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石学敏

作品数:506 被引量:4,157H指数:35
供职机构: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天津市科技发展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天津市高等学校科技发展基金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文化科学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382篇期刊文章
  • 88篇会议论文
  • 34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479篇医药卫生
  • 8篇生物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69篇针刺
  • 122篇醒脑
  • 120篇醒脑开窍
  • 120篇开窍
  • 88篇刺法
  • 84篇针灸
  • 77篇针刺法
  • 74篇针刺治疗
  • 67篇中风
  • 64篇针刺疗
  • 64篇针刺疗法
  • 64篇刺疗法
  • 55篇醒脑开窍针刺
  • 51篇醒脑开窍针刺...
  • 51篇缺血
  • 50篇脑梗
  • 47篇疗效
  • 41篇中医
  • 38篇梗死
  • 34篇脑梗死

机构

  • 482篇天津中医药大...
  • 42篇天津中医学院
  • 31篇天津市针灸研...
  • 11篇武警医学院附...
  • 7篇北京中医药大...
  • 7篇承德医学院
  • 7篇南京中医药大...
  • 6篇山东中医药大...
  • 6篇武警后勤学院...
  • 5篇安徽中医学院
  • 5篇天津市中医医...
  • 4篇南开大学
  • 4篇天津工业大学
  • 4篇湖北中医学院
  • 4篇中国中医科学...
  • 3篇首都医科大学...
  • 3篇天津市南开医...
  • 3篇武警医学院
  • 3篇江西中医药大...
  • 2篇北京军区总医...

作者

  • 505篇石学敏
  • 109篇王舒
  • 65篇樊小农
  • 50篇卞金玲
  • 48篇韩景献
  • 47篇杜元灏
  • 43篇李平
  • 30篇申鹏飞
  • 26篇赵晓峰
  • 24篇熊杰
  • 23篇张春红
  • 23篇许军峰
  • 22篇温景荣
  • 20篇刘庆忠
  • 20篇李军
  • 17篇刘健
  • 17篇李谈
  • 17篇赵建国
  • 16篇温廷益
  • 15篇孟智宏

传媒

  • 40篇中国针灸
  • 27篇天津中医药
  • 23篇上海针灸杂志
  • 19篇辽宁中医杂志
  • 18篇针灸临床杂志
  • 18篇中医杂志
  • 16篇湖南中医杂志
  • 15篇针刺研究
  • 1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1篇第六届天津国...
  • 10篇中国临床康复
  • 10篇中华针灸电子...
  • 8篇天津中医药大...
  • 6篇吉林中医药
  • 6篇江苏中医药
  • 6篇四川中医
  • 6篇天津中医
  • 6篇中西医结合心...
  • 5篇新中医
  • 5篇中国中医急症

