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云

作品数:44 被引量:228H指数:9
供职机构:河北省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卫生厅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1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1篇肝硬化
  • 9篇细胞
  • 6篇静脉
  • 5篇血栓
  • 5篇炎症
  • 5篇食管
  • 4篇星状细胞
  • 4篇炎症性
  • 4篇炎症性肠病
  • 4篇抑郁
  • 4篇增殖
  • 4篇评分
  • 4篇黏膜
  • 4篇肠病
  • 3篇蛋白
  • 3篇血管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血红素加氧酶...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机构

  • 36篇河北省人民医...
  • 12篇河北医科大学...
  • 9篇河北北方学院
  • 5篇河北医科大学
  • 3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河北医科大学...
  • 2篇唐山工人医院
  • 2篇华北理工大学
  • 1篇河北大学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河北省血液中...
  • 1篇惠州市第一人...
  • 1篇石家庄市人民...

作者

  • 44篇白云
  • 18篇王玉珍
  • 13篇张建
  • 11篇郑吉敏
  • 10篇胡义亭
  • 9篇侯洪涛
  • 7篇苏少慧
  • 7篇姜慧卿
  • 6篇张晓岚
  • 4篇路新卿
  • 4篇王鼎鑫
  • 3篇范红云
  • 3篇任锡玲
  • 3篇刘润田
  • 3篇王竞
  • 3篇段志英
  • 3篇安聪静
  • 3篇霍晓辉
  • 3篇杨春春
  • 3篇赵红伟

传媒

  • 6篇胃肠病学和肝...
  • 4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中国全科医学
  • 2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医学综述
  • 1篇临床荟萃
  • 1篇中国内镜杂志
  • 1篇中国免疫学杂...
  • 1篇中国临床医生...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消化内镜...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肿瘤防治研究
  • 1篇肝脏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病理生理...

