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维慈
- 作品数:19 被引量:65H指数:5
- 供职机构: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一般工业技术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奋战在抗“疫”前线的外科医生
- 2020年
- 湖北省武汉市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重灾区”。从2020年1月起,坚守在武汉的广大医务人员一直奋战抗“疫”一线。他们中,有“二次”赴前线的“80后”医生;有坚守在抗“疫”一线,迎接新生命到来的妇产科医生;有不幸被感染、治愈后重返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有被“征用”为“内科医生”的血管外科医生他们说,武汉最黑暗的时刻已经过去,曙光在前方!
- 黄薏王维慈
- 关键词:妇产科医生内科医生血管外科外科医生重灾区
- 人股动脉血管的径向拉伸性能被引量:6
- 2008年
- 目的:为进一步改进人造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需对正常人体动脉血管的生物力学特性进行表征,观察正常人股动脉内外膜间的微观特征,分析其径向方向重复疲劳拉伸和一次性断裂拉伸的相关特性。方法:试验于2007-03/10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完成。45岁男性患者由于突发下肢股动脉栓塞,导致肢体坏死而行大腿高位截肢,术毕截取一段正常人体的股动脉(患者对试验及治疗知情同意,治疗方案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利用光学放大镜从微观上分析人股动脉内外膜间的结构特征,万能强力仪对这段血管进行径向重复疲劳拉伸和一次性断裂拉伸试验。结果:人股动脉主要由内中外3层结构组成,内膜层的内表面呈绒状的凸凹不平,具有微孔结构,外表面则呈沟槽状的突起;中膜层由大量弹性纤维所组成;外膜层非常致密光滑。股动脉径向应力随着疲劳拉伸次数的增加而减小,经100次拉伸后,应力从0.80N减小到0.40N,减小率大约50.00%;但衰减主要发生在拉伸初期,到60次以后衰减率明显下降。经过反复疲劳拉伸的血管与初始血管原样在拉伸断裂性能上基本相似。结论:拉伸测试发现人体动脉血管的拉伸初始模量较低,随着变形的增大,模量和弹性恢复能力会逐渐减弱,但最后趋于稳定平衡,显示其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拉伸性能。
- 欧阳晨曦周飞王维慈徐卫林李文斌裘法祖
- 关键词:股动脉初始模量
- 聚氨酯与丝素粉体共混膜的血液吸附性被引量:2
- 2009年
- 背景:为了改善医用聚氨酯的亲水性和血液相容性,利用共混的方法制备聚氨酯/丝素粉体共混膜,但是粉体的加入会显著提高共混膜的吸水性,因此会影响体外血液相容的表征。目的:观察丝素粉体的加入对聚氨酯/丝素粉体共混膜亲水性和血液吸附性能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体外对比观察实验,于2008-08/10在武汉科技学院新型纺织材料绿色加工及其功能化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医院实验室完成。材料:蚕丝纤维由浙江桐乡市思源纺织有限公司提供,医用聚氨酯由DOWChemical公司提供。方法:将蚕丝纤维在质量浓度为10g/L,浴比为1∶20的Na2CO3溶液中煮沸3h,洗涤晾干后利用自制磨盘磨制成乳白色粉体而得到非水溶性丝素粉体。将丝素粉体加入到聚氨酯溶液中利用液体交换的方法制备了不同丝素粉体含量(0%,10%,30%,50%,70%)的聚氨酯与丝素粉体共混膜。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共混膜表面形貌。计算单位体积共混膜上吸附血液红细胞、白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的数量。结果:当丝素粉体含量在50%以下时,丝素粉体被包含在聚氨酯大分子中间。当丝素粉体含量在70%时,丝素粉体均匀分布在共混膜表面。随着丝素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吸附血液各组分数量增加。随着时间的延长,共混膜吸附血液的量增加,直到达到动态平衡。在吸附动态平衡过程中,血小板的吸附量下降,主要归功于丝素粉体对其他细胞吸附能力要强于血小板。结论:丝素粉体加入可以明显改善材料的亲水性,并且随着丝素粉体含量的增加,共混膜对血液的吸附能力增强。
