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劲
- 作品数:31 被引量:76H指数:4
- 供职机构:焦作市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腹腔镜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观察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联合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LCHTD)治疗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10月—2018年9月在焦作市人民医院治疗的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78例,应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均39例。对照组接受开腹胆囊切除(OC)、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术(OCHTD)治疗,观察组接受LC+LCHTD治疗。观察两组围手术期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76.81±20.46)ml、住院时间(8.98±1.76)d、并发症发生率(5.13%)均较对照组(153.74±41.59)ml、(11.54±2.31)d、(20.51%)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65、5.505,P均=0.000;χ~2=4.129,P=0.042);观察组、对照组手术时间[(171.59±32.07)min、(163.23±35.89)min]、结石清除率(97.44%、94.87%)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085,P=0.282)。结论胆囊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接受LC+LCHTD治疗结石清除率高且损伤小,利于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术后并发症。
- 王劲
- 关键词:胆囊结石胆总管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胃肠道间质瘤8例临床分析
- 2009年
-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肿瘤的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并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的病例8例。结果6例行根治性切除,2例行姑息性切除,术后恢复良好,无手术死亡。结论根治性手术是治疗胃肠道间质瘤的首选治疗,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手术对预后至关重要。
- 李继东王劲
-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肿瘤外科手术
- 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研究被引量:2
- 2020年
- 目的:探讨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成人腹股沟疝的效果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成人腹股沟疝患者82例,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应用李金斯坦术(李金斯坦),对照组应用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等。结果:研究组手术时间、住院天数、住院费用等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与李金斯坦两种术式治疗成人腹股沟疝都有很好的疗效,复发率低、安全性高,相比于李金斯坦术,腹腔镜经腹腔腹膜前疝修补术的操作更复杂且产生的费用也较高,但后者可明显减少术后手术的创伤、有效缩短术后的恢复时间、减轻术后疼痛程度。
- 张隆陶王劲
- 关键词:开放式无张力疝修补术成人腹股沟疝
- miR-1197负调控Smad3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S期细胞周期的聚集相关研究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研究miR-1197负调控Smad3抑制结肠癌细胞SW620的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及S期细胞周期的聚集,分析miR-1197在结肠癌发生及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qRT-PCR检测miR-1197在结肠癌患者血清,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结肠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miRBase筛选miR-1197的潜在靶基因Smad3并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qRT-PCR及Western blot验证miR-1197对Smad3的靶向调控作用;Western blot检测结肠癌肿瘤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mad3的表达量;采用CCK8法,流式细胞法,Tranwell侵袭实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检测miR-1197与Smad3对SW620细胞的增殖,周期,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构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模型,检测miR-1197在裸鼠体内对肿瘤生长及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血清中miR-1197的表达水平与结肠癌相关临床指标呈负相关;miR-1197在结肠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在发生远端转移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低于未转移肿瘤组织;miR-1197通过结合Smad3的3’-UTR靶向调控Smad3的mRNA及蛋白表达;Smad3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正常组织;miR-1197抑制SW620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及S期细胞周期的聚集,但这种抑制效果可被Smad3逆转;miR-1197可抑制裸鼠移植瘤的生长及细胞增殖能力。结论 miR-1197通过负调控Smad3的表达在结肠癌中发挥抑癌作用,具有成为结肠癌诊断与预测新靶点的潜力。
- 张隆陶王劲张贻庆崔贵医
- 关键词:结肠癌SMAD3
- LncRNA PCGEM1对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与侵袭的影响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 :探讨lncRNA PCGEM1对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与侵袭的影响。方法 :培养人结肠癌SW480细胞,将结肠癌细胞系SW480细胞分成3组进行处理,即空白对照组:不转染慢病毒;阴性对照组:转染无序序列慢病毒载体;试验组:转染沉默lncRNA PCGEM1序列慢病毒载体。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RNA表达,CCK-8试剂盒、Transwell和AV-PI试剂盒检测增殖、侵袭与凋亡。结果:lncRNA PCGEM1沉默表达慢病毒载体的滴度为1×10~8TU/mL。RT-PCR结果显示: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相比,lncRNA PCGEM mRNA表达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8.141,P<0.05);Caspase-3 mRNA和Caspase-9 mRNA的表达具有同样的表达趋势(P<0.05)。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3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982,P<0.05),试验组和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4.223,P<0.05)。CCK-8检测结果显示,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1.214,P<0.05),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5.272,P<0.05)。AV-PI检测结果显示,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1.009,P<0.05),试验组与空白载体病毒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q=9.131,P<0.05)。结论:lncRNA PCGEM1在结肠癌细胞中高表达。沉默lncRNA PCGEM1表达可以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促进凋亡。
