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益军

作品数:9 被引量:60H指数:6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地质科学与矿产资源学院甘肃省西部矿产资源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历史地理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3篇亚洲季风
  • 3篇石笋
  • 3篇末次冰消期
  • 3篇黄土高原
  • 3篇季风
  • 3篇冰消期
  • 2篇洞穴
  • 2篇气候
  • 2篇黄土高原西部
  • 1篇地球化
  • 1篇地球化学
  • 1篇地球化学意义
  • 1篇氧同位素
  • 1篇若尔盖高原
  • 1篇生物源
  • 1篇石笋微层
  • 1篇同位素
  • 1篇剖面
  • 1篇气候变化
  • 1篇气候环境

机构

  • 9篇兰州大学
  • 5篇西安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9篇张平中
  • 9篇白益军
  • 7篇张德忠
  • 7篇桑文翠
  • 5篇程海
  • 3篇贾继红
  • 3篇吴秀平
  • 3篇王晓锋
  • 3篇袁野
  • 2篇王江林
  • 2篇周鹏超
  • 1篇孟仟祥
  • 1篇王永莉
  • 1篇张虹
  • 1篇谭明
  • 1篇段武辉
  • 1篇高涛

传媒

  • 4篇第四纪研究
  • 1篇科学通报
  • 1篇沉积学报
  • 1篇中国科学:地...
  • 1篇第十届全国第...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3篇2010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若尔盖高原湖沼沉积剖面饱和烃组分特征及地球化学意义被引量:5
2012年
利用GC—MS技术对若尔盖高原一湖沼沉积剖面(深346 cm)沉积有机质的饱和烃馏分进行了分析,结合已有的AMS14C年代、剖面岩性和TOC资料,探讨了该剖面分子化石分布特征及其相关参数对有机物来源、微生物活动和气候变化等环境信息的指示意义。分析表明,中高碳数占绝对优势的正构烷烃反映了有机物主要来源于高等植物,且草本高等植物输入丰富;岩相、TOC和Pr/Ph比值很好地指示了该剖面沉积物从早全新世(约11.4~7.3 cal kaBP,深度346~203 cm)强还原深湖条件到中全新世(约7.3~4.5 cal ka BP,>203 cm)弱还原沼泽条件的演化过程,正构烷烃参数奇偶优势(OEP1和OEP2)、C25/C31和轻烃/重烃比值(∑C21-/∑C22+)详细反映了这种水文演变过程中生物源的变化,尤其剖面120 cm以上很可能有泥炭藓(Sphagnum)的重要输入,而且敏感地指示了剖面120 cm以上有机物遭受了明显的微生物改造作用,从而引起正构烷烃组分的改变。另外,在约9.8~8.6 cal ka BP(深度286~240cm)期间剖面岩性及其以上各项代用指标发生明显快速变化,说明早全新世若尔盖高原气候相对暖湿阶段具有不稳定性。
贾继红白益军王晓锋张平中桑文翠张德忠张虹王永莉孟仟祥
关键词:若尔盖高原饱和烃生物源古气候
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双重光性微层特征被引量:10
2010年
自1993年Baker等利用高精度TIMS-U系法对Tartair洞一根全新世石笋的发光条带进行年代测定,并通过计数证明其为年生长层之后,石笋微层以其明确的年代学意义和气候环境变化指示意义,逐渐被成功地应用于占气候的定量重建;1995年在北京石花洞国内首次发现石笋微层后,我国学者也开始逐渐关注石笋微层气候学,并对其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研究。
袁野白益军桑文翠段武辉张德忠谭明张平中程海
关键词:石笋微层气候环境变化
甘肃武都万象洞方解石现代沉积控制因素分析被引量:12
2013年
对洞穴次生碳酸盐沉积机理的认识是解释洞穴石笋气候环境指示意义的关键。近两个水文年的洞穴现代过程监测结果显示,万象洞内温湿度全年基本保持恒定;洞穴滴水的pH值夏季偏低、冬季偏高,呈现出一定的季节变化特征,电导率和HCO_3^-浓度及主要阴阳离子含量年内变化不显著;洞内CO_2分压夏季偏高,冬季降低接近于当地大气的CO_2分压水平。对不同滴水点的对比研究表明,滴水中Ca^(2+)达到一定浓度是方解石沉积的必要条件。此外,万象洞夏季CO_2分压的升高对方解石形成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万象洞石笋沉积的主要受控于滴水饱和度以及洞穴CO_2分压。
桑文翠张德忠王晓锋白益军张平中吴秀平
关键词:石笋
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强度变化的黄土高原西部万象洞石笋灰度记录被引量:23
2011年
