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丽
- 作品数:85 被引量:291H指数:11
- 供职机构: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青年科技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江苏省“135”重点学科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6
- 2013年
-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种常见白血病基因突变是否协同参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发病机制,探讨这些突变与APL患者的临床表现、细胞遗传学及分子危险度分层的关系。收集了2005年2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84例初治APL患者标本,采用基因组DNA-PCR方法分析骨髓单个核细胞中各个基因的突变情况及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表明,84例APL患者中合并突变的患者51例(60.7%),其中FLT3-ITD突变发生率最高,达到27.4%(23/84);其次,WT1突变12例,FLT3-TKD突变9例,TET2突变7例,N-RAS突变5例,ASXL1突变4例,EZH2突变2例,MLL-PTD、IDH1及CBL各突变1例;而JAK1、DNMT3、c-Kit、NPM1、IDH2、RUNX1、JAK2(V617F)等常见白血病相关基因未发现突变。结合临床资料,FLT3-ITD突变阳性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较高,N-RAS突变阳性患者的血小板计数较低,与野生型患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FLT3-ITD突变或N-RAS突变的患者总体生存期较无相关突变组患者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t(15;17)易位(69/84)患者与附加其他染色体异常(13/84)患者的总体生存时间无明显差别。结论:FLT3-ITD突变是APL患者常见的分子突变类型,其与N-RAS突变均为APL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APL中合并其他染色体异常不影响患者的总体生存期。
- 尹佳孙爱宁田孝鹏田竑王蓉娴杨贞王秀丽吴德沛仇惠英潘金兰岑建农梁建英陈苏宁
-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NA突变分析
- 个体化分组治疗ALL及AML前瞻性随机研究
- 已有的研究表明,WTI基因不仅可以作为急性白血病的独立预后因素指导急性白血病的治疗,且可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监测以及潜在治疗靶点,在急性白血病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采用实时定量RT-PCR技术检测儿童急性白血病不同病程...
- 孙爱宁刘跃均薛胜利赵晔王秀丽王荧吴小津周海侠周惠芬顾斌李渭阳吴德沛颜灵芝陈晓晨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韩悦苗瞄傅(王争)(王争)何广胜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基因表达
- 文献传递
- 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对18例恶性血液病进行母供子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治疗,探讨其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6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 3例,AML-M4 1例,AML-M5b 2例),3例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伴骨髓纤维化1例),8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非霍奇金淋巴瘤(Ⅳ期B组)1例,以母亲为供者进行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供者动员方案:G-CSF 300μg/12h×5d后采集造血干细胞。输注D34^+细胞(3.58~8.90)×10^5/kg。预处理方案为:MeCCNC 250mg·m^-2·d^-1×1d,Ara-C4g·m^-2·d^-1×2d,Bu4mg·kg^-1·d^-1×3d,CTX1.8g·m^-2·d^-1×2d。ALL患者以全身放疗(TBI)代替Bu。以CsA、MMF、MTX和ALG预防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预处理。移植后发生急性GVHD16例、慢性GVHD10例,出血性膀胱炎1例。全部患者在移植后10~20d获造血重建。18例患者中12例存活。结论:非去T细胞性单倍体Allo—HSCT是治疗恶性血液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同时提示在以后的单倍体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优先选择母亲供体,对降低GVHD的严重程度、提高移植成功率是有帮助的。
- 周玲何广胜吴德沛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苗瞄马骁韩悦王秀丽陈苏宁王荧薛胜利赵晔吴小津
- 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单倍体恶性血液病
- MDS患者Treg细胞的变化被引量:1
- 2007年
- 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变化,探讨其在MDS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以CD3和侧向角设门,采用直接免疫三标法以流式细胞术检测38例初治MDS患者(RA 17例、RAS 1例、RAEB 14例、RAEB—t 6例)及11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3+ CD4+细胞上CTLA-4、PD-1、CD25数量和比例变化,并探讨与疾病进展的关系。结果MDS组CTLA-4、PD—L1、CD25在CD3+CD4+表达率分别为2.14%±1.25%(RA1.51%±0.80%、RAEB/RAEB—t 2.65%±1.33%),1.44%±0.88%(RA0.93%±0.63%,RAEB/RAEB—t 2.02%±0.76%),3.18%±2.11%(RA2.80%±1.38%、RAEB/RAEB—t 3.41%±2.46%),均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1%±0.12%,0.09%±0.14%,1.65%±1.14%(P〈0.01)。随着疾病进展,负性调控因素CTLA-4、PD—L1、CD25在RAEB/RAEB—t组亦较RA组显著增高(P〈0.01)。结论与正常人免疫系统比较,MDS患者CD4+调节性T细胞升高,免疫负调控增强,并在免疫格局中占据主导地位。随着疾病进展,MDS患者免疫负调控亦相应增强,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从而有助于恶性克隆扩张、逃逸。
