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甘立军

作品数:50 被引量:410H指数:11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化学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2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农业科学
  • 20篇生物学
  • 2篇化学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1篇茉莉酸
  • 8篇幼苗
  • 7篇生长素
  • 6篇颖花
  • 5篇颖花开放
  • 5篇玉米
  • 5篇茉莉酸甲酯
  • 5篇黑麦
  • 5篇黑麦草
  • 4篇羊茅
  • 4篇幼苗生长
  • 4篇玉米幼苗
  • 4篇植物
  • 4篇水杨酸
  • 4篇拟南芥
  • 4篇茉莉酸类
  • 4篇小麦
  • 4篇苗生长
  • 4篇高羊茅
  • 4篇Γ-氨基丁酸

机构

  • 49篇南京农业大学
  • 3篇江苏省农业科...
  • 2篇江西农业大学
  • 1篇华东师范大学
  • 1篇淮阴师范学院
  • 1篇安徽科技学院
  • 1篇山东省果树研...
  • 1篇生物技术有限...

作者

  • 49篇甘立军
  • 32篇夏凯
  • 18篇朱昌华
  • 11篇周燮
  • 4篇杨娜
  • 3篇叶梅荣
  • 3篇钱云妹
  • 3篇曾晓春
  • 3篇伍宏
  • 2篇李雪
  • 2篇张占芳
  • 2篇马菁平
  • 1篇闫国华
  • 1篇许晅
  • 1篇李艳军
  • 1篇蒋宇霞
  • 1篇徐建明
  • 1篇高夕全
  • 1篇孙瑞红
  • 1篇张会曦

传媒

  • 9篇南京农业大学...
  • 6篇生物学杂志
  • 4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植物生理学通...
  • 3篇西北植物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2篇园艺学报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1篇植物学通报
  • 1篇玉米科学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棉花学报
  • 1篇实验生物学报
  • 1篇热带亚热带植...
  • 1篇天津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粮油学报
  • 1篇农药学学报
  • 1篇植物生理学报
  • 1篇2002中国...

