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王永

王永

作品数:48 被引量:53H指数:5
供职机构:上海市计划生育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上海市人才发展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会议论文
  • 16篇期刊文章
  • 11篇专利

领域

  • 33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给药
  • 7篇灯盏
  • 7篇灯盏花
  • 7篇灯盏花素
  • 7篇药物
  • 7篇前列腺
  • 7篇前列腺炎
  • 7篇注射
  • 7篇注射用灯盏花...
  • 7篇腺炎
  • 6篇动物
  • 6篇毒性
  • 6篇生殖
  • 5篇阳性
  • 5篇药理
  • 5篇药理学
  • 5篇药理学研究
  • 5篇生殖毒性
  • 4篇实验动物
  • 4篇SD大鼠

机构

  • 45篇上海市计划生...
  • 8篇复旦大学
  • 3篇山东大学
  • 2篇昆明龙津药业...
  • 1篇温州医科大学

作者

  • 45篇王永
  • 40篇周莉
  • 39篇孙祖越
  • 20篇王蓉
  • 18篇骆永伟
  • 10篇姜娟
  • 9篇桂博
  • 8篇陈颖
  • 8篇许丽
  • 7篇崇立明
  • 7篇刘向云
  • 5篇闫晗
  • 5篇贾玉玲
  • 4篇王华
  • 3篇厉保秋
  • 3篇孟祥
  • 3篇谢琛静
  • 2篇王忠辉
  • 2篇李雷
  • 2篇吴建辉

传媒

  • 2篇癌变.畸变....
  • 2篇中国药理学与...
  • 2篇药物不良反应...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第十届中国实...
  • 2篇中国药理学会...
  • 2篇第二届(20...
  • 1篇生物技术通讯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环境与职业医...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南药学
  • 1篇食品与药品
  • 1篇亚太传统医药
  • 1篇2013年(...
  • 1篇中国毒理学会...