年份

  • 1篇2025
  • 3篇2024
  • 4篇2023
  • 8篇2022
  • 2篇2021
  • 3篇2020
  • 3篇2019
  • 6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8
  • 1篇2007
  • 3篇2003
4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十二指肠壁内血肿致急性胰腺炎1例报告被引量:2
2022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性,48岁,因“上腹痛15 h”于2020年11月13日入本院。患者15 h前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持续性上腹胀痛,疼痛评分8分,无放射,前倾位可减轻,伴恶心、呕吐,呕吐后腹痛无缓解,伴大汗,排黄色成形便1次,无少尿,无发热。急诊予实验室检查:WBC 8.52×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6.9%,Hb 145 g/L,CRP 10.01 mg/L,血清淀粉酶698 U/L。
朱萌然姜珊珊于亭亭白云王鼎鑫史林平
关键词:十二指肠疾病胰腺炎出血黄疸
盐酸小檗碱对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分泌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为探讨盐酸小檗碱对LX2人肝星状细胞(HSC-LX2)增殖与胶原分泌的影响,取对数生长期的HSC-LX2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盐酸小檗碱低、中、高浓度组(5、10、20μg/ml),盐酸小檗碱作用12h。细胞增殖行MTT分析,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情况。通过放射免疫方法检测细胞培养液I型胶原、Ⅲ型胶原含量。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局部黏着斑激酶(FAK)、I型胶原、Ⅲ型胶原、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l(TIMP-1)mRNA的表达,通过蛋白质印迹法分析FAK、磷酸化FAK、I型胶原、Ⅲ型胶原、MMP-13、TIMP-1蛋白的表达。与空白对照组比较,盐酸小檗碱干预组细胞的积分吸光度值降低、G2/M期细胞比例下降同时G0/G1期细胞比例增加(P<0.05),分泌I型胶原、Ⅲ型胶原水平均有下降(P<0.05),FAK、I型胶原与Ⅲ型胶原mRNA及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磷酸化FAK蛋白的表达水平下降(P<0.05),MMP-13、TIMP-1、MMP-13/TI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增加(P<0.05)。提示盐酸小檗碱抑制肝星状细胞增殖与胶原分泌,其机制为通过抑制FAK的磷酸化促进MMP-1和TIMP-1的表达。
张建赵红伟侯洪涛张大雷刘娜白云胡义亭王玉珍
关键词:盐酸小檗碱肝星状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13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物-1
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抑郁症临床观察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 82例合并SIBO的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1次1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复合乳酸菌胶囊(1次0.66 g,每天3次)治疗,两组均治疗7 d。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汉密顿焦虑量表评分(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及小肠细菌阴性率,炎性因子水平[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2(IL-2)],外周血T淋巴细胞比例[成熟T细胞(CD3^(+)T)、抑制性T淋巴细胞(CD8^(+)T)、辅助性T淋巴细胞(CD4^(+)T)比例、CD4^(+)T/CD8^(+)T],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小肠细菌阴性率分别为90.24%、87.80%,明显高于对照组68.29%、65.85%(P均<0.05);两组HAMA评分、HAMD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IL-2、TNF-α、CD8^(+)T细胞比例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两组CD3^(+)T比例、CD4^(+)T比例及CD4^(+)T/CD8^(+)T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以治疗组为著(P均<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32%比26.83%,P均<0.05)。结论复合乳酸菌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口服治疗合并SIBO的抑郁症疗效显著,可降低患者抑郁、焦虑程度,有效杀灭小肠细菌,减轻炎性反应,调节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平衡,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范红云段志英赵亚男杨春春杨明月张梅霍晓辉白云王竞
关键词:复合乳酸菌胶囊艾司西酞普兰抑郁症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肝硬化凝血功能紊乱与出血、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
2024年
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十分复杂,出血和血栓形成事件也时有发生,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了肝硬化体内“促凝-抗凝再平衡”的存在。该综述结合肝硬化凝血机制的最新研究进展,概述肝硬化患者凝血变化,并探讨其出血及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及防治。
朱萌然胡宵月苏芮杨旭旭漆平白云
关键词:肝硬化血液凝固血栓形成出血
GSTP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对人肝癌细胞系HepG2增殖及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腺病毒载体转染人肝癌细胞系HepG2,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法检测细胞中GSTP1 mRNA表达水平;CCK-8法和Transwell小室法分别检测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Akt、mTOR、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经腺病毒载体转染后,成功获得过表达/沉默GSTP1基因的HepG2细胞;过表达GSTP1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后,HepG2细胞的细胞活力和侵袭能力则显著增高(P<0.05);过表达GSTP1基因后,p-Akt和p-mTOR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沉默GSTP1基因的结果则相反。结论过表达GSTP1基因可抑制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沉默GSTP1基因则促进HepG2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Akt/mTOR信号通路有关。
刘润田安聪静白云郑建兴
关键词:GSTP1HEPG2细胞增殖
血红素加氧酶-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胃黏膜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探讨血红素加氧酶-1(HO-1)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胃黏膜的表达及可能作用。方法分别采取门脉高压性胃病(PHG)、门脉高压(PHT)和正常受试者胃黏膜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O-1在胃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同时,测定...
白云姜慧卿路新卿张晓岚任锡玲
关键词:肝硬化门脉高压胃黏膜胃黏膜组织加氧酶
文献传递