- 冯素娟徐卫林欧阳晨曦杨红军许海叶王维慈
- 关键词:聚氨酯共混膜亲水性血液
- 蚕丝粉体改性聚氨酯材料的组织相容性
- 2009年
- 目的观察不同蚕丝粉体(sM)配比的改性聚氨酯(PU)材料人造血管的组织相容性。方法将PU与SM按照不同配比混合制成PU—SM薄膜。通过大鼠急性毒性实验、肌肉植入局部反应实验以及材料对细胞RNA合成影响实验,观察不同含量SM对改性PU材料组织相容性的影响。结果PU—SM复合材料经过适当的配比可有效的减低移植物对大鼠的急性毒性,且可降低局部炎症反应,较涤纶材料更为优良。SM比例为50%及70%时的PU—SM复合材料对细胞的数量和细胞总RNA基本不变,从分子水平说明SM配比为50%及70%时,PU—SM复合材料的组织相容性得到最大改善。结论经一定比例配比的SM改性PU材料可以改善PU的生物相容性。
- 欧阳晨曦王维慈徐卫林金毕李毅清裘法祖
- 关键词:人造血管聚氨酯组织相容性
- 虾青素调控Nrf2通路发挥心血管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23年
- 氧化应激在多种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作用。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是机体调节氧化应激的关键转录因子,也是氧化应激相关疾病的新兴治疗靶点。虾青素是类胡萝卜素的一种,具有极强的抗炎、抗氧化作用,被认为在心血管疾病中发挥良好的保护作用。多项研究表明虾青素能通过激活Nrf2通路改善血脂、血糖异常,抑制血管钙化,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减轻心肌损伤并改善心力衰竭,在防治心血管疾病方面具有广阔前景。
- 陆婵君郭艺胡可李浴萱王维慈
- 关键词:虾青素NF-E2相关因子2氧化应激心血管系统
- 经皮入路和股动脉切开入路行主动脉腔内治疗的Meta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 系统性评价对比采用Perclose ProGlide缝合器的经皮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PEVAR)与传统的股动脉切开入路主动脉血管腔内修复术(SEVAR)的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维普全文数据库检索、万方医学网1999年1月1日至2016年6月1日间具有可比性的关于PEVAR和SEVAR的文献,将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失败率以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作为评价效应的指标.采用软件Review Manager 5.3中的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评价指标的相关数据进行合并计算分析.结果 21篇文献被纳入,其中有2篇是随机对照研究,4篇前瞻性研究,15篇回顾性研究.PEVAR与SEVAR相比,住院时间[标准化差值(SMD) =-0.44,95%置信区间CI:-0.58~-0.29,P<0.000 01]、手术时间(SMD=-0.53,95%CI:-0.72~-0.33,P<0.000 01)、术后住院时间(SMD=-0.36,95%CI:-0.62~-0.10,P=0.006)更短,手术并发症总发生率[比值比(OR)=0.58,95%CI:0.44~0.75,P<0.000 1]更低,因并发症再次手术(OR=1.36,95%CI:0.73~2.54,P=0.34)的风险并没有增加.结论 采用Preclose技术的PEVAR与传统SEVAR在时间效率、减少入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更有优势.
