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小红

作品数:16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艺术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3篇建筑科学
  • 4篇艺术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10篇建筑
  • 5篇教学
  • 3篇课程
  • 3篇城市
  • 2篇制造联盟
  • 2篇住宅
  • 2篇联盟
  • 2篇建筑设计
  • 2篇建筑师
  • 2篇工作坊
  • 1篇大学教授
  • 1篇地震
  • 1篇新建筑
  • 1篇宣言
  • 1篇学校建筑
  • 1篇学校建筑设计
  • 1篇养老
  • 1篇养老服务
  • 1篇养老设施
  • 1篇音乐

机构

  • 15篇中央美术学院
  • 1篇哈尔滨工业大...
  • 1篇中国建筑设计...

作者

  • 15篇王小红
  • 2篇吴晓敏
  • 1篇虞大鹏
  • 1篇苏勇

传媒

  • 6篇建筑师
  • 3篇城市建筑
  • 2篇缤纷
  • 2篇中国建筑教育
  • 1篇南方建筑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7
  • 1篇2005
1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事不忘 后事之师——5.12汶川大地震之后对学校建筑设计的反思与探讨
2008年
本文回顾了在5.12地震中学校建筑受损的基本情况,在分析其原因的基础上,从规划、建筑、建造、管理、传统五个层面提出了学校重建的策略,并结合其他国家抗震经验进行了说明。
王小红虞大鹏苏勇
关键词:建筑
小房子里的建筑品质——德国建筑师宾纳菲尔德建筑解读
2005年
德国建筑师宾纳菲尔德一生设计建造了30多个小住宅,对于宾纳菲尔德传统建筑的母题元素品质的展现是非常重要如材料、比例及建筑造型和空间,他认为古老与自然中恰恰含有最现代的内涵。他对人类生活的独特理解导致他的建筑作品充满精神上的意义,通过对材料的独特运用和缜密的细部处理,他设计的建筑表现出建筑师以艺术家和手工艺者的身份对待建筑设计,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提供最和谐的生活方式。
王小红
关键词:秩序细部
密斯建筑轨迹探寻——从辛克尔到辛克尔被引量:5
2009年
本文通过对辛克尔建筑观的阐述,说明在辛克尔建筑中场所、功能类型、建构这些建筑要素的重要性,进而挖掘密斯在其一生的建筑历程中如何于以上方面从辛克尔建筑中汲取营养:早期在柏林从对辛克尔建筑的模仿到逐渐突破,中期在美国形成"密斯风格"建筑,晚期在柏林设计的新国家美术馆是对辛克尔的回归。笔者认为建构和形式的完美统一是两位不同时代的德国建筑大师一直所追求的目标。
王小红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设计初步课程改革探索--空间认知与表现
进入数字技术时代,建筑的设计方法与表达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设计初步课程作为高等院校建筑设计教学中的重要基础课程也亟待改革.中央美院建筑学院教学团队对设计初步课程中原有制图与渲染教学部分进行改革,围绕空间认知与表现展开,...
王小红吴晓敏吴若虎范尔蒴曹量
关键词:建筑设计课教学模式
从“民居测绘”到“建筑认知”——央美建筑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教学创新研究
2023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社会实践课程依托美院人文艺术沃土,在下乡实践课程教学改革中探索服务社会的属性,让学生在社会的“第二课堂”展开专业学习和艺术实践。社会实践课程的改革与创新重点将建筑认识实习与课程思政、专业建设相结合,基于建筑学专业与人文艺术高度融合角度,从课程的关联性和梯度性方面进行全面的调整和完善。
王小红范尔蒴曹量岳宏飞
关键词:社会实践课
空间认知与表现——设计基础课程教改与探索
2021年
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基础部《设计初步2—空间认知与表现》,是培养建筑学专业学生基础能力的重要课程。课题组教师十多年来没有故步自封,在夯实课程核心的基础上,顺应新时代的需求与新技术的出现,不断总结教学经验,完善课程建设。通过一系列循序渐进相互关联的课题练习,把课程中“制图基本功训练”与“空间认知和表现”两部分内容有机统一,将美院自由的艺术氛围和美学高度与严谨的建筑学专业基础技能相融合,兼容并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修养、基础素质、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王小红曹量吴晓敏吴若虎范尔蒴
关键词:设计基础课教学改革
以建造方式和材料为出发点的教学——德国大学教授与中央美院工作坊教学交流被引量:2
2011年
本文介绍德国大学"建筑设计与建造"方面的教授与中央美术学院建筑学院的两次工作坊式教学交流活动,意在探讨建筑基本问题和建造的意义——地点、类型、建构如何相互影响而导致建筑的形成。
王小红
瑞士建筑师Gion A.Caminada关于新型井干式木建筑的探索和实践被引量:7
2012年
在瑞士建筑师Gion A.Caminada新型井干式木建筑和卒姆托的建筑齐名,不仅仅是他发展了传统井干式建筑,同时也是因为他对建筑本质的理解没有脱离本土文化及生活。他设计的建筑采用当地材料—木材,创造的场所和空间符合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和需求,在建造上方式沿袭井干式建筑特点,墙体端部咬合强调井干式建筑的编织特点,为当代轻木建筑的发展建立新的阐释和视野。
王小红
关键词:本土文化建筑本质
相伴相生——鲁道夫·施瓦茨的并行“包豪斯”现代性之路被引量:1
2019年
鲁道夫·施瓦茨是著名的德国教堂建筑师。本文通过梳理其自身独特的执业经历,与“包豪斯”学派人物和宗教建筑理论的复杂关联,借助其作品中呈现的对建筑意义的关注,本体的精神性与建筑空间表达的融合,从而发现施瓦茨在建筑创作过程中探寻出了另一条与“包豪斯”学派相并行的现代建筑之路。
王小红李申
关键词:教堂建筑包豪斯
北京百万庄城市混居规划与设计
2015年
如何看待老年混居这个问题? 在中国,老年公寓普遍郊区化,为什么不将它引入都市,与青年混居?我就是想让他们知道自己也是我们中的一员,无时无刻都会受到关注和重视并且可以触及他们过去的青春回忆。人生轨迹就是从生到死从年轻到老年。这个世界本身就是生到死的无限循环。然后青年人与老年人的混居便是一个个循环的交集,所以他们的共存就会有很多的共同点,这些共同点恰恰也暗示了自然的本质,人存在的本质。所以在这次课题中我想追源溯本,去寻找一种生活的原型,存在的意义。这种意义,也是不同人们生活在一起的意义,它由我们记忆中各个时间段的美好画面组成。所以混居不只是建筑的组合,而是一种场所的建构,这种场所就是关注彼此并且唤起彼此记,忆中美好画面的发生地。
栗若昕王小红丘志
关键词:城市老年公寓青年人郊区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