- 王劲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
- 关键词:结肠癌细胞增殖凋亡
- 腹壁疝修补术后并发症原因及防治被引量:9
- 2013年
- 腹壁疝,是人体组织或器官的一部分离开了原来的部位,通过人体间隙、缺损或薄弱部位进入另一部位。根据发病原因可分为切口疝、创伤性疝和先天性疝;根据发病部位又可分为腹壁疝、白线疝、斜疝、直疝、股疝、闭孔疝和脐疝等。腹壁疝主要发生在肚脐周边,患者腹壁上多会有包块突出,有的还可降入阴囊内使阴囊增大。患者会有疼痛、下腹坠胀、消化不良和腹泻等症状,如不及时治疗则会造成肠坏死,甚至危及生命。手术是最佳的治疗方法,疝手术方法分为传统修补法和无张力修补法。腹壁切口疝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单纯缝合修补,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较高。
- 王劲张隆陶
- 关键词:腹壁疝疝修补腹壁切口疝并发症发生率
- 综合保守疗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146例
- 2009年
- 李继东王劲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综合保守治疗综合保守疗法深静脉功能不全肺栓塞DVT
- 经鼻导管减压术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肠梗阻的效果及对血清VIP、MD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探讨分析经鼻导管减压术联合奥曲肽对急性肠梗阻的治疗效果及对血清血管活性肠肽(VIP)、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102例急性肠梗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进行经鼻小肠减压管置入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静脉滴注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同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减压量和肛门排气时间,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VIP、MDA水平,记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2.2%)显著高于对照组(80.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4 h胃肠减压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腹痛缓解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VIP和MDA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两指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鼻导管减压术联合奥曲肽治疗急性肠梗阻效果显著,能明显降低胃肠减压量,缩短腹痛时间和肛门排气时间,同时安全性较高,推测与奥曲肽降低患者血清VIP和MDA水平关系密切,值得在临床进一步应用。
- 张隆陶王劲张贻庆崔贵医
- 关键词:奥曲肽急性肠梗阻血管活性肠肽
- 双层探测器光谱CT在肝细胞癌评估中的应用
- 2024年
- 目的评估双层探测器光谱CT(DLCT)虚拟单能级图像在肝细胞癌(HCC)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3年7月至2023年10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放射科检查的30例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影像资料。所有患者均行上腹部三期(平扫、动脉期、门静脉期)扫描。利用后处理工作站将光谱图像数据重建,获得四组虚拟单能级图像(40 keV、50 keV、60 keV和120 keV)和120 kV混合能量图像。对五组进行图像分析,采用了客观评分指标,包括CT值、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主观评分进行图像质量评价。结果40 keV、50 keV、60 keV、120 keV、120 kV的主观得分分别为(4.54±0.29)分、(3.78±0.17)分、(3.30±0.46)分、(2.28±0.24)分、(3.02±0.24)分,两两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40 keV的得分最高,随着能量级的增加,图像质量的主观得分逐渐减小,图像质量评分逐级降低,120 kV的图像质量高于120 keV。不同的能量级下,各能量级的图像指标有较大差异。见表2。40 keV图像CT值、CNR、SNR均明显高于50 keV、60 keV、120 keV、120 kV,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能量级(40 keV、50 keV、60 keV、120 keV)的增加,病灶的CNR、SNR逐渐降低。120 KV的图像CT值、CNR、SNR位于60 keV与120 keV的图像CT值、CNR、SNR之间,提示120 kV时,患者病灶的显示质量介于60 keV与120 keV之间;在40 keV时,患者病灶的显示质量优于更高的能量级,且在40 keV、50 keV、60 keV与120 keV能量级下,图像质量与能量级的大小呈反比。结论双层探测器CT低keV虚拟单能级成像可提高肝细胞癌病灶的CT值和SNR、CNR,且具有较好的图像质量评分,能够在动脉期更好的显示肝细胞癌病灶。
- 陈勉吴方明王劲李辉
- 关键词:肝细胞癌体层摄影术图像质量X线计算机
- 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研究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究微创手术对原发性胃癌患者免疫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4月~2018年5月期间本院收治的82例原发性肾癌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41)与观察组(n=41),对照组治疗实行开放手术,观察组治疗实行微创手术。对两组患者的免疫变化、手术指标以及疼痛评分进行比较。结果术前对比两组患者免疫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1d两组患者CD3^+、CD4^+、CD8^+、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术后5d两组患者CD3^+、CD4^+、CD8^+水平均低于术前,两组患者的CD4^+/CD8^+高于术前(P <0.05)。术后1d,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观察组,CD8^+水平高于观察组(P <0.05);术后5d,对照组CD3^+、CD4^+、CD4^+/CD8^+水平低于观察组,CD8^+水平高于观察组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对比,无显著差异(P> 0.05)。治疗后观察组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05)。结论在原发性胃癌治疗中采用微创手术,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较小,恢复较快,可对手术指标行有效改善,减轻患者疼痛,值得应用。
- 王劲张隆陶张贻庆崔贵医杨磊刘刚
- 关键词:微创手术原发性胃癌免疫影响开放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