年份

  • 4篇2022
  • 3篇2021
  • 9篇2020
  • 3篇2019
  • 17篇2018
  • 18篇2017
  • 14篇2016
  • 17篇2015
  • 20篇2014
  • 25篇2013
  • 20篇2012
  • 22篇2011
  • 27篇2010
  • 26篇2009
  • 30篇2008
  • 19篇2007
  • 34篇2006
  • 28篇2005
  • 28篇2004
  • 20篇2003
506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石学敏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一则被引量:1
2017年
石学敏教授乃第二届国医大师,中医针灸学专家,从医五十余载,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见解独到。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吾师治疗格林巴利综合征验案总结如下。
周诗远石学敏
关键词:格林巴利综合征医案
中频率短时间针刺不同穴位对脑缺血模型大鼠脑血流量的影响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探讨穴位的特异性效应及针刺频率对其特异性的影响作用。方法:Wistar成年雄性大鼠13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空白组和针刺组,针刺组又随机分为非穴组和"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组,即水沟组、内关组、尺泽组、三阴交组和委中组。复制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模型(MCAO),分别对以上穴区以及非穴区,施以频率2次/s、持续时间5s的针刺干预,观察脑血流量的变化。结果:当针刺频率为2次/s、持续时间5 s时,针刺组(包括非穴组与"醒脑开窍"针刺法各主穴)与模型空白组比较,脑血流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内关组、委中组与模型空白组、非穴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穴位具有特异性,其特异性受针刺参数影响;醒脑开窍针刺法能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是不同穴位及其最佳针刺参数共同作用的结果。
冯春燕樊小农张春红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经穴针刺时间MCAO模型大鼠脑血流
醒脑开窍针刺法的临床应用及基础研究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石学敏
正常与脑缺血大鼠的脑皮质蛋白质差异分析鉴定被引量:14
2005年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进的线栓法制备模型,在规定的时间点快速断头取脑,分离脑皮质组织,提取蛋白质后双向电泳展示,以ImageMaster2DElitev3.01软件对2_DE图谱进行差异表达分析,目标蛋白点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质谱测定肽质量指纹图进行鉴定。线粒体应激70蛋白前体、血小板活化因子乙酰基水解酶IBβ亚单位、ADP核糖基化因子蛋白3、电压依赖性阴离子选择通道蛋白1、泛素C末端水解酶同工酶L1、突触结合蛋白等11个蛋白在模型6h组表达上调,谷胱甘肽S_转移酶omega1、谷胱甘肽S_转移酶P、Cu_Zn超氧化物歧化酶、ATP合酶D链、G蛋白β亚单位1、微管蛋白β链15、苹果酸脱氢酶等15个蛋白在模型6h组表达上调。胆绿素还原酶B、细胞因子A4前体为模型组新出现点,腺苷酸激酶同工酶1在模型组消失,Thioredoxinperoxidase1在模型组分为2个点。以双向电泳技术得到分辨率较好的电泳图谱,并初步鉴定脑缺血后差异表达蛋白,为深入研究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
赵晓峰温景荣王舒石学敏
关键词:比较蛋白质组学双向电泳脑缺血
"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中风的临床及基础实验研究
中风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四大主病之一,发病率在我国居首位,其死亡率高、后遗症多,给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近些年来,全国各医疗及科研部门,对中风病的诊断、治疗及机理开展了多方面、多层次的研究,使得中风病的诊断与治疗水平...
石学敏
合谷透三间对降低中风致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19
2010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透三间穴降低中风后遗症全手肌张力增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均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加用合谷透三间穴,对照组加传统合谷穴。治疗前和治疗后15天及治疗后30天,分别采用Ashworth量表和FMA量表评分比较。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shworth量表评分及FMA量表评分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针刺合谷透三间穴对缓解中风后全手肌张力增高有显著疗效,能明显改善手的运动功能。
常颖慧申鹏飞石学敏
关键词:针刺醒脑开窍法中风肌张力增高
“醒脑开窍”针刺法及临床研究被引量:36
2010年
醒脑开窍"针刺方法是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石学敏教授于70年代初提出的,针对中风的基本病机"瘀血、肝风、痰浊"等病理因素蒙蔽清窍,而导致的"窍闭神匿、神不导气"提出的针刺治疗中风的临床治疗大法,在选穴上,以阴经和督脉穴为主,并强调针刺手法量学规范,用以治疗"脑神不用
许明辉石学敏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
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随机对照研究被引量:36
2014年
目的:观察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探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治疗中枢性面瘫的量效关系及其最优针刺方案。方法:将50例患者依据针刺时间和针刺方向构成的不同刺激量随机分为合谷1、2、3、4组和对照组,每组10例。合谷1~4组采用不同刺激量针刺合谷穴,并加迎香、地仓、颊车、颧髎四穴为面瘫针刺处方,同时取内关、水沟、三阴交为主穴的"醒脑开窍"针法为脑卒中针刺处方及结合中西药物治疗;对照组除不针刺合谷穴外,其他治疗同合谷针刺组,疗程14天。比较各组House-Brackmann面神经功能分级系统量表(H-B)、多伦多面神经分级系统量表(TFGS)、面神经麻痹程度分级量表(DFNP)和面部残疾指数问卷表(FDI)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①合谷1~4组治疗后H-B评分、TFGS评分、DFNP评分、FDI躯体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提高(均P〈0.05),FDI社会功能评分在治疗前后无明显改善(均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各量表评分改善均不明显(均P〉0.05);②合谷1~4组H-B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2组TFGS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合谷1组、合谷2组DFNP评分治疗前后差值均较对照组提高明显(均P〈0.05),而合谷1~4组间各量表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其中合谷2组各量表评分差值改善最明显;③合谷1~4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0%(9/10)、100.0%(10/10)、90.0%(9/10)、80.0%(8/1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6/10,均P〈0.05)。结论:针刺合谷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中枢性面瘫临床疗效确切,并且采用逆经脉方向斜刺、捻转行针5s的针刺方案,临床疗效最佳。
李凌鑫田光孟智宏樊小农张春红石学敏
关键词:中枢性面瘫量效关系合谷穴随机对照试验
针刺的脑机制-正常大鼠脑对不同穴位刺激反映的形态研究
石学敏翟娜二重作丰国选平张存生李力郑灏泳
该成果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同经穴、异经穴、急救穴,以脑脱氧葡萄糖,在脑部分核团水平对经穴进行功能形态的系统比较研究,2-DG方法可标记出处于兴奋状态的脑内部分神经核团,可确切的显示出某一外周刺激引起的脑部分神经无核团功能状态...
关键词:
关键词:经穴神经核团
基因芯片研究针刺人迎穴对SHR主动脉弓基因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应用基因芯片观察针刺人迎穴对SHR主动脉弓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将20只SH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人迎组,10只WKY大鼠作为空白组。人迎组大鼠双侧人迎穴进行针刺干预,并记录各组大鼠收缩压变化。4周后剪取大鼠主动脉弓,进行基因芯片检测。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人迎组大鼠收缩压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相比,452个基因表达上调,245个基因表达下调;人迎组和模型组相比,261个基因表达上调,986个基因表达下调。KEGG通路分析显示在模型组VS空白组、人迎组VS模型组分别发现了12条、10条显著表达(P<0.05)的差异通路。结论针刺人迎穴降压机制可能与调控高血压血管重构的细胞外基质受体相互作用通路及通路中的相关基因表达有关。
马田郭妍芦娟赵瑞利LIM ANNA石学敏郭长青
关键词:人迎基因芯片
共5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