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轩

作品数:6 被引量:39H指数:5
供职机构:湖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湖南省中医药科研计划项目湖南省教育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衰竭
  • 4篇内毒
  • 4篇内毒素
  • 4篇肝衰
  • 4篇肝衰竭
  • 3篇毒素血症
  • 3篇血症
  • 3篇源性
  • 3篇内毒素血症
  • 3篇解毒
  • 3篇解毒化瘀
  • 3篇化瘀
  • 3篇肠源性
  • 3篇肠源性内毒素
  • 3篇肠源性内毒素...
  • 2篇瘀方
  • 2篇解毒化瘀方
  • 2篇化瘀方
  • 2篇肝炎
  • 2篇肠道

机构

  • 4篇湖南中医药大...
  • 3篇湖南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王轩
  • 6篇陈斌
  • 3篇周为
  • 3篇李武
  • 2篇黄慧琴
  • 2篇彭杰
  • 2篇孙克伟
  • 2篇吉婧
  • 1篇张涛
  • 1篇苏煦初
  • 1篇胡莉
  • 1篇谌宁生
  • 1篇朱文芳

传媒

  • 2篇中西医结合肝...
  • 1篇湖南中医杂志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湖南中医药大...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逍遥散联合介入术对肝郁脾虚型肝癌患者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2年
目的:观察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和肝郁脾虚辨证标准的56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8例。对照组单纯介入疗法,采用5-FU、MMC和DDP经股动脉灌注化疗,碘化油栓塞,4周左右重复1次,3次为1个疗程。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逍遥散加减汤剂,日1剂,连续服1个月。结果: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并未见高于对照组;但两组生存质量(卡氏评分)改善情况治疗组高于对照组(P<0.05),常见症状乏力、恶心呕吐、腹胀、肝区胀痛等缓解情况,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肝郁脾虚型肝癌介入术后联合逍遥散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缓解常见不良症状,减轻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吉婧黄慧琴王轩陈斌张涛
关键词:肝癌逍遥散介入治疗
谌宁生教授治疗中晚期慢性重型肝炎经验被引量:9
2012年
重型肝炎是短期内大量肝细胞坏死致肝功能衰竭的一类综合征,包括黄疸进行性加深、凝血功能障碍、肝性脑病等,病情发展迅速、凶险,临床预后差,病死率高。目前西医仍以保肝治疗为主,必要时行人工肝或肝移植,费用极高,虽能降低近期病死率,但远期生存率并不高。
黄慧琴陈斌谌宁生彭杰吉婧王轩
关键词:慢性重型肝炎中医药疗法名医经验
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的肠道菌群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目的研究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不同黄疸证型的肠道菌群特点及与内毒素血症的关系。方法对30例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分为阳黄组15例,阴阳黄组15例)和10例健康人(健康组)行大便培养,测定肠道菌群:肠球菌、肠杆菌、类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的数量;以偶氮基质显色法检测外周血的血浆内毒素。结果 (1)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肠杆菌的显著增多(P<0.05,P<0.01)。(2)阴阳黄证与健康组比较肠道菌群变化表现为肠球菌显著增多(P<0.01),而肠杆菌与健康组比较稍有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双歧杆菌明显减少(P<0.001),乳酸杆菌亦减少(P<0.05)。(3)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患者与健康组比较,血浆内毒素水平均显著增加(P<0.05,P<0.01),并且阴阳黄组血浆内毒素水平较阳黄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乙型肝炎相关性肝衰竭"阳黄-阴阳黄-阴黄"过程中,随着脾虚症状的加重,需氧菌增多、厌氧菌减少,血浆内毒素水平逐步升高,存在阴黄化机制的病理变化。
朱文芳孙克伟陈斌胡莉王轩
关键词:肠道菌群血浆内毒素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温阳解毒化瘀方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
陈斌王轩李武周为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
文献传递
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的影响被引量:9
2012年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方对肝衰竭大鼠内毒素血症(ITEM)的影响。方法:将85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予乳果糖+三联活菌溶液)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致肝衰竭ITEM大鼠模型。正常组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其余各组分别于造模后12小时、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转氨酶(ALT、AST)、肝组织病理学、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结果:模型组12小时时ALT和AST较正常组升高(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及对照组在造模后12小时各观察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造模后24小时两组ALT和AST、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D-gal腹腔注射可建立大鼠肝衰竭ITEM模型,温阳解毒化瘀方可通过降低门静脉及结肠内毒素水平减轻ITEM而达到抗肝衰竭的效应。
陈斌王轩李武周为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内毒素
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内毒素血症大鼠肠道sIgA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动态观察温阳解毒化瘀颗粒对肝衰竭肠源性内毒血症(ITEM)大鼠肠道sIgA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及温阳解毒化瘀颗粒组(实验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采用D-半乳糖胺(D-gal)腹腔注射,造肝衰竭ITEM模型;正常组大鼠在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2小时后处死,余两组分别于造模后12、24小时各取10只大鼠处死,检测各组大鼠门静脉内毒素水平、肠道sIgA水平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12小时时肠道sIgA下降,与给药前比较P<0.05;24小时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明显升高,与给药前比较P<0.01;肝组织大面积坏死。实验组大鼠12小时时各项指标较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4小时时门静脉内毒素水平较模型组降低(P<0.05);肠道sIgA分泌较模型组增多(P<0.05);肝组织病变减轻。结论:增加肠道sIgA分泌是温阳解毒化瘀颗粒改善ITEM机制之一。
王轩陈斌彭杰苏煦初孙克伟李武周为
关键词:肝衰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