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西林

作品数:23 被引量:116H指数:6
供职机构:广州市脑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医院药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篇抑郁
  • 7篇抑郁症
  • 6篇精神分裂症
  • 6篇分裂症
  • 4篇治疗抑郁症
  • 4篇奥氮平
  • 3篇精神病
  • 3篇氟西汀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药物
  • 2篇药物使用
  • 2篇药物使用频度
  • 2篇用药
  • 2篇再普乐
  • 2篇躁狂
  • 2篇躁狂发作
  • 2篇治疗精神分裂...
  • 2篇日剂量
  • 2篇双盲

机构

  • 16篇广州市脑科医...
  • 7篇广州市惠爱医...
  • 1篇广东省人民医...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哈尔滨医科大...
  • 1篇昆明医学院第...
  • 1篇同济大学附属...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四川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南京医科大学...
  • 1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中南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六...
  • 1篇北京回龙观医...
  • 1篇青岛市精神卫...

作者

  • 23篇王西林
  • 7篇李婷
  • 5篇李含秋
  • 5篇江帆
  • 4篇曹莉萍
  • 4篇老帼慧
  • 3篇郭建雄
  • 3篇杜文佳
  • 3篇殷青云
  • 3篇郑洪波
  • 2篇邱畅
  • 2篇文启琴
  • 2篇郝小玉
  • 2篇老洪尧
  • 2篇马崔
  • 2篇麦桂英
  • 1篇刘铁榜
  • 1篇张明园
  • 1篇朱海兵
  • 1篇王春霞

传媒

  • 4篇国际医药卫生...
  • 4篇临床精神医学...
  • 2篇广州医药
  • 2篇四川精神卫生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行为医学...
  • 1篇新医学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神经精神...
  • 1篇上海精神医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临床心身疾病...
  • 1篇中国健康心理...
  • 1篇精神医学杂志

