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慧

作品数:46 被引量:86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10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0篇天文地球
  • 5篇化学工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理学
  • 1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10篇电离层
  • 9篇亚暴
  • 7篇经度
  • 7篇场向电流
  • 6篇卫星观测
  • 5篇纬向
  • 5篇纬向风
  • 5篇CHAMP
  • 5篇CHAMP卫...
  • 5篇磁暴
  • 4篇星际
  • 4篇行星
  • 4篇行星际
  • 4篇裂解
  • 4篇极光
  • 4篇极区
  • 4篇分子
  • 4篇分子筛
  • 4篇催化裂解
  • 3篇等离子体

机构

  • 35篇武汉大学
  • 15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大...
  • 3篇郑州中科新兴...
  • 2篇郑州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南京工业大学
  • 1篇南京航空航天...
  • 1篇山东大学
  • 1篇教育部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上饶师范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合...
  • 1篇中国极地研究...
  • 1篇国家食品安全...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空...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 1篇电子信息系统...

作者

  • 46篇王慧
  • 11篇马淑英
  • 4篇蔡红涛
  • 4篇周云良
  • 4篇黄韬
  • 3篇尹凡
  • 3篇蔡磊
  • 3篇田茂
  • 2篇王红岩
  • 2篇杨冰
  • 2篇谢祖彬
  • 2篇王慧
  • 2篇党戈
  • 2篇曹雪
  • 2篇万欣
  • 2篇华滢
  • 1篇张涛
  • 1篇黄超
  • 1篇唐学远
  • 1篇张莹

传媒

  • 11篇地球物理学报
  • 3篇科学通报
  • 3篇极地研究
  • 3篇第32届中国...
  • 2篇空间科学学报
  • 2篇土壤
  • 2篇中国地球空间...
  • 1篇现代化工
  • 1篇应用化工
  • 1篇电子与信息学...
  • 1篇电子测量技术
  • 1篇食品科技
  • 1篇工业催化
  • 1篇高分子材料科...
  • 1篇计算机仿真
  • 1篇过程工程学报
  • 1篇中国校外教育
  • 1篇电脑知识与技...
  • 1篇中国科学:化...
  • 1篇中国科学:地...