年份

  • 1篇2019
  • 2篇2018
  • 3篇2017
  • 3篇2016
  • 8篇2015
  • 5篇2014
  • 16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前列腺疾病生物学模型的建立和应用
前列腺疾病是困扰男性的一类常见病和多发病,主要包括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和前列腺癌。寻求安全有效的药物治疗方法是目前该病治疗的主要发展趋势,在浩如烟海的化合物中寻找出有确切疗效的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物必须依赖良好的前列腺疾病...
孙祖越苏欣孟祥许丽陈颖姜娟王华周莉吴建辉刘向云闫晗桂博王蓉王永骆永伟
关键词:前列腺增生前列腺癌前列腺炎
注射用灯盏花素对大鼠和犬的毒性病理学比较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对SD大鼠和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学差异。方法 SD大鼠120只,雌雄各半,大鼠分别尾iv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30,60和120 mg·kg-1;比格犬24只,雌雄各半,分别iv给予注射用灯盏花素25,50和100 mg·kg-1,均每天1次、共3个月,恢复期观察1个月,麻醉采血后,取大鼠或犬大脑、小脑、骨髓、甲状腺、唾液腺、肾上腺、胰腺、气管、心、肺、睾丸、附睾、子宫、卵巢、脾和淋巴结,放入10%甲醛溶液中固定。病理制片,采用HE染色法,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比较大鼠和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学差异。结果大鼠各系统相关脏器均无明显异常改变,而比格犬给药期分别在肝、胃、肺、肾、脾和淋巴结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灯盏花素100 mg·kg-1组1只犬胃黏膜细胞轻度水肿,肝可见多处小肉芽肿性炎症,汇管区轻度纤维化,灯盏花素50 mg·kg-1组肝组织可见多处小肉芽肿性炎症;灯盏花素100 mg·kg-1组可见近端肾小管异常改变;肺部异常改变;以及肠系膜淋巴结皮、髓质分界不清、血管扩张、淤血;灯盏花素100 mg·kg-1组犬给药局部淋巴结内可见少量棕黄色颗粒沉淀;1个月恢复后镜检消失。结论注射用灯盏花素对脏器毒性反应存在种属差异,比格犬的毒性病理反应更明显。
刘向云王永李雷许丽苏欣桂博周莉孙祖越
关键词:灯盏花素毒性作用病理学种特异性
豨莶草胶囊对比格犬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观察豨莶草胶囊对比格犬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32只比格犬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豨莶草胶囊250、500和1 000mg.kg-1剂量组和溶媒对照组,各组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10周。末次给药后1h,采血测定各项指标,观察豨莶草胶囊对比格犬凝血功能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结果:豨莶草胶囊低、中和高剂量均能降低比格犬血小板凝集率、红细胞压积、全血粘度及血浆粘度,加快血沉,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豨莶草胶囊可改善血液流变学,抑制血小板聚集,具有抗血栓形成和抗凝血作用。
王永厉保秋周莉赵华高继友
关键词:比格犬血小板聚集抗凝血血液流变学
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胚胎期和哺乳期染毒对子代雄性大鼠生殖系统的影响
2019年
[目的]作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脂(DEHP)的替代物,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已逐渐成为用量最大的增塑剂之一。本研究旨在探索DINP胚胎期及哺乳期染毒对雄性子代生殖系统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两代繁殖实验设计,在Wistar雌性受孕大鼠的GD7(受孕第8天)至PND21(产后第21天),每天经口灌胃DINP,染毒剂量为5、50、500、1 000 mg/kg(体重),玉米油为溶剂对照组,每组由5~6只孕鼠组成。PND2时,测量子代仔鼠的肛殖距(AGD),并计算其AGD指数。在PND4时通过窝标准化操作保持每窝8只仔鼠(4只雌鼠,4只雄鼠)。分别于PND21和PND49,从各剂量组随机抽取10只雄性仔鼠,用ELISA法测定其血清睾酮水平,并解剖观察其睾丸病理变化;计算PND21时睾丸和附睾系数,并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测定睾酮合成途径关键基因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较,DINP染毒组新生仔鼠的围生期损失数和雌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雄性仔鼠的AGD缩短,分别为(5.15±0.37)、(5.17±0.33)、(4.57±0.38)、(5.16±0.32)mm,500、1 000 mg/kg染毒组雄性仔鼠的AGD指数(2.48±0.19、2.51±0.13)降低。与对照组相比:PND21时, 50 mg/kg及以上的DINP处理组中Star基因mRNA表达量增高,500及1 000 mg/kg处理组中Scarb1的mRNA表达量降低,Lhcgr基因mRNA表达量也在1 000 mg/kg剂量组降低(均P<0.05)。PND49 DINP染毒组大鼠生精细胞和精子减少,间质细胞出现聚集现象,但PND21和PND49雄性仔鼠血清睾酮浓度未发现降低(P>0.05)。[结论]胚胎期及哺乳期DINP暴露对雄性F在其作用机1代大鼠的生殖系统存在影响,睾酮合成过程中关键基因Scarb1、Star和Lhcgr可能制中发挥一定作用。
