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瑞

作品数:6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电子电信机械工程航空宇航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电子电信
  • 2篇机械工程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2篇增强器
  • 2篇像增强器
  • 2篇红外
  • 1篇透镜
  • 1篇透镜阵列
  • 1篇图像
  • 1篇曲率
  • 1篇曲率补偿
  • 1篇微光
  • 1篇微透镜
  • 1篇微透镜阵列
  • 1篇响应特性
  • 1篇离子束
  • 1篇离子束刻蚀
  • 1篇面阵
  • 1篇刻蚀
  • 1篇焦距
  • 1篇焦平面
  • 1篇焦平面阵列
  • 1篇红外焦平面

机构

  • 4篇中国航天科工...
  • 2篇航天总公司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理工大学

作者

  • 6篇王英瑞
  • 2篇何苗
  • 2篇易新建
  • 2篇谢剑锋
  • 2篇刘鲁勤
  • 2篇程祖海
  • 1篇国亚双
  • 1篇武晓阳
  • 1篇石学虎

传媒

  • 2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红外
  • 1篇电光与控制
  • 1篇二〇〇六年全...
  • 1篇2006年全...

年份

  • 1篇2013
  • 3篇2006
  • 1篇2002
  • 1篇200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用于改善PtSi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响应特性的长焦距GaAs微透镜阵列器件的制作研究(英文)
2001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率补偿法用于长焦距微透镜阵列的制作。扫描电子显微镜 ( SEM)显示微透镜阵列为表面极为平缓的方底拱形阵列 ,表面探针测试结果显示用曲率补偿法制作的微透镜的焦距可达到 3 861.70 μm,而常规光刻热熔法很难制作出焦距超过 2 0 0μm的相同尺寸的微透镜阵列。微透镜阵列器件与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在红外显微镜下对准胶合 。
何苗易新建程祖海刘鲁勤王英瑞
关键词:GAAS离子束刻蚀响应特性曲率补偿焦距
一种新的基于场景的红外图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被引量:10
2006年
根据传统两点法的基本思想,提出了一种基于场景的红外焦平面阵列成像非均匀性校正算法。利用各探测器单元的增益比率与相邻单元的增益比率的相关性,迭代实现增益和偏移量的校正,从而减小其图像的非均匀性。
国亚双王英瑞
关键词:红外焦平面阵列非均匀性校正
凹型Si微透镜阵列的制作被引量:2
2002年
提出了一种新的曲率倒易法首次成功地在Si衬底上制作出 6 4× 2 5 6凹柱面折射微透镜阵列 ,扫描电子显微镜 (SEM)显示微透镜阵列为表面轮廓清晰的凹柱面阵列 ,表面探针测试结果显示凹微透镜阵列表面光滑、单元重复性好 ,其平均凹深为 2 .6 43μm ,凹深非均匀性为 8.45 % ,平均焦距为 - 47.0 8μm .
何苗易新建程祖海刘鲁勤王英瑞
关键词:SI
微光CCD成像器件性能比较研究
首先回顾微光成像技术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各类固体微光成像器件,比较各自的灵敏度,分析计算极低微光条件下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EMCCD更适合于低微光下目标的探测。
谢剑锋王英瑞
关键词:微光成像像增强器CCDS/N
文献传递
国外低背景红外冷舱测试系统综述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解决红外系统低背景探测性能的测试与评估问题,需要建立一套能够模拟低背景探测环境的红外冷舱测试系统。首先,介绍了国外低背景红外冷舱测试系统的发展概况;重点梳理了美国空军实验室的真空冷舱系统(KVACC)的研制历程,并介绍了KVACC的舱体、冷却系统、真空保持系统、低温准直光学系统、低温目标源及场景投影系统、低温标定系统、超洁净无尘试验室及监控系统等七大主要组成部分及各部分的功能,总结了冷舱系统研制的关键技术;分析了KVACC冷舱系统的发展途径及设计特点,并对我国冷舱技术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石学虎武晓阳王英瑞
关键词:红外系统红外探测
微光CCD成像器件性能比较研究
首先回顾微光成像技术的发展,然后介绍了各类固体微光成像器件,比较各自的灵敏度,分析计算极低微光条件下的探测能力.结果表明,EMCCD更适合于低微光下目标的探测。
谢剑锋王英瑞
关键词:像增强器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