基于对石笋扫描图像灰度值的提取和10个^(230)Th年代数据,建立了末次冰消期万象洞石笋灰度变化时间序列。在17.6~12.8kaB P.期间,石笋灰度值在千年-亚千年尺度上呈现出明显的9次增大(峰)和9次减小(谷)交替变化的特征。对比分析发现,万象洞石笋灰度与密度指数在高频变化上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石笋灰度值的减小对应于密度的增大和葫芦洞石笋δ^(18)O值的偏正,指示在末次冰消期期间石笋灰度与密度的变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季风的强烈衰退导致环境温度突然降低,洞穴滴水碳酸氢钙过饱和度的升高,形成晶型规则且排列整齐的方解石晶体,使得石笋透光性增强而反射光能力降低,灰度值减小;反之亦然。Heinrich-1冷旋回期间,万象洞石笋灰度值的逐渐增大与季风强烈衰退造成降水减少和植被恶化使得杂质含量增加有关。同时末次冰消期万象洞石笋灰度记录的千年-亚千年尺度上亚洲季风强度的变化与高北纬气候存在密切的联系。
张德忠白益军桑文翠张平中程海
关键词:末次冰消期亚洲季风
MIS 5c向MIS 5b转换期亚洲夏季风的演变特征——万象洞石笋记录被引量:7
2015年
根据亚洲季风边缘区武都万象洞一根长360mm石笋(WX0541A)的6个230Th年代和828个δ18O数据,建立了104107~91858a B.P.期间高分辨率和高精度亚洲夏季风变迁的时间序列.通过与中国东部季风腹地湖北三宝洞和现代西风控制区新疆科桑洞的石笋δ18O记录对比发现,三者的变化模式在研究时段内具有相似性.其中,3个洞穴石笋同位素在MIS 5c中期相当于Greenland D/O 23暖阶段的偏负阶段,从南到北显示出逐渐偏负的趋势,是季风降水大陆效应的真实反映;而在96495~92562a B.P.之间的同位素偏重阶段,万象洞和科桑洞石笋同位素组成相近并偏正于三宝洞石笋的δ18O值,偏离了亚洲夏季风的内陆入侵规律,可能与MIS 5b太阳辐射降低时期万象洞和科桑洞地区可变的季节性降水或加入的西风降水有关.
王晓锋张平中周鹏超白益军程海
关键词:MIS亚洲季风
亚洲夏季风5400a BP极端减弱事件与文化演变被引量:7
2017年
根据黄土高原西部万象洞石笋WXB07-4顶部22mm样品的平均误差仅约20a年的230Th绝对定年数据和平均时间分辨率为8a的氧同位素数据,建立了亚洲季风边缘区中晚全新世过渡期亚洲夏季风变迁的时间序列.结果发现,从6420到4920a BP期间,亚洲夏季风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并以6420~6170a BP之间的季风强盛期和较高降水量、6170~5700a BP期间的夏季风平稳波动和在5700~4920a BP期间夏季风出现极端减弱期为主要特征.特别是以5430a BP为突变年代出现在5700~4920a BP期间的亚洲夏季风特征极端减弱事件(5400a或5.4ka事件),经历了约290a的减弱阶段和约350a的增强阶段,在定年误差范围之内与亚洲季风区其他地区洞穴石笋记录具有等时性.通过与过去7000a考古资料的对比发现,中国黄河流域仰韶文化和西辽河流域红山文化早期的衰落发生在夏季风降水由多到少的变化期;5400a BP极端夏季风减弱事件发生造成的降水大幅度减少可能与5500a BP左右黄河流域渭河河谷关中地区杨官寨遗址庙底沟文化、河南西部仰韶中期文化和下游大汶口早期文化、辽河河谷西部红山中期文化的衰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联系;5400a BP事件后期(5430~4920a BP)与亚洲夏季风相联系的降水小幅度逐渐增加和随后的剧烈减少可能也与仰韶晚期文化和红山晚期文化的共同繁荣和消失、渭河关中盆地以杨官寨遗址为代表的仰韶晚期文化和上游地区大地湾四期仰韶晚期文化的消失、大汶口中期文化的开始与晚期文化的形成以及龙山文化的兴起、长江中下游崛起的屈家岭文化和良渚文化的相联系.通过与高原石笋降水记录对比发现,高海拔地区夏季风降水在5400a BP事件后期的增加比在低海拔地区显著并具有更大幅度的波动,可能与5300a BP左右马家窑文化在黄河上游河谷地带的兴起及其扩张有关.
白益军张平中高涛余仁哲周鹏超程海
石笋密度对过去气候变化的响应:以末次冰消期甘肃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王江林吴秀平袁野白益军贾继红
石笋密度蕴含的过去气候变化信息:以末次冰消期黄土高原西部武都万象洞石笋为例被引量:14
2010年
亚洲季风区边缘甘肃武都万象洞一根石笋(WX42A)在末次冰消期不同生长时期密度变化表现出有规律的波动.高精度230Th测年和高分辨率的石笋密度结果表明,生长于17644~12758a BP之间石笋密度变化时间序列在长时间尺度上与反映亚洲季风强度变化的石笋δ18O记录变化趋势非常一致,显示出季风强度增强/减弱(δ18O值偏轻/偏重),石笋密度随之增大/减小的特征;在短时间尺度上石笋密度的降低也对应于一些季风减弱事件如Inter-Allerφd Cold Period(IACP)、Older Dryas(OD)和Inter-Bφlling Cold Period(IBCP).总体上,石笋密度的降低是对季风减弱、降水量减少造成洞穴滴水速率降低、结晶核减少和晶体增大、生物活动强度减弱和土壤CO2分压降低、碎屑杂质物质增多的反映.然而在季风极端减弱、降水量大幅度减少和生物活动强度减弱时期,温度的变化将主导石笋密度的变化,如在北大西洋H-1事件温度突然降低时,石笋密度却突然增大,这是由环境温度的突然降低使得少量下渗水在低温下溶解的碳酸氢钙浓度升高、溶液过饱和度升高而形成晶体规则紧密排列且密度较大的石笋矿物所造成的.这种灵敏记录石笋生长历史和外界环境变化的过去石笋密度随着时间波动,说明石笋密度在过去气候变化研究中具有极大的潜力.
张德忠张平中桑文翠程海吴秀平袁野白益军王江林贾继红
关键词:亚洲季风气候变化季风边缘区
武都万象洞石笋沉积现代过程控制因素分析
张德忠桑文翠张平中白益军吴秀平
关键词:石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