年份

  • 1篇2020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 3篇2003
  • 1篇2002
  • 1篇1999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关系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认知功能损害与病程的关系。方法共纳入稳定期双相障碍I型患者224例,按病程分为3组I,组(3个月≤病程≤1年)79例;Ⅱ组(1年<病程≤5年)58例;Ⅲ组(病程>5年)87例。采用数字符号、连线测验(Trail Making Test,TMT)、数字广度、视觉图形再生、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isconsin Card Sorting Test,WCST)、言语流畅性测验、汉诺塔(Tower of Hanoi,TOH)评估认知功能。采用卡方检验和方差分析比较组间性别、年龄和受教育年限的差异,采用协方差分析进行组间认知功能的比较,采用spearman相关和偏相关对病程与认知功能进行相关分析。结果以年龄为协变量的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三组间言语流畅性测验的重复数、TMT-B错误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60,P=0.004;F(2,221)=3.329,P=0.038),其中Ⅲ组患者均差于I组(P<0.05)。将与认知功能相关的年龄和受教育年限作为控制变量纳入到偏相关分析中,结果显示,只有TMT-B错误数与病程的相关性有统计学意义(r=0.20,P<0.05),其余的23个指标均与病程无相关性(P>0.05)。结论稳定期双相障碍患者大部分认知功能损害是稳定存在的,可作为研究内表型指标之一。
老帼慧郝小玉老洪尧王西林曹莉萍
关键词:双相障碍病程
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随机、双盲、平行对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评价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以及治疗该症伴随焦虑的疗效。方法共收集抑郁症患者211例,安非他酮组(治疗组)107例,氟西汀组(对比组)104例。采用多中心、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剂量固定的研究。受试者分别口服安非他酮片300mg/d或氟西汀片20mg/d,疗程6周。结果治疗6周后,安非他酮组和氟西汀组的HAMD总分减分值分别为(11.75±6.66)、(11.91±5.43)(P=0.843);有效率分别为69.2%、74.0%(P=0.432);疾病严重度和总的进步评分(CGI)相比,P=0.295,0.245;治疗该症伴焦虑的HAMA总分减分评价疗效分别为(8.71±6.15)(、8.75±5.57),P=0.952。以上结果提示各项指标的对比均无统计学差异。不良反应为主要为口干、头昏、恶心。结论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治疗抑郁症和/(或)伴随焦虑的疗效和安全性与盐酸氟西汀相似,认为其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型抗抑郁药物。
李婷李含秋王西林阳琼郭建雄赵素华马崔
关键词:安非他酮氟西汀抑郁症
精神病院工作人群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相关研究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调查精神病院工作人群的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并对其相关性进行探讨。方法采用Pines的倦怠问卷(Burnout Measure,BM)、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8)、睡眠个人信念和态度量表(Dysfunctional Beliefs and Attitudes about Sleep Scale,DBAS-30)等工具,对广州市精神病医院在职工作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共发出问卷240份,收回有效问卷229份。倦怠总分为21~126分,平均(59.85±17.57)分,其中耗竭因子分为9~54分,平均(23.67±9.25)分,士气消沉因子分为8~48分,平均(18.83±8.34)分,动机丧失因子分为4~28分,平均(17.35±5.04)分;其中低倦怠组57人,占24.9%,中等倦怠组112人,占48.9%,高倦怠组60人,占26.2%。AIS总分为0~24分,平均(4.63±4.37)分;其中无失眠116人,占50.70%,可疑失眠37人,占16.20%,失眠76人,占33.20%;夜间睡眠问题为0~15分,平均(3.18±3.05)分,白天不良影响为0~9分,平均(1.45±1.64)分。DBAS总分为30~142分,平均(94.57±23.40)分;其中DBAS1为9~45分,平均(27.30±7.66)分,DBAS2为9~45分,平均(30.40±8.30)分,DBAS3为3~15分,平均(8.48±2.27)分,DBAS4为2~10分,平均(6.56±2.03)分,DBAS5为7~34分,平均(21.83±5.53)分。倦怠总分与AIS总分及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DBAS3显著正相关(P<0.05),耗竭和士气消沉因子分与AIS总分和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DBAS总分及DBAS1、DBAS2、DBAS5因子分有负相关趋势(P>0.05);动机丧失与DBA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显著正相关(P<0.01),与AIS总分及各项因子分有负相关趋势(P>0.05)。结论精神病院工作人员人群中存在明显的职业枯竭和睡眠问题,且密切相关,对睡眠相关问题的干预有可能会降低职业枯竭水平,但该人群本身对此关注程度远远不足。
江帆王西林邓利章曹彦
关键词:睡眠
无抽搐电休克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观察无抽搐电休克(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60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组(治疗组)和单用艾司西酞普兰组(对照组),共观察4周。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临床疗效,采用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副反应。结果治疗组在治疗第2、4周末HAMD、HAM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第4周末,两组显效率分别为66.7%、30.0%,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TESS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均轻微或一过性,患者耐受性好。结论 MECT合并艾司西酞普兰治疗难治性抑郁症优于单用艾司西酞普兰,具有起效快、疗效好、安全性高的特点,是目前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优选治疗方法之一。
姜南陈瑞珍聂莎黄雄王西林张春平林宁叶敏李佑辉
