部分地区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体系控制层指数分析发现:土地投入区域差异较大,土地再循环指数偏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部分地区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不协调,经济社会效益的取得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病例诊断结果表明:各个地区障碍因素的影响程度差别比较大,按障碍因素的障碍度排序可以分为7个类别。各地区可以根据评价以及诊断结果因地制宜,切实做到土地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 揣小伟黄贤金王倩倩
- 关键词:可持续利用循环经济土地资源
- 基于RS和GIS的农区气象数据重建方法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 气象数据是进行多种科学研究的基础数据,在农学、地学、生态学,尤其是在气候变化的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气候变化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现象,受到人类生活和自然环境的重要影响。目前由于全球气候变化引起的极端气象灾害频发以及全球变暖、...
- 王倩倩
- 关键词:遥感技术气象数据
- 基于熵值法的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时空变化研究——以山东省为例
- 研究目的:以山东省为例,研究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时空变化特征,用以宏观指导城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研究方法:改进的熵值法,聚类分析,GIS专题图法。研究结果:(1)山东省现阶段的土地集约利用主要依赖于对土地的高投入和高产...
- 王倩倩黄贤金张兴榆刘欣
- 关键词: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熵值法
- 文献传递
- 南四湖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补偿标准研究
- 流域生态补偿是实现流域健康的重要基础,补偿标准是生态补偿的核心问题.通过问卷调查获取不同类型受访者的环境意识、生态补偿认知程度、支付意愿、认可的支付方式等信息,研究发现收入水平和文化程度是影响支付意愿的主要因素.公众对南...
- 于术桐黄贤金程绪水王倩倩
- 关键词:生态补偿支付意愿南四湖流域
- 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人均碳排放重心移动及原因分析被引量:42
- 2009年
- 为深入把握我国由一次能源消费产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的区域差异,引入重心概念,测算了1995-2005年间我国人均碳排放重心位置及其变化趋势,归纳了重心移动的特征。进而分析了重心移动的原因:使用重心线段中垂线的方法进行直观的图示分析,并把全国分成8个区域,采用分解模型考察各区域的人均碳排放变化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贡献率。结果显示:影响因素对各个区域人均碳排放的贡献率变化差异较大,总体来讲,对人均碳排放起主要作用的是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拉动作用及能源效率所产生的抑制作用。最后提出相应的政策,推广先进技术以缩小不同区域能源效率的差异,加快能源结构调整,提高能源结构对人均碳排放的抑制作用。
- 王倩倩黄贤金陈志刚谭丹揣小伟
- 关键词:碳排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