- 曾慧王秀丽何广胜吴德沛苗瞄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韩悦马骁陈苏宁王荧薛胜利赵晔吴小津常伟荣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D4+
- 血液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粒细胞缺乏感染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5
- 2010年
- 目的探讨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病原菌特点及利奈唑胺在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疗效。方法统计2005-2008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医院感染患者资料,分析100例可疑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患者临床特点及利奈唑胺抗感染的临床疗效。结果 4年医院感染发病率平均为36.5%;以呼吸道感染为主,病原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为第1位致病菌(22.2%),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16.2%);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及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耐药菌株比例分别为61.3%、81.3%及83.5%,检出2例耐万古霉素肠球菌(VRE);100例患者应用利奈唑胺,98例可评估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0.8%,其中检出革兰阳性球菌者痊愈率(92.6%)明显高于革兰阴性杆菌者(35.3%)(χ2=11.6,P=0.001)及病原学检查阴性者(55.8%)(χ2=10.3,P=0.001);感染初始即应用利奈唑胺者(45例)比后来换用者(40例)体温控制所需中位时间更短,分别为3.4d及6.6d。结论医院血液病患者医院感染致病菌仍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以大肠埃希菌最多;革兰阳性球菌耐药比例高达60%~80%;对革兰阳性球菌感染的粒细胞缺乏血液病患者,尽早应用利奈唑胺可取得非常好的抗感染效果。
- 王秀丽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唐晓文何广胜傅铮铮韩悦
- 关键词:血液病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利奈唑胺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治疗被引量:1
- 2009年
- 1疾病概论
定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MDS)代表了一组异质性的髓系肿瘤,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成熟异常,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因遗传不稳定而导致的高风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MDS是一组髓系肿瘤,以骨髓造血功能衰竭致外周血血细胞减少,和一系或多系形态学病态造血(发育异常)为特征,病态造血(发育异常)包括:①红系细胞[环状铁粒幼细胞〉15%也是红系病态造血(发育异常)],②中性粒细胞及其前体细胞,③巨核细胞。
- 何广胜王秀丽吴德沛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造血功能衰竭急性髓系白血病发育异常病态造血
- 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骨髓Th细胞比例及功能变化
- <正>目的研究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immune related pancytopeinia,IRP)骨髓中辅助性T淋巴细胞(T helper,Th)亚群数量及功能改变情况,探讨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同期对...
- 曾慧何广胜付蓉苗瞄王秀丽吴德沛常伟荣孙爱宁金正明仇惠英唐晓文傅铮铮马骁
- 文献传递
- 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17例临床观察
- <正>目的:评价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疗效。方法:2002年3月至2010年3月采用HSCT治疗SAA患者17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8例,中位年龄28.4(12~48)岁。SAA-Ⅰ...
- 王秀丽陈苏宁吴德沛孙爱宁仇惠英金正明苗瞄何广胜唐晓文傅铮铮韩悦张翔陈佳
- 文献传递
- D40.免疫治疗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PNH克隆的影响
- 孙莺心杨永吴德沛孙爱宁朱明清何广胜苗瞄王秀丽方宝枝路丛刘真真吴倩
- 文献传递
-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被引量:6
- 2009年
- 定义: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vndrome.MDS)代表了一组异质性的髓系肿瘤,特点是髓系细胞分化、成熟异常,造血功能衰竭,以及因遗传不稳定而导致的高砜险向急性髓系白血病(AML)转化。
- 何广胜王秀丽吴德沛
- 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造血功能衰竭髓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