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莉 作品数:26 被引量:12 H指数:2 供职机构: 清华大学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电子电信 理学 一般工业技术 机械工程 更多>>
层状结构物质量子特性的超快光谱研究 赵继民 马旭村 孟胜 任天令 王立莉 左旭 何睿 田义超 吴艳玲 孙飞 王文慧 吴穹 王瑞 该项目属物理学中的光学与凝聚态物理学的共同前沿领域。 层状量子材料表现出不同于传统块材的一系列独特的量子特性。通过超快光谱实验方法研究层状量子材料,可以获得电荷、晶格、自旋、轨道等自由度的激发态超快动力学过程以及其相干态...关键词:关键词:光学 凝聚态物理学 Si(111)衬底上Pb和Sn的低温生长及量子效应研究 深入认识纳米尺度下半导体表面外延金属薄膜材料的性质对微电子器件的实际应用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当前表面科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热点课题。本文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和隧道谱技术(STS)研究了Si(111)表面上Pb和... 王立莉关键词:量子尺寸效应 分子束外延生长 扫描隧道显微镜 直流退火制备FeSe多晶界超导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直流退火制备FeSe多晶界超导薄膜的方法,其包括:将一未处理的SrTiO<Sub>3</Sub>多晶界衬底置于一真空室中的加热元件表面,该真空室的压强低于10<Sup>‑9</Sup>mbar;将该未处理的... 王立莉 丁翠 薛其坤文献传递 单层FeSe薄膜/氧化物界面高温超导 2018年 单层FeSe/SrTiO_3界面增强超导的发现为理解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一个新的途径,也为实现新的高温超导体开拓了新思路.本文通过在SrTiO_3(001)表面高温沉积Mg进而沉积单层FeSe薄膜,制备出了FeSe/MgO双层/SrTiO_3异质结.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研究了异质结的电学及超导特性,观测到约14-15 meV的超导能隙,比体相FeSe超导能隙值增大了5—6倍,与K掺杂双层FeSe/SrTiO_3的超导能隙值相当.这一结果可理解为能带弯曲造成的界面电荷转移和界面处电声耦合共同作用导致的超导增强.FeSe/MgO界面是继FeSe/TiO_2之后的一个新界面超导体系,为研究界面高温超导机理提供了新载体. 丁翠 刘充 张庆华 龚冠铭 汪恒 刘效治 孟繁琦 杨好好 武睿 宋灿立 李渭 何珂 马旭村 马旭村 王立莉 谷林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 FeSe多晶界超导体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FeSe多晶界超导体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一未处理的SrTiO<Sub>3</Sub>多晶界衬底置于一真空室中,该真空室的压强低于10<Sup>‑</Sup><Sup>9</Sup>mbar,其中,该未处理... 王立莉 丁翠 薛其坤文献传递 局域功函数图像及其在Cu(111)-Au/Pd表面的应用 被引量:3 2005年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 (STM)对Cu(111) Au和Cu(111) Pd表面的局域功函数进行了研究 .通过测量隧道电流对针尖样品间距的响应 ,得到了与STM形貌图一一对应的表面局域功函数图像 .实验发现 ,Au Pd覆盖层和Cu衬底间的功函数有明显的不同 .Pd薄膜的功函数甚至超过了其体本征值 ,且功函数在台阶处变小 .用偶极子的形成解释了台阶处功函数的降低 .这一工作表明 ,用测量局域功函数的方法容易区分表面上不同的元素 ,并具有纳米尺度的空间分辨率 . 贾金锋 董国材 王立莉 马旭村 薛其坤 Y.Hasegawa T.Sakurai关键词:扫描隧道显微镜 表面物理学 分子束外延硒化铁薄膜的超导电性 被引量:1 2015年 铁基超导体是继铜氧化合物高温超导体之后于2008年被发现的一类新型高温超导材料.在所有铁基超导体中,β-Fe Se因具有最简单的化学组分和结构而被认为是探索超导机制的理想体系.借助于半导体工业中成熟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技术,研究者实现了对Fe Se超导薄膜生长、形貌和组分在原子水平上的精确控制,并在此基础上深入研究了其超导性质.最近研究者又把Fe Se薄膜的分子束外延生长拓展到Sr Ti O3(001)衬底,发现单层Fe Se/Sr Ti O3体系的超导转变温度有超过77 K的迹象.这些研究成果为解决高温超导体的配对机制以及进一步提高超导转变温度提供了全新的途径和思路,引起高温超导和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广泛关注. 宋灿立 王立莉 马旭村 薛其坤关键词:分子束外延 交流退火制备FeSe多晶界超导薄膜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FeSe多晶界超导薄膜的制备方法,其包括:将一未处理的SrTiO<Sub>3</Sub>多晶界衬底置于一真空室中的加热元件表面,该真空室的压强低于10<Sup>‑9</Sup>mbar;将该未处理的SrTi... 王立莉 丁翠 薛其坤文献传递 银纳米团簇在HOPG表面上的控制生长 被引量:1 2005年 由于银与高定向热解石墨(highlyorientedpyrolyticgraphite,HOPG)表面间的相互作用很小,银在HOPG表面上的生长通常采取三维的Volmer Weber模式,得到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银团簇。本文分别采用加热氧化和氩离子轰击来改变HOPG衬底的表面结构,并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了银在它们上面的生长过程。实验结果表明:在氩离子轰击过的HOPG表面上,可以得到大小基本一致、空间分布均匀的银纳米团簇,实现了银团簇的控制生长。氩离子轰击导致了平整的HOPG表面产生缺陷,这些缺陷对银原子的扩散进行限制并成为优先成核中心,最终形成均匀的银纳米团簇。 王立莉 马旭村 齐云 姜鹏 焦健 包信和 贾金锋 薛其坤关键词:纳米团簇 轰击 氩离子 热解石墨 成核 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衬底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原子级平整表面的衬底的制备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提供相同材料的至少两个预处理衬底,每个所述预处理衬底具有至少一抛光面;将所述至少两个预处理衬底层叠设置形成一层叠结构体,其中,相邻的两个所述预处理衬底... 周冠宇 王立莉 马旭村 薛其坤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