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晓 作品数:25 被引量:169 H指数:8 供职机构: 北京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电子电信 更多>>
双源CT双能量成像在预判肺癌类型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能量CT碘图对肺癌不同病理类型的鉴别能力. 方法 对临床怀疑肺癌的53例患者行胸部常规加双能量增强CT扫描,男性38例,女性15例,平均年龄(61.6±8.6)岁(47-83岁).所有患者均于西门子三代双源(... 徐晓莉 宋伟 隋昕 宋兰 徐凯 王晓 杜倩妮关键词:肺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 磁共振对比剂弛豫率研究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评价高浓度对比剂1.0mol/L钆布醇和标准浓度0.5mol/L钆喷酸葡胺在神经系统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GE公司SignaHDx3.0T成像设备,对制作的白蛋白溶液模体成像,评估三种对比剂弛豫率。复查脑组织有无感染的20位白血病患者,初次检查使用的对比剂为标准浓度0.5mol/L钆喷酸葡胺,复查使用的对比剂为高浓度对比剂1.0mol/L钆布醇。所有检查使用相同的成像序列。测量病灶和脑组织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随着三种对比剂剂量的变化,图像信号强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0g/L;P=0.35,6.5g/L:P=0.27,8.0g/L:P=0.23)。受检者先后使用两种对比剂成像,对比白质、灰质和血管的ROI区域的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高浓度对比剂1.0mol/L钆布醇均高于标准浓度0.5mol/L钆喷酸葡胺(P值均〈0.05)。结论半剂量高浓度对比剂1.0mol/L钆布醇相对于标准浓度0.5mol/L钆喷酸葡胺有更好的强化效果。钆双胺、钆喷酸葡胺和钆布醇三种对比剂对不同浓度白蛋白溶液模体的弛豫率改变没有尊异。 王晓 刘伟关键词:磁共振成像 对比剂 钆喷酸葡胺 一种用于腰椎负荷CT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 2009年 目的提出一种用于腰椎负荷检查的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并评估该模型在腰椎退行性疾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腰大肌放松体位(PRP)和腰椎伸位轴向负荷(ACE)两种体位进行CT检查,利用建立的分析模型评价加压前、后L_2~S_1各椎间盘中心层面的椎管腔最大横径、纵径及硬膜囊面积的变化。结果ACE体位检查后椎管横径、纵径变小,横截面积变小.模型分析结果与专家测量具有极高的一致性。结论自动形态分析模型对腰椎退行性疾病具有重要的辅助诊断价值。ACE体位CT检查可获得更多的放射学诊断信息,可以作为临床诊断椎管狭窄的重要依据。 李翠平 张立仁 党玉庆 王晓 金征宇关键词: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腰椎 傅立叶描述子 原发性肺肉瘤样癌的CT表现与病理特点 被引量:30 2016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肉瘤样癌(PSC)的CT表现与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PSC患者的临床、影像资料,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8例患者表现为单发肺肿块,2例患者表现为多发肺肿块,共22个肿块。5个肿块位于肺门区,17个位于肺周,其中11个肿块大于5 cm。9个肿块边界光滑,11个肿块边缘可见短粗毛刺和/或深分叶,2个肿块边界不清。2个肿块有胸膜凹陷征,14个肿块呈宽基底胸膜增厚。10个肿块平扫密度均匀,7个肿块内可见低密度区,5个肿块可见空洞。15例行增强CT检查,15个肿块呈不规则环形和/或斑片状强化,2个肿块呈均匀轻度强化。6例患者单侧或双侧肺门和/或纵隔肿大淋巴结。病理诊断多形细胞癌16例,梭形细胞癌4例。免疫组织化学检查13例抗细胞角蛋白单克隆抗体阳性,15例波形蛋白阳性,8例细胞角质蛋白阳性,1例上皮细胞膜抗原阳性,8例甲状腺转录因子-1阳性。结论原发性PSC的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点,但确诊需要靠病理结合免疫组织化学检查。 徐晓莉 宋伟 隋昕 宋兰 王晓 冯瑞娥 李媛关键词:肺肉瘤样癌 计算机体层摄影术 病理 双能量CT在肺癌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被引量:7 2019年 双能量CT利用两种不同能量X线束快速成像,可获取物质选择性图像、能谱图像,在不增加辐射剂量的同时,为肿瘤检出、鉴别诊断、分期、治疗监测提供更多客观、定量信息。本文针对双能量CT技术及其近年来在肺癌中的应用、未来发展前景进行概述。 