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玥莹 作品数:14 被引量:52 H指数:5 供职机构: 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湛江市科技计划项目 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增生性瘢痕诊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2015年 增生性瘢痕(Hypertrophic Scar,HS)属于病理性瘢痕的一种。本文主要介绍增生性瘢痕在诊断和治疗上的研究进展。 宋溦 黄东 王玥莹 刘银平 胥广关键词:增生性瘢痕 烧伤 CA125和CA15-3及CEA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及联合检测效果分析 被引量:6 2021年 探讨CA125、CA15-3、CEA单独及联合检测对乳腺肿瘤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选取2018年3月—2019年3月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65例作为恶性组,另取同期40例乳腺良性病变患者作为良性组,35例健康女性作为对照组,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各组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5-3)、癌胚抗原(CEA)水平,以敏感度、特异度、阳性似然比和阴性似然比等评估各指标单独及联合检测的诊断效能。恶性组血清CA125、CA15-3、CEA水平均高于良性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指标单独检测时,CA15-3的诊断效能最高,其准确度为65.0%,敏感度为33.8%,特异度为92.0%,阳性似然比为4.225,阴性似然比为0.720,与CA125和CEA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种联合检测时,准确度为74.3%,敏感度为50.8%,特异度为94.7%,阳性似然比为9.585,阴性似然比为0.519,与各指标两两联合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单独检测相比,CA125、CA15-3、CEA联合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在乳腺肿瘤的筛查及鉴别诊断中具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谭振华 黎小明 廖子慧 王玥莹 刘健关键词:糖类抗原125 糖类抗原15-3 乳腺肿瘤 原位杂交检测microRNA-150在增生性瘢痕中的表达 2015年 瘢痕是人体在创伤修复过程中的必然产物,而增生性瘢痕是皮肤在创伤修复过程中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的表现。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micro RNA-150在皮肤增生性瘢痕组织结构中的表达情况。本研究通过HE染色显示正常皮肤组织和增生性瘢痕的结构差异与病变的形态结构特点;利用Masson染色鉴别增生性瘢痕中胶原纤维和肌纤维的组织形态;进一步原位杂交检测皮肤增生性瘢痕micro RNA-150的表达。原位杂交分析显示,按着色细胞染色强度分为:高表达记为(+),未表达和低表达记为(-)。micro RNA-150的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有统计学意义。原位杂交分析结果提示,micro RNA-150可能参与了增生性瘢痕的发生、发展,并随着增生性瘢痕的演进呈下降趋势。 王玥莹 宋溦 李海珠 梅敏 陈珊 黄东关键词:原位杂交 MICRO 增生性瘢痕 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对膀胱癌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价值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膀胱癌患者的血清中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的水平对疗效及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广东省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5例膀胱癌患者,同时选取来院体检的75名健康体检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膀胱癌患者中的4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纳入浅表组,30例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患者纳入肌层组。分析并比较手术前膀胱癌患者和对照组及膀胱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的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水平,并比较两组膀胱癌患者的3年生存率。结果手术治疗前,浅表组和肌层组膀胱癌患者的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浅表组与肌层组的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浅表组和肌层组患者的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水平均低于手术前,且浅表组患者的上述两种指标均低于肌层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浅表组患者的三年生存率为71.1%,高于肌层组患者的3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患者血清中的胸苷激酶1和Dickkopf-1水平在治疗前后差异显著,可以用其水平作为预测膀胱癌转移及评判治疗效果的辅助指标。 