年份

  • 4篇2024
  • 6篇2022
  • 3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3篇2016
  • 9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 2篇2002
4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过程中催化剂失活行为探讨
对酯交换合成碳酸二甲酯催化剂CaO/酚醛树酯进行稳定性实验以后,通过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BET孔结构、元素分析以及CO<,2>程序升温脱附等表征分析,发现孔结构的变化和活性组分的流失是致使其活性下降的主要因素,从而为以后...
王慧魏伟王秀芝孙予罕
关键词:催化剂失活碳酸二甲酯酯交换
文献传递
场向电流极性和密度异常事件统计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本文利用Swarm卫星2015—2016年高精度的磁场矢量数据,将晨昏地方时扇区高纬场向电流(Field-Aligned Currents,FACs)事件按极性和电流密度分为四类,并首次比较研究了四类FACs事件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极性正常事件(晨侧靠极侧电流元向下流入电离层,靠赤道侧电流元向上流出电离层,昏侧电流极性相反,即传统意义上的R1和R2FACs)发生率约为70%,其中R1FACs强于R2事件的发生率为R1FACs弱于R2的3~5倍;极性异常事件(与传统的R1和R2FACs流向相反,两片电流元定义为R1*和R2*FACs)发生率约占30%,其中R1*R2*的1.5~2.5倍.进一步分析发现极性正常事件主要发生在南向IMF Bz期间,与重联电场相关性较好,净电流密度随着重联电场和电离层电导率的增加而增加.其中R1R2*事件通常发生在IMF By<0期间,昏侧事件主要发生在IMF By>0期间,而R1*
王慧虞蕾郑志超
关键词:场向电流行星际磁场亚暴
磁暴期间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波的地方时分布差异被引量:2
2021年
利用Swarm卫星的高精度(50 Hz)磁场观测数据,对2015年3月16—25日磁暴期间中纬度电离层电磁离子回旋(EMIC)波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晨侧EMIC波事件数与昏侧大致相当,午前时段明显多于子夜前时段.昏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等离子体羽状结构有关,晨侧EMIC波高发生率与太阳风动压增强及稠密冷等离子体有关.晨侧-正午前EMIC波频率高于昏侧-子夜前,表明源区位置以及离子成分占比存在地方时差异.昏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早期恢复相,晨侧事件大多发生在晚期恢复相,晨-昏两侧的时间差异源于磁暴期间高能离子西向漂移所需时间及等离子体层顶位置的地方时差异.磁暴期间,EMIC波以H+波和He+为主,其中H+波主要分布在06:00 MLT—10:00 MLT(磁地方时)扇区,He+波主要分布在18:00 MLT—22:00 MLT扇区.在磁暴主相期间没有出现H+带波,但是出现He+-O+双波段EMIC波,表明磁暴主相期间环电流高浓度氧离子对H+带EMIC波具有抑制作用.
孙璐媛王慧何杨帆
关键词:磁暴太阳风动压
极区电离层场向电流的CHAMP卫星磁场观测与反演
<正> 德国CHAMP小卫星空间探测计划,以地球与大气科学研究及应用为目的。卫星于2000年7月在俄罗斯发射升空。其轨道为圆形极轨,倾角约87°,离心率为0.003492,初始高度为454km,轨道周期约93分钟。CHA...
王慧马淑英H.luehr
文献传递
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目标徙动补偿新方法被引量:9
2015年
增加相参积累时间是提高数字电视外辐射源雷达探测能力的一种较为常见的技术,但当目标速度和加速度较大时,长时间相参积累会使目标回波面临距离徙动和多普勒徙动,且当外辐射源雷达信号在慢时域为非均匀采样(如中国移动多媒体广播信号)时,广泛采用的如Keystone变换和Radon-Fourier变换等徙动补偿算法已不能很好地适用。该文研究了一种基于两次短傅里叶变换的徙动补偿算法,可同时适用于非均匀和均匀采样信号,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修正算法,修正后的该算法能检测具有更大速度和加速度的目标,同时用于均匀采样时,相对已有一些算法其运算量更小。文中首先分析了非均匀采样信号的特殊性及该特殊性带来的新困难,接着基于该特殊信号的多普勒处理阐述了徙动机理与该徙动补偿算法的基本原理。仿真和实测数据处理证明了该算法的有效性。
王慧洪丽娜易建新万显荣
关键词:外辐射源雷达相干积累非均匀采样
径向行星际磁场条件下向阳面磁层顶的位置:Cluster观测结果与模型的比较
本文研究了径向星际磁场(IMF)条件下向阳面磁层顶的位置.2001至2009年期间总共观察到了49个径向IMF事件,其间Cluster卫星穿越向阳面磁层顶11次.其中,8个事件发生在中纬度.观测到的磁层位置与目前广泛使用...
黄韬王慧J.-H Shue蔡磊P.Gilbert
关键词:磁层顶
亚暴期间电离层场向电流的分布特征--CHAMP卫星观测被引量:4
2010年
场向电流在不同的等离子体区之间传递能量、动量和质量,是磁层与电离层之间的关键耦合过程.本文利用CHAMP卫星高精度的空间磁场测量数据,研究亚暴期间极区电离层场向电流的统计学分布特征.研究表明场向电流的大小与所在位置呈现明显的日夜和晨昏不对称性,具体为:(1)场向电流的大小与亚暴极光电急流指数(AL)密切相连,AL愈大,电流愈强,亚暴期间电流强度相对平静期来说可增加约5倍,昏侧和夜侧电流强度与AL指数的相关性较好,晨侧和白天侧两者相关性较差;(2)电流的峰值密度所在位置与AL指数的相关性不高,昏侧电流所处纬度低于晨侧,而夜晚电流所处纬度低于白天侧.
王慧毛丹丹毛丹丹马淑英
关键词:亚暴极区电离层场向电流CHAMP卫星
暴时场向电流及磁层-电离层耦合过程被引量:1
2022年
本文综述了不同类型电离层场向电流(亦称为Birkeland电流)及其在地磁扰动(磁暴和亚暴)期间的时空分布特征.首先简述了场向电流近70年的研究历程,总结了各种与太阳风—行星际磁场(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电离层电导率空间分布不均匀相关的1区和2区场向电流,北向、晨昏向IMF相关的场向电流,IMF Bx场向电流,电离层终端场向电流的典型分布特征及其研究进展.随后总结了磁暴期间场向电流的空间分布(即电流中心位置)、电流强度随磁暴相的时空变化规律,及其与太阳风—磁层耦合过程的关系.接着介绍了亚暴期间夜侧单、双电流楔模式、晨侧电流楔模式、电离层远程和局地闭合通道等几种不同的场向电流物理模型以及相关研究动态.最后,在此基础上展望未来,提出了几个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王慧
关键词:场向电流磁暴亚暴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构建过程的影响
2024年
从中国西南和东部地区采集14个水稻土及相邻林地土壤样本,采用16s rDNA高通量测序方法对细菌群落信息进行了测定和分析,探究了长期稻田和林地利用方式下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及构建过程的差异。结果表明:稻田细菌丰富度显著高于林地,细菌群落组成和潜在功能也有显著差异。稻田绿弯菌门、硝化螺旋菌门和δ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显著高于林地,而酸杆菌门、浮霉菌门、放线菌门和α变形菌纲的相对丰度则显著低于林地。稻田富集了更多光合作用、反硝化作用和生物固氮作用功能基因。稻田细菌主要受pH、有机质含量和年均降水量的影响,而林地细菌主要受pH和海拔的影响。稻田和林地细菌群落均由确定性过程主导(分别为62%和68%),特别是异质选择的影响(均为60%),但林地异质选择的强度更大,群落变异也更显著。细菌群落共现网络的连接数会随异质选择强度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异质选择强度下,林地共现网络较稻田有着更多的连接数。综上可见,土地利用方式不仅会影响细菌群落结构,也会影响其潜在功能及构建过程,林地细菌可能具有更强的微生物交互作用,而稻田可能会有更快的氮周转速率。
胡天龙刘红涛张燕辉王慧王慧谢祖彬
关键词:土地利用方式稻田林地细菌群落
基于稀疏MIMO阵列的快速近场二维成像算法
2020年
面向近场实时成像场景需求,为实现低成本、高采集效率的MIMO阵列成像系统,提出了一种可适用于任意稀疏MIMO面阵的单频综合谱域快速成像算法。该算法基于单频信号和探测距离先验信息,将传统后向传播算法与频率-波数域成像算法相结合,并保持了原有后向传播算法对任意孔径的适应力以及频率-波数域算法的实时性,同时避免了后向传播算法的繁重计算量以及频率-波数域算法对阵列分布的严苛要求。仿真和实验数据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和高效性,该算法为实现高效、实时且低成本的近场成像系统提供了切实可行性。
王慧王慧方广有
关键词:MIMO近场稀疏阵列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