徐晓莉 宋伟 隋昕 宋兰 黄耀 王晓 金征宇关键词:双能量CT 肺癌 胸部 第3代双源CT对胸部低剂量CT图像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6 2017年 目的探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全息光子探测器联合基于原始数据的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低剂量CT(LDCT)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5例采用第2代双源CT扫描机行LDCT肺癌筛查并于半年至1年后应用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随诊的患者,比较第2代和第3代双源CT扫描机的扫描剂量和图像质量。结果第2代双源CT的剂量长度乘积和有效剂量分别为(86.37±13.44)m Gy·cm和(1.20±0.42)m Sv,均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49.7±18.2)m Gy·cm(t=6.01,P=0.000)和(0.73±0.26)m Sv(t=6.57,P=0.000)。第2代双源CT筛查时的图像噪声为(25.7±2.9)HU,明显高于第3代双源CT的(18.6±4.2)HU(t=5.24,P=0.000)。第3代双源CT的图像质量评分为(4.80±0.40)分,明显高于第2代双源CT的(4.60±0.49)分(t=4.15,P=0.000)。结论第3代双源CT扫描机通过全息光子探测器,可明显降低辐射剂量,有利于临床肺癌的早期筛查和病变的检出。 隋昕 徐晓莉 宋兰 杜倩妮 王晓 金征宇 宋伟关键词:肺癌 低剂量 数字乳腺断层摄影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igital breast tomosynthesis,DBT)对乳腺良恶性疾病的诊断价值,并与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full-field digital mammography,FFDM)和乳腺超声结果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并分析2019年6—7月6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FFDM、DBT及乳腺超声检查,并接受穿刺活检或手术后病理学检查。依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 and Data System,BI-RADS)评分分别计算DBT、FFDM和超声检查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用Kappa分析分别评价DBT、FFDM、超声与病理学检查结果的一致性。用Fisher确切检验法,评价DBT、FFDM和超声检查对恶性病变的灵敏度、特异度差异。结果:DBT、FFDM和超声检查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分别为85.07%、64.18%和76.12%,灵敏度分别为90.32%、67.74%和83.87%,特异度分别为80.56%、61.11%和69.44%;DBT、FFDM和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一致性评价,Kappa值分别为0.70、0.28和0.52。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病变检出的灵敏度比较:DBT与FFDM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BT与超声及FFDM与超声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检查方法对恶性病变检出的特异度比较:DBT的特异度最高,但3种方法的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BT对乳腺良恶性病变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率均高于FFDM及超声检查,与病理学检查结果高度一致,虽然特异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诊断恶性病变的灵敏度优于FFDM,是乳腺癌筛查、诊断更为敏感的检查方法。 郑福玲 孔令燕 王晓 高鑫 薛华丹 金征宇 孙强关键词: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 乳腺癌 自主研发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成像价值的评估 2024年 目的探讨自主研发的16通道高分辨盆腔专用线圈(16C)在3.0 T盆腔MRI中的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前瞻性招募35例行盆腔MRI的患者,分别用16C线圈和32通道的体部线圈(32C)采集相同的轴位和矢状位T2WI序列。比较相同序列图像中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直肠壁和闭孔内肌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由两位诊断医师各自对两组图像质量和直肠轴位图像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进行主观评分。