- 刘奎杨超李沁王维慈党一平李毅清
- 关键词:主动脉腔内修复术
- 高分子材料小口径人造血管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3
- 2008年
- 学术背景:目前,大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直径小于6mm)研究方面,由于存在血管栓塞以及组织相容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目的:比较了几种已有的人造血管材料在生物相容性和顺应性上的区别,探寻最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材料。检索策略:由本文作者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bmed.com)1985-01/2007-08与人造血管的生物相容性、小口径人造血管的顺应性有关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造血管,聚氨酯,组织相容性";英文检索词"Vasculargrafts,Polyurethane,Biocompatibility"。初检得到138篇文献,包括中文32篇,英文106篇。文献评价: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42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7篇,保留29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20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9篇。资料综合:理想的小口径人造血管是有良好的物理稳定性、力学性能、生物相容性、抗凝血性及抗感染性,其中力学性能和组织血液相容性是保证血管长期稳定性及通畅性的主要因素,也是突破人造血管技术的关键。在生物相容性方面,较好的选择为聚氨酯材料。而在材料的生物稳定性能上,较佳的是不易降解的聚氨酯、膨化聚四氟乙烯材料。结论:以上几种材料相较而言,聚氨酯在生物相容性及力学性能上均较好,但在长期使用过程中仍可发现聚氨酯在体内会出现老化降解和钙化现象。因此,聚氨酯材料展开多方面的研究工作是有重大意义的。
- 王维慈欧阳晨曦周飞徐卫林金毕李毅清
- 关键词:高分子人造血管聚氨酯生物相容性顺应性
- 胸腔腹膜后联合入路治疗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
- 2008年
- 近10年来,随着饮食结构的改变,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逐渐增多,腹主动脉瘤(aorta aneurysm,AAA)的病例数在我院呈逐年增加的趋势。而肾动脉上型腹主动脉瘤(suprarenal aorta aneurysm,SRAA)的患者也较以前明显增多。SRAA如果非手术治疗,2年内患者发生死亡的可能性为76%。我院从2004年1月至2008年3月,采取主动脉置换的手术方式治疗SRAA患者6例,现报告如下。
- 欧阳晨曦赖传善金毕李毅清王维慈
- 小口径人工血管血液相容性被引量:12
- 2008年
- 学术背景:大口径人造血管的研究已取得突破性进展,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而在小口径人造血管(直径小于6mm)研究方面,由于存在血管栓塞以及生物相容性等方面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离实际应用还有很大的距离。目的:简单介绍人造血管的研究现状,分析小口径人造血管研制中存在的问题,阐述如何提高血液相容性方法。检索策略: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www.cnki.net)及Medline(www.pubmed.com)1975-01/2007-08有关小口径人造血管血液相容性方面的文献,中文检索词"人造血管,聚氨酯,血液相容性";英文检索词"Vascular grafts,Polyurethane,Blood Compatibility"。初检得到143篇文献,包括中文28篇,英文115篇。文献评价:阅读标题和摘要进行初筛,排除因研究目的与本研究无关者54篇,内容重复性的研究64篇,保留25篇中英文文献进一步分析。其中动物实验和在体、离体、细胞学实验13篇,综述、述评、讲座类文献12篇。资料综合:①以往用于人造血管制造的主要材料有涤纶、聚四氟乙烯、真丝等,而具备良好的顺应性、耐磨性、弹性、生物相容性及一定的抗凝血性的聚氨酯则是目前被研究最多的人造血管制造材料。②小口径人造血管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人造血管完全没有抗血栓性,血液流经内腔时,由于血流量小,流速慢,在人造血管腔面易形成附壁血栓,随之血凝亢进,血流更缓慢,血栓层增厚,最终导致人造血管闭塞。③在解决材料的血液相容性问题上,人们对材料表面的修饰研究得较多,然而,处于生物系统中的材料由于接触到体液、有机大分子、酶、自由基、细胞等多种因素,其生物学环境极为复杂,表面修饰的方法对血液相容性的改善有限。因此,应用组织工程的方法在材料表面原位培养人体内皮细胞使材料内皮化,成为改善血液相容性的重要途径。
- 欧阳晨曦李沁王维慈周飞徐卫林李文斌
- 关键词:人造血管聚氨酯血液相容性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季节性分析被引量:16
- 2009年
- 目的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不同月份的发病构成比差异。为合理分配医疗资源和进行社区预防提供参考。方法对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2003年1月到2007年12月间因罹患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住院患者5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在发病月份上的差异。结果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者369例(70.96%),右下肢者107例(20.58%),双下肢者44例(8.46%)。除双下肢的深静脉血栓形成以外,其它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大致按月份呈周期性变化。总体上表现为上半年低于下半年,而3月份的发病人数往往高于上半年平均水平。结论不同肢体的深静脉血栓形成都具备一定的发病周期性,且有一定程度的差别,这种周期性和差别可能与环境改变和机体免疫环境的周期性变化相关。
- 周斌尚丹李毅清王维慈党一平金毕
- 关键词: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季节性流行病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