精-甘-天冬-丝氨酸四肽对肝星状细胞整合素信号及凋亡的影响被引量:16
2003年
目的探讨精-甘-天冬-丝氨酸(RGDS)四肽对经纤维连接蛋白刺激的肝星状细胞(HSC)凋亡的影响及整合素信号通路在其中的作用. 方法应用体外HSC培养技术,采用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法测定HSC增殖;膜联蛋白(Annexin-V)/碘化丙啶(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及透射电镜等方法测定HSC凋亡;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方法测定细胞黏附率;分别应用western blot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方法测定粘着斑激酶(FAK)蛋白及其mRNA的表达. 结果 25、50、100μg/ml浓度RGDS四肽剂量、时间依赖性抑制HSC增殖并诱导HSC凋亡,凋亡率分别为9.49%、27.67%、31.59%,坏死率分别为3.47%、5.38%、9.10%,与纤维连接蛋白组(凋亡率3.44%,坏死率2.39%)比较差异有显著性,F=8.02,P<0.05;RGDS四肽25、50、100μg/ml组的黏附抑制率分别是8.82%、29.41%、45.49%,与纤维连接蛋白组比较,RGDS四肽不同浓度组的黏附抑制率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F=20.58,P<0.01;RGDS四肽组FAK及其mRNA表达下调. 结论 RGDS四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诱导HSC凋亡;RGDS四肽诱导凋亡的效应与其抗黏附作用以及抑制整合素信号通路下游信号分子FAK蛋白、mRNA表达有关.
张晓岚姜慧卿刘丽白云宋梅
关键词:肝星状细胞凋亡脱噬作用
986例肝硬化患者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 分析近5年首次住院的肝硬化患者的病因分布及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0年12月于河北省人民医院首次确诊为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病因分布情况及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硬化的不同肝功能状态、有无腹水、是否合并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SBP)中的差别。结果 986例肝硬化患者中乙型肝炎患者431例、酒精性肝病146例、隐源性肝病124例。血浆D-二聚体水平在肝功能Child-pughC级、B级、A级分别为2.71、1.36、0.41 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水组血浆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2.16 mg/L,无腹水组为0.49 mg/L(P<0.05);腹水SBP组D-二聚体的中位数为4.52 mg/L,腹水非SBP组1.98 mg/L(P<0.05)。结论 肝硬化的主要病因仍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D-二聚体水平与肝功能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若D-二聚体水平明显升高应警惕腹水及SBP的发生。
佟印妮郑吉敏韩丹江萍王存凯王玉珍白云
关键词:肝硬化病因D-二聚体
奥沙利铂对肝星状细胞活化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2024年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对肝星状细胞(HSC)活化的影响,进一步探讨奥沙利铂与microRNA-30a-5p及自噬的关系。方法培养HSC-LX2并做如下分组:(1)对照组、PDGF处理组、奥沙利铂处理组、奥沙利铂+PDGF处理组;(2)对照组、microRNA-30a-5p转染组,PDGF处理组、microRNA-30a-5p转染+PDGF处理组;(3)对照组、3-MA组、microRNA-30a-5p抑制剂组、microRNA-30a-5p抑制剂+3-MA组。应用免疫蛋白印迹技术(Western Blot)分析HSC活化相关蛋白Ⅰ型胶原(Collagen-Ⅰ)、抗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及HS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p62、LC3B的表达;溶酶体示踪剂和免疫荧光检测LC3B自噬小体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检测microRNA-30a-5p表达水平。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预测microRNA-30a-5p在HSC中的潜在靶点。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成组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应用奥沙利铂处理细胞时,RT-PCR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组microRNA-30a-5p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组的HSC活化相关蛋白α-SMA、Collagen-Ⅰ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LC3BⅡ/Ⅰ水平均降低(P值均<0.001);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奥沙利铂处理组自噬小体低于对照组(P<0.05)。进一步应用microRNA-30a-5p模拟类似物(mimic)转染HSC-LX2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croRNA-30a-5p mimic组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和LC3BⅡ/Ⅰ的表达水平均降低(P值均<0.05);HSC活化相关蛋白Collagen-Ⅰ的表达水平亦降低(P<0.001);应用microRNA-30a-5p抑制剂转染HSC-LX2,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microRNA-30a-5p抑制剂组HSC活化相关蛋白Collagen-Ⅰ、α-SMA,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的表达水平均升高(t值分别为2.41、2.32、4.57,P值均<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microRNA-30a-5p抑制剂组HSC自噬相关蛋白Beclin 1及活化相关蛋白α-SMA表达水平均升高(P值均<0.05),应用�
王存凯王一军王丹丹谢肖立刘红玉白云姜慧卿王玉珍
关键词:奥沙利铂肝纤维化肝星状细胞微RNAS自噬
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分析及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被引量:20
2017年
目的分析炎症性肠病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探讨其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7年1月河北省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确诊的炎症性肠病患者60例(IBD组)及同期健康体检者60例(正常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焦虑、抑郁状态评价,使用炎症性肠病生存质量问卷(IBDQ)进行生活质量评价。结果 IBD患者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45.0%、60.0%,明显高于正常组的3.3%、6.7%(P<0.05);IBD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焦虑、抑郁程度不同,IBD患者的IBDQ评分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BD患者的SAS、SDS评分均与IBDQ评分呈明显负相关(P<0.05)。结论炎症性肠病患者的焦虑、抑郁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并且焦虑、抑郁程度越严重,生活质量越低,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改善预后。
胡义亭张建贾桂丛侯洪涛苏少慧白云王玉珍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焦虑抑郁生活质量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