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燕
- 作品数:14 被引量:4H指数:1
- 供职机构:绍兴市第一中学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话题式区域地理复习方式探索被引量:1
- 2014年
- 当前的区域地理复习教学,教师注重知识梳理、答题模板给予,却忽视学生地理思维意识及独立思维能力的培养.为改变这一教学现状,笔者在区域复习课堂中,探索与实践“基于话题探究”的复习方式.一、话题式区域复习方式涵义话题即课堂师生交流谈话的中心、谈论的主题.话题式区域地理课堂复习方式,即课堂将来自区域的热点事件或自然、人文事象作为话题,围绕话题建构2~3个学习任务;驱动学生在任务探究过程中,达成区域复习的知能目标、培养地理思维意识和提升独立思维能力(图1).
- 王燕
- 关键词:复习方式区域地理独立思维能力思维意识复习教学
- 透过“大唐的袜业生产”看“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湘教版)案例教学
- 2007年
- [案例说明]
课标要求:结合实例说明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
教材分析:“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是湘教版必修Ⅱ第三章第一节的重点与难点,教材从两个方面进行阐述:(1)产业活动中的地域联系形式:生产协作、商贸联系、科技与信息的联系;(2)产业联系导致某些产业空间集聚形成产业地域,在发展中应当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 王燕
- 关键词:案例教学袜业大唐产业空间集聚教材分析
- 青藏高原地表辐射状况的争论与求证
- 2015年
- 【习题】图中b处气温比同纬度平原地区低的主要原因( )
- 王燕
- 关键词:青藏
- 提升新情境题命题质量的若干思考
- 2012年
- 当前地理命题重视"新材料的融入与新情境的创设",以期望最大程度反映出考生真实水平,"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但是,若命题仅关注材料的新颖性,而忽视考核目标的把握、设问的构筑以及信息与设问的衔接,必然无法为考生提供全面展示其水平的平台。下面.笔者结合部分省市试卷新情境题命制中存在的问题,谈淡自己的思考。
- 王燕
- 关键词:命题考生
- 地理课堂教学变革中的思考被引量:1
- 2006年
- 课堂教学的变革,是实施新课程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为积极推进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改革,浙江省于2005年12月中旬在杭州举办了一次研讨会。对此,笔者感触颇深,希望能与一线地理教师共同探讨地理课堂教学的改革问题。
- 王燕
- 关键词:地理课堂教学教学变革课堂教学改革高中地理地理教师
- 地理二轮课堂复习内容的建构策略被引量:1
- 2020年
- 对于完成一轮复习并参加首轮选考的学生来说,地理二轮课堂复习内容究竟该如何建构才能获得良好的复习效益?文章从认知精准度提升、知识结构优化、区域认知改进三个角度,提出了地理二轮课堂复习内容建构的有效策略。
- 王燕
- 关键词:知识结构
- 以典型试题的难点解析推进地理概念理解的复习教学
- 2022年
- 地理概念是地理理性思维的基础,彼此之间有着逻辑上的因果联系,或交叉、并列、上下位从属等层级联系,而高中阶段占据主要位置的定义概念,其定义中又包含着与其他概念之间的时空关联性。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思维活动中把握地理概念的关键特征、层级结构体系和地理概念间的时空关联等,以形成合乎逻辑的结论。教师可通过预设概念层级结构体系、立足典型案例、突破时空局限、推进思维深度等策略,持续推动学生对地理概念的理解,发展其理性思维。
- 王燕
- 关键词:地理概念
- 旅游模块命题特点及备考策略
- 2011年
- 《旅游地理》作为学生兴趣浓厚且选修人数较多的模块,如何备考复习?笔者以为,限于选修模块课时少,学生投入时间有限的教学现状,教师有必要研究高考旅游模块命题特点,在此基础上科学备考提高课堂复习效益。
- 王燕
- 关键词:选修模块旅游地理命题教学现状
- “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案例教学策略
- 2007年
-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能否有效,一个很大的决定因素就是教师在教学中能否向学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好的案例。现行的湘教版教材为教师有效地开展案例教学,提供了丰富多样的典型案例。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地理教师必须明确:面对教材提供的典型案例,教师不能完全奉行“拿来主义”,教师有必要联系学生实际、教学实际,“创造性地开发、利用教材”,即对教材提供的案例进行加工、再创造,从而真正发挥案例在缩短教学情景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提高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等方面的教学功能,有效地提升案例教学的效益。本文以湘教版“湿地资源的开发与保护”一节为例,对如何有效地加工教材中的地理案例,谈一些策略:
- 王燕
- 关键词:案例教学教学策略湿地资源地理课堂教学地理教师实际教学
- 提升学生对命题有效信息敏感性的复习对策
- 2016年
- 一、问题的提出
高考区域综合题,在设问与图文材料之间,留有一段思维空间。即要求考生依据设问所考查的地理原理,将问题分解成几个思考角度。然后灵活调用区域特征、所学地理概念、原理等,对感知的命题信息进行推理分析;再将推论与设问所考查的原理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联系、取舍等,经历多种心理活动的交融撞击,把能与设问考查的原理搭建起联系的信息提取出来以解决问题。因此,考生要对命题中的有效信息,应有足够的敏感性。
- 王燕
- 关键词:有效信息敏感性复习对策命题地理原理思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