年份

  • 2篇2022
  • 1篇2020
  • 2篇2019
  • 7篇2018
  • 4篇2016
  • 1篇2015
  • 4篇2014
  • 4篇2009
  • 4篇2008
  • 5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2
  • 2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5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γ-氨基丁酸和脲素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8年
以玉米品种"农大108"为实验材料,用蛭石栽培,首先筛选出合适浓度的Hoagland营养液和γ-氨基丁酸(GABA),然后比较含有等量氮素的GABA(1 mmol/L)、甘氨酸(Gly)、甲硫氨酸(Met)、脲素灌根处理对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Gly、Met与空白对照差异不大,GABA与脲素都能显著提高玉米发育进程,都可以提高硝酸还原酶活性,加快可溶性糖的消耗,促进蛋白质的合成,但二者无显著作用差异。在元素吸收方面差异显著,GABA较脲素显著增加了多种元素的吸收。
李裕芳朱昌华甘立军
关键词:玉米Γ-氨基丁酸
生长素参与三十烷醇诱导的拟南芥侧根发育被引量:3
2018年
[目的]本文旨在研究植物生长调节剂三十烷醇对拟南芥侧根发育的影响,揭示其调控侧根发育的机制,为生产上的使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野生型拟南芥、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为试验材料,外源三十烷醇处理生长5 d的幼苗,分析侧根数目、侧根密度、侧根原基数量、侧根原基密度、细胞周期调控的关键基因的表达、根部内源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含量、生长素合成关键基因表达等指标。[结果]外源三十烷醇处理拟南芥的幼苗,能够诱导侧根的产生,0.20、0.50和1.00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8d,侧根密度分别增加了59.0%、97.9%和54.2%;0.5μmol·L^(-1)三十烷醇处理后阶段A的侧根(此时包含3层细胞)原基密度增加了67.8%。外源三十烷醇处理增加根部IAA的含量,上调参与生长素合成的关键酶基因表达,增强根尖和不同发育阶段侧根生长素响应报告基因DR5∶β-glucuronidase(GUS)和IAA2∶GUS的表达。生长素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 acid,TIBA)及萘基邻氨甲酰苯甲酸(1-naphthylphthalamic acid,NPA)和作用抑制剂p-chlorophenoxy isobutyric acid(PCIB)的添加抑制了三十烷醇诱导的侧根发育;生长素不敏感型突变体tir1-1和axr1-3对三十烷醇缺乏响应,而aux1-7和eir1-1对三十烷醇的响应弱于野生型。[结论]三十烷醇能够通过促进侧根原基的从头形成来增加侧根的密度,其诱导侧根发育依赖生长素的途径。
李芳芳杨娜钱猛甘立军
关键词:生长素侧根三十烷醇拟南芥
茉莉酸甲酯与水杨酸在诱导黑麦草颖花开放中的拮抗效应被引量:32
2001年
在意大利黑麦草完全没有开颖的情况下 ,1mmol·L-1MeJA处理离体穗 2min ,11h内可使其单穗颖花开放数达 2 5左右 ,表现出明显的诱导效应 ,滞后期约为16 0min ;10mmol·L-1和 1mmol·L-1的SA对MeJA诱导的开颖效应均有抑制作用 ,这种抑制作用可被MeJA处理解除。
甘立军曾晓春夏凯周燮
关键词:茉莉酸甲酯水杨酸黑麦草颖花拮抗效应
马铃薯脱毒种薯植物工厂繁育的营养液类型与浓度优化调控被引量:4
2018年
针对基于植物工厂繁育脱毒马铃薯原原种中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缺乏合理指导的问题,该文以马铃薯脱毒组培植株为试验材料,在LED植物工厂中,分别针对苗期、块茎形成与膨大期及成熟期设置了营养液不同类型和浓度组合管理的3个全生育期栽培试验,探究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植株生长和结薯的影响。结果表明,霍格兰(H)营养液处理的苗期叶面积显著高于MX营养液(MX)和日本园试(J)营养液处理,H营养液对马铃薯脱毒植株的苗期生长更具优势;MX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3.2粒、2.8粒和83.33%,均高于J和H营养液处理。在块茎形成与膨大期,0.8倍浓度的MX营养液(0.8MX)引起植株纤细徒长,1.2MX抑制株高伸长,1.0MX对植株形态发育有利。在成熟期,0.8MX+MX+0.6MX(B)组合处理的单株薯数、单株有效薯数、单株薯质量、单株有效薯质量及结薯数大于3粒的植株比率分别为4.0粒、3.5粒、23.66 g、23.18 g和100%,显著高于0.8MX+0.8MX+0.8MX(A)和0.8MX+1.2MX+0.6MX(C)组合。0.6MX处理马铃薯植株的株高、地上部干样质量、叶面积、种薯质量均高于0.7MX处理,表明成熟期0.6MX处理对种薯产量形成有利;H+MX+0.6MX(D)组合处理的单株薯质量和单株有效薯质量均为29.78 g,显著高于0.8MX+MX+0.6MX(E)和0.8MX+MX+0.7MX(F)组合。综合考虑植物工厂对营养液管理调控的便捷性、操作管理的可靠性和系统运行的稳定性要求,H+MX+0.6MX的营养液分段组合管理对LED植物工厂中脱毒马铃薯种薯的生产更具优势。