结果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前列腺外周带和轴位闭孔内肌的S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矢状位第三骶椎、子宫肌层和轴位直肠壁对肌肉的CNR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高于32C组。两组线圈相同序列的T2WI图像质量主观评价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图像质量更优。在轴位T2WI直肠壁分层结构的显示度评价方面两组图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6C组更优。结论16C线圈在3.0 T磁共振设备上成像质量更好,更有利于盆腔疾病的诊断。 王晓 郑福玲 陆晓平 李娟 张鹏 刘梦超 金川 张宏宇 王天娇 王沄 薛华丹关键词:线圈 信噪比 对比噪声比 图像质量 OSAHS不同呼吸时相上气道变化的多层螺旋CT评价 被引量:11 2008年 目的:评价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不同呼吸时相时,上气道相关径线的变化并分析其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的相关性,以了解OSAHS患者上气道动态变化的特点。材料和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分别对45例OSAHS患者及11例健康对照者进行吸气和呼气状态下的上气道扫描,测量腭后区、舌后区最小面积层的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后壁;测量软腭悬雍垂长径、软腭厚度及冠状位曲面重组图像的最厚左、右侧壁,并与多导睡眠监测(PSG)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无论吸气还是呼气,OSAHS患者腭后区和舌后区最小面积层,除前后径外,左右径、面积、后壁以及软腭长度、厚度、咽腔侧壁厚度与正常人都存在统计学差异。患者组和对照组上气道所测量各径线的均值变化趋势一致。患者组腭后区的左右径,呼气时相较吸气时相的减小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变化没有统计学意义。患者组软腭长度在呼气时较吸气时缩短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呼气时相的腭后区最小面积层轴面积、前后径、左右径与AHI呈负相关。结论:在不同的呼吸时相中,OSAHS患者及正常人上气道均存在相同的动态变化,而OSAHS患者在呼气相中,咽侧壁顺应性更明显。CT评估上气道时,在呼气时相更为合适。舌后区的动态变化不同于腭后区,二者应分别评价。 高萍 李五一 党玉庆 常备 王晓 金征宇双能量CT碘图定量参数联合CT征象建模在诊断肺癌病理亚型中的价值 被引量:37 2018年 目的探讨双能量CT(DECT)碘图相关定量参数联合CT征象建模鉴别肺癌病理亚型的应用价值。方法2015年12月至2016年10月前瞻性连续纳入疑似肺癌患者162例,于手术前或活检前行双能量CT动脉期扫描,110例患者明确肺癌病理组织分型。评估110例肺癌的CT形态学特征,并测量病变碘图相关定量参数(碘浓度、碘比值)。比较不同肺癌亚型之间CT征象及碘图相关定量参数的差异。对定性资料采用χ2检验分析,组间两两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对满足正态分布的定量参数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不满足正态分布者或等级资料采用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分析。以CT征象与CT征象联合碘图相关定量参数分别构建多项式logistic回归模型,评价其诊断肺癌亚型的准确性。结果110例肺癌中,腺癌48例,鳞癌36例,小细胞肺癌26例。3种肺癌亚型的CT征象评估中,病变直径、分布、毛刺征、胸膜牵拉征、血管受累、淋巴结融合征、纵隔侵犯及病变强化特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5.73±3.67)cm]和小细胞肺癌[(6.08±4.39)cm]直径均大于腺癌[(3.75±2.8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3.806,P〈0.05);分布上,腺癌多为周围型(31例),鳞癌(26例)和小细胞肺癌(21例)多为中央型;相对于小细胞肺癌(13例),腺癌多见毛刺征(44例);相对于鳞癌(10例)和小细胞肺癌(5例),腺癌多见胸膜牵拉征(36例);相对于腺癌(15例),小细胞肺癌多伴血管受累(19例);相对于腺癌(3例)和鳞癌(4例),小细胞肺癌多见淋巴结融合征(15例);相对于腺癌(7例),小细胞肺癌多侵犯纵隔(13例);相对于鳞癌(6例),小细胞肺癌多强化均匀(10例);余各组间CT征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碘浓度及碘比值在不同肺癌亚型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16.817,20.338,P� 徐晓莉 隋昕 钟巍 徐燕 王子兴 宋兰 黄耀 王晓 金征宇 宋伟关键词:肺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