李佳琳王永金宇婷罗燃燃王彭彭张蕴晖蒋小红
关键词: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生殖发育毒性血清睾酮
一种动物用灌胃器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动物用灌胃器,其包括:筒状体(11),管状体(10)和按压活塞(1);在筒状体(11)内,大齿轮(4)通过驱动连杆(3)与按压活塞(1)相连,当按压活塞(1)受外力时,弹簧(2)压缩,按压活塞(1)向下...
周莉王永孙祖越
文献传递
豨莶草胶囊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研究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研究豨莶草胶囊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大鼠的保护作用。方法:取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组、脑缺血模型组、豨莶草胶囊低(200mg/kg)、中(400mg/kg)、高(800mg/kg)剂量组,给药3次后,制作急性不完全脑缺血模型,观察对脑含水量、脑指数及脑血管通透性的影响。结果:豨莶草胶囊400、800mg/kg剂量能明显降低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大鼠的脑含水量和脑指数,降低脑缺血所致的脑血管通透性。结论:豨莶草胶囊对急性不完全脑缺血具有保护作用。
王永厉保秋周莉赵华
关键词:脑含水量脑指数脑血管通透性
药物生殖毒性试验不同阶段阳性对照品给药条件
目的 建立药物非临床安全性评价生殖毒性试验各阶段阳性对照品模型,确定对大鼠和兔易感的给药条件,为生殖毒性试验阳性指标的判定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不同的阳性对照品(环磷酰胺或丙基硫氧嘧啶),通过不同给药途径、采用不同的给药剂...
周莉姜娟王永崇立明杨阳王蓉许丽马爱翠孙祖越
关键词:生殖毒性
一种阴道或直肠阻塞器及其夹持装置
本发明涉及一种阴道或直肠阻塞器及其夹持装置。所述阴道或直肠阻塞器及其夹持装置,包括阴道或直肠阻塞器(8)和阴道或直肠阻塞器的夹持装置(9),所述阴道或直肠阻塞器(8)包括若干爪臂(1),爪臂(1)的末端粘合在一起,作为被...
周莉王永孙祖越
机体内外源性前列腺炎的毒理学研究
目的:利用雄性SD大鼠,研究机体内外不同因素诱导的前列腺炎与内环境改变的关联性。方法:各种不同因素下诱导的前列腺炎均设溶媒对照组(或假手术组)、低剂量和高剂量组3个组,每组10只。①化学因素诱导的前列腺炎:低和高剂量组分...
周莉骆永伟王永王蓉刘向云蒋秀蓉孟祥何桂林孙祖越
文献传递
注射用灯盏花素致豚鼠主动全身过敏反应的研究
2015年
目的:探讨注射用灯盏花素(灯盏花素)诱导的主动全身过敏反应与药物剂量及致敏时间的关系。方法实验方法采用豚鼠主动全身过敏试验。将48只普通级豚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灯盏花素1、5、25和50 mg/kg组(灯盏花素1、2、3、4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阴性对照组),牛血清白蛋白( BSA)组(阳性对照组),每组8只。致敏:灯盏花素1~4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灯盏花素1、5、25、50 mg/kg(0.5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豚鼠分别腹腔注射等容积0.9%氯化钠注射液和BSA 20 mg/kg,均为隔日1次,共3次。激发:已致敏各组豚鼠分别再分为2个亚组,每组4只。在末次致敏后第14、21天,灯盏花素1~4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致敏剂量灯盏花素(1.0 ml);阴性和阳性对照组的各亚组豚鼠分别静脉注射2倍剂量阴性、阳性对照品。致敏阶段每日观察各组豚鼠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竖毛、发抖、搔鼻、喷嚏、咳嗽、干呕、紫绀、呼吸困难、二便失禁、步态不稳或倒地、痉挛或抽搐、休克、死亡);激发后详细观察静脉给药后即刻至30 min内豚鼠的反应,记录过敏反应症状出现的时间,并按中国药典“过敏反应检查法”判定是否出现过敏反应。结果致敏阶段6组豚鼠均未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第14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2、4、4、4只出现过敏症状,但无一只判定为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第21天激发后30 min内,灯盏花素1~4组各4只豚鼠中分别有4、3、4、4只出现过敏症状,其中灯盏花素4组有1只豚鼠判定发生过敏反应;阳性对照组4只豚鼠均判定为过敏反应阳性。2次激发阴性对照组均无豚鼠出现过敏症状。灯盏花素组豚鼠第21天激发后出现过敏反应症状的时间(出现在激发后20 min内)短于第14�
周莉骆永伟王永姜娟贾玉玲桂博崇立明孙祖越
关键词:灯盏花素过敏反应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