徐志刚王笑笑陈松甘立军
关键词:叶绿素植物工厂营养液管理结薯
黄腐酸对水稻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素的关系被引量:4
2022年
该研究以水稻品种‘宁粳6号’为材料,通过外源使用黄腐酸(FA)与生长素抑制剂共同处理水稻,探究FA对水稻根系生长的影响及其与生长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50~800 mg·L^(-1) FA处理水稻幼苗6 d后,当FA浓度超过100 mg·L^(-1)时显著促进水稻种子根的伸长生长;FA浓度超过400 mg·L^(-1)时,与对照组相比水稻的平均侧根长和侧根密度显著增加。(2)与对照相比,低浓度FA处理对水稻幼苗根尖生长素的含量无显著影响,但400 mg·L^(-1) FA处理后显著提高了内源生长素的含量。(3)3μmol·L^(-1)生长素合成抑制剂4-联苯硼酸(BBo)、4-苯氧基苯基硼酸(PPBo)或30μmol·L^(-1)生长素信号转导抑制剂2-(对-氯苯氧)-异丁酸(PCIB)处理均可显著抑制水稻根和侧根的发生;1μmol·L^(-1)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三碘苯甲酸(TIBA)可显著抑制水稻种子根的伸长生长与侧根发生,但对侧根长度无显著作用。(4)FA与BBo或PPBo共同处理可显著抑制FA对水稻根系伸长生长与侧根发生的促进作用;TIBA和PCIB分别和FA共同处理水稻,可显著抑制FA对种子根伸长生长的促进作用,且PCIB可显著抑制FA对侧根发生的促进作用,但TIBA对此没有显著影响。研究发现,外源FA可能通过调控植物内源生长素的合成、极性运输或信号转导来调控水稻根的伸长生长和侧根的发育。
王潇潇伍宏陈思衡甘立军
关键词:水稻生长素黄腐酸
辛酸甲酯、癸酸甲酯和6-BA在棉花化学去顶上的应用
李雪甘立军夏凯
源于大蒜花苞的生长素对蒜薹伸长的促进作用被引量:7
2006年
研究源于大蒜花苞的生长素对蒜薹伸长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切去大蒜花苞(去顶)明显抑制蒜薹的伸长生长,说明蒜薹的伸长受其上部的花苞控制。去顶后,在切口位置分别施用吲哚乙酸(IAA)和赤霉素(GA3),均能提高去顶蒜薹的伸长率;外源IAA和GA3也能促进离体蒜薹切段的伸长;在上述过程中IAA的促进作用高于GA3。在不去顶的花苞基部施用生长素极性运输抑制剂2,3,5-三碘苯甲酸(2,3,5-triiodobenzoicacid,TIBA),降低了下部蒜薹的伸长率;TIBA也能抑制离体蒜薹切段的伸长。内源激素分析表明,去顶后蒜薹中IAA和GA1+3含量急剧下降,为正常留花苞蒜薹的14.00%和13.76%,表明花苞是维持蒜薹中高水平的IAA和活性GA所必需的。外源IAA处理显著增加去顶蒜薹和离体蒜薹切段GA1+3的含量。说明来自花苞的IAA能维持蒜薹中活性GA的水平,由此共同发挥出调控蒜薹伸长的作用。
叶梅荣甘立军夏凯
关键词:大蒜吲哚乙酸赤霉素蒜薹
植物激素免疫检测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正>前言现今,公认的植物激素有10类:生长素类(Auxins)、赤霉素类(GAs)、细胞分裂素类(CTKs)、脱落酸(ABA)、乙烯(ETH)、油菜素甾醇类(BRs)、茉莉酸类(JAs)、水杨酸类(SAs)、多胺类(P...
周燮夏凯甘立军
文献传递
茉莉酸类与植物地下贮藏器官的形成被引量:35
2001年
茉莉酸类化合物 (茉莉酸及其衍生物 )可能参与了马铃薯、薯蓣、菊芋的块茎 ,甘薯的块根以及洋葱、大蒜的鳞茎形成。JA及MeJA均可诱导离体条件下马铃薯块茎的形成和马铃薯髓部细胞的膨大。JA诱导细胞膨大是由于蔗糖积累导致渗透压增加以及细胞壁结构变化 ,从而使其伸展性增加 ,纤维素的合成起了重要作用 ,细胞骨架也是JA诱导细胞膨大所必需的。但迄今为止 。
甘立军曾晓春周燮
关键词:茉莉酸类马铃薯块茎块根鳞茎
小麦颖花开放过程中花器不同部位茉莉酸类的动态变化被引量:15
2005年
以宁麦8号为试材,研究了茉莉酸类(jasmonates,JAs)的2种主要化合物,茉莉酸甲酯(methyljasmonate,Me JA)和茉莉酸(jasmonicacid,JA)对小麦离体穗颖花开放的诱导效应。结果发现它们均可诱导小麦颖花开放,但JA的活性略低于MeJA。用基于抗茉莉酸甲酯单克隆抗体的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在颖花开放前后,对其雄蕊、雌蕊、浆片、内外稃组织中的内源JAs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雄蕊、浆片和内外稃的JAs含量随着开颖时间的临近而逐渐升高,在颖花开放时达最大值,花后2h下降;相反,雌蕊的JAs含量在开颖前1d较高,接近开花时下降,而到花后2h大幅度上升。颖花自然开放过程中,浆片鲜重逐渐增加并在开花时达到最大值。MeJA诱导的颖花开放过程也伴随着浆片鲜重的增加。上述结果提示,JAs可能通过作用于颖花的各个组织来调控颖花的开放过程。
甘立军夏凯周燮
关键词:茉莉酸类小麦颖花开放浆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