刘健 李海珠 甘瑞伟 王玥莹关键词:胸苷激酶1 DICKKOPF-1 膀胱肿瘤 预后 肇庆地区女性不孕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肇庆地区女性不孕患者血清抗缪勒管激素(AMH)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416例不孕症女性的一般资料,进行妇科、阴道超声检查,ELISA检测血清AMH水平,分析血清AMH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血清AMH水平随年龄增加而降低(P<0.01),以20~25岁年龄段最高;不同体质指数患者血清AMH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囊卵巢患者血清AMH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值,其余病因者均低于正常值。结论年龄、病因是肇庆地区不孕症女性AMH水平的主要影响因素。 刘健 李海珠 谭振华 王玥莹 甘瑞伟关键词:不孕症 L_(3、4)椎体旁骨软骨瘤压迫左侧输尿管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被引量:1 2017年 骨软骨瘤(spinal osteochondromas)是一种发生在骨表面,顶端有软骨帽覆盖的良性骨肿瘤。大多发生在长管状骨的干骺端,约占骨肿瘤的9.3%,占骨良性肿瘤的36%左右。然而,发生在脊柱的骨软骨瘤在临床上较为罕见。除此之外,目前尚未查阅到椎旁骨软骨瘤压迫输尿管的相关病例报道。 宋溦 区国集 王玥莹关键词:骨软骨瘤 脊柱 输尿管 核酸适体在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研究进展 2016年 多细胞生物对众多内外环境刺激的应答,调节代谢、适应环境,有赖于细胞间复杂的信号传递系统。通过传递信息分子,发生分子转化并启动级联反应,活化细胞内部的信息。从而生理性地调控机体内每个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应答行为,调节细胞代谢和控制细胞生长、繁殖和分化,保证了整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细胞信号转导系统中的信息物质包括细胞间信息物质和细胞内信息物质。核酸适体(nucleic acid aptamer)是能够与靶分子高亲和力, 王玥莹 刘巧玲 宋溦 李海珠关键词:细胞信号转导 信息分子 级联反应 高特异性 靶分子 结合域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联合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通过评价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联合EB病毒DNA检测在鼻咽癌中的诊断效能,探讨其在鼻咽癌早期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肇庆市第一人民医院2018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收治的初诊鼻咽癌患者151例,收集其在放化疗前检测的血常规和EBV-DNA的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进行分析,同时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作对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评价NLR和EBV-DNA单独检测及其联合检测对鼻咽癌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的EBV-DNA阳性率为63.6%,NLR为4.15±2.85,对照组的EBV-DNA阳性率为33.0%,NLR为2.01±1.44,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ROC曲线分析,NLR最佳临界值为2.71,NLR的特异度为85.0%、灵敏度为65.6%、AUC为0.800,高于EBV-DNA的特异度67.0%、灵敏度63.6%和AUC 0.653。NLR联合EBV-DNA检测诊断鼻咽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AUC=0.825),灵敏度72.2%比单一指标检测高,特异度82.0%比NLR单独检测低,比EBV-DNA检测高。结论:NLR联合EB病毒DNA检测在辅助鼻咽癌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伍肇欣 余晓缘 王玥莹关键词:鼻咽癌 EB病毒 天然产物抗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2013年 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参与许多致病菌或条件致病菌的毒素及侵袭性酶类的合成和分泌、生物膜的形成以及抗生素抗性的产生等多种生物过程,与细菌对人和动植物感染密切相关。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物质可以降低细菌致病性,在近年成为新型抗菌药物研究的热点。一些从植物分离获得的活性成分可以干扰细菌的群体感应系统,具有实际的和潜在的抗感染作用。该文综述了细菌群体感应系统及植物活性成分干扰细菌群体感应系统的研究进展。 李晓玲 王玥莹 罗连响 赵祖国 李国明关键词:细菌 植物 抗感染 治疗性核酸适体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2014年 核酸适体是采用指数富集配体的系统进化技术(systematic evolution of ligands by exponential enrichment,SELEX)从随机单链核苷酸库中筛选出的能与不同靶分子高特异性、高亲和力结合的单链DNA或RNA。核酸适体结合靶标的方式与抗原-抗体间的作用机制相似,且其特性很多方面可与抗体相媲美。核酸适体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药物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主要介绍核酸适体在肿瘤、感染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等疾病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王玥莹 李晓玲 宋溦 喻云梅 赵祖国 刘仿关键词:核酸适体 药物 肿瘤 感染性疾病 自身免疫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