关键词:难治性抑郁症无抽搐电休克艾司西酞普兰
单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的多中心现状调研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了解我国单用奥氮平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现状,为进一步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全国26家医院(包括精神专科医院和综合性医院)门诊或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3061例,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进行单用奥氮平治疗的现况调查。结果:①单用奥氮平治疗有效患者2572例(84%),治疗前后临床疗效总评量表-病情严重程度(CGI-SI)评分显著下降(P<0.01);②服用奥氮平剂量越大,维持治疗时间越长,越有可能达到治疗有效;③最常合并镇静催眠药物,其次是抗抑郁剂、心境稳定剂、抗胆碱能药、β受体阻滞剂和降糖药;④最常出现的实验室检查异常依次为血清催乳素,低密度脂蛋白、三酰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结论:①单用奥氮平治疗后精神分裂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明显下降,且服用时间越长,剂量越大,疗效越好;②单用奥氮平治疗的患者糖脂异常比例远高于一般人群。③有较多患者合并使用抗抑郁药或心境稳定剂。
刘娜陆峥陆峥熊祥玉李清伟李清伟赵靖平杨小昕张明园张明园王向群王刚杨甫德张新军张新军李惠春李惠春冯斌陈佐明王春霞王春霞王西林张晋碚刘铁榜贾福军许秀峰许秀峰王高华王高华张宁
关键词:奥氮平精神分裂症多中心
1996-2006年我院抗癫痫药的用药状况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目的了解我院1996~2006年抗癫痫药的应用状况及变化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的以DDD数为指标的药物利用研究方法,计算我院抗癫痫药的销售金额、用药频度、日用金额等指标并进行排序。结果我院抗癫痫药的销售金额和DDDS值大体上呈逐渐增长趋势。并且以传统抗癫痫药物为主,丙戊酸盐、卡马西平、苯妥英钠三种传统的抗癫痫药物临床使用频度约占95%。结论我们应该对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定期分析比较,为合理用药、开发新型抗癫痫药提供科学依据和思路。
邱畅江帆王西林
关键词:抗癫痫药限定日剂量药物使用频度
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检测法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的浓度及临床应用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建立测定人血浆中阿立哌唑浓度的反相高效液相串联质谱电喷雾检测法(LC-ESI-MS/MS)。方法以迪马C18反相柱(4.6mm×150mm,5μm)为色谱柱,流动相为甲醇-5mmol·L-1甲酸铵(90∶10),流速为1mL·min-1,柱温:25℃,以醋酸乙酯-二氯甲烷(4∶1)为提取剂。样品经电喷雾离子源正离子化后,通过三重四级杆串联质谱仪,采用选择反应监测(SRM)对阿立哌唑(m/z448.3→285.0)和内标替米沙坦(m/z515.3→497.3)进行测定。并用此法测定30例患者稳态血药浓度。结果阿立哌唑的高(400μg·L-1)、中(125μg·L-1)、低(10μg·L-1)3个质量浓度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4.27%、102.58%和97.97%,日内(n=5)、日间(n=3)RSD均小于15%;分析方法的最低定量限为1μg·L-1。线性范围为:5~500μg·L-1,回归方程为F=0.5469ρ+0.0714,r=0.999(n=7)。结论该方法灵敏、准确、简单、快速,可用于临床血浓监测和药动学研究。
温预关廖日房王西林曾转萍王广发张明
关键词:阿立哌唑血药浓度
精神分裂症发病时对配偶的情绪影响及其社会支持的研究被引量:8
2004年
目的 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对配偶情绪的影响及其配偶的社会支持状况。方法 我们采用焦虑自评量表 (SAS)、抑郁自评量表 (SDS)及社会支持量表 (SS)对 13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配偶进行调查。结果 132例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分别为 (4 1 76± 6 93)分和 (34 4 8± 6 70 )分 ,均明显高于国家常模 (P <0 0 1) ;男患者配偶的SDS和SAS得分均显著高于女患者配偶 (P <0 0 1) ;相关分析结果 ,抑郁和焦虑得分与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及利用度均呈负相关。结论 精神分裂症发病可导致患者配偶明显的抑郁和焦虑状态 (尤以男患者配偶明显 ) ;患者配偶的社会支持不足可加重其负性情绪 。
王西林朱海滨曹莉萍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配偶情绪社会支持
抗抑郁药治疗强迫症引起躁狂发作被引量:1
2002年
目的 :探讨抗抑郁药在强迫症治疗中引起躁狂发作的情况。 方法 :回顾性分析近 10年中 83例强迫症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治疗强迫症引起躁狂的发生率为 19 2 8% ,各种抗抑郁药均可引起。联合小剂量抗精神病药可降低其发生率。 结论 :抗抑郁药物治疗强迫症可引起躁狂发作 。
朱海兵王西林郑洪波
关键词:强迫症抗抑郁剂躁狂发作
艾司西酞普兰与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对照研究被引量:21
2012年
目的比较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88例符合CCMD-3的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艾司西酞普兰(10mg/日)或度洛西汀(60mg/日)口服治疗,疗程6周,治疗前后采用汉密尔顿17项抑郁量表(HAMD-17)评定临床疗效,采用抗抑郁药副反应评定量表(SER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两组治疗后HAMD-17分值(分别为5.97±3.17,6.01±3.28)较治疗前(分别为23.81±3.06,24.05±2.87)明显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第1、2、4、6周末,两组间HAMD-17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第一周末,两组减分率无显著性差异,但与治疗前比均有显著性变化;④艾司西酞普兰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小于度洛西汀组。结论艾司西酞普兰和度洛西汀均能有效治疗抑郁症,两者疗效相当,起效快速,二者不良反应轻微,但艾司西酞普兰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度洛西汀少。
李含秋何柱国赵慧亮王西林李婷殷青云
关键词:艾司西酞普兰度洛西汀抑郁症疗效安全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