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永贵

作品数:35 被引量:119H指数:7
供职机构:池州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1篇文学
  • 7篇文化科学
  • 5篇艺术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社会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7篇文学
  • 5篇文化
  • 4篇意象
  • 4篇青阳腔
  • 3篇代文
  • 3篇中国古代文学
  • 3篇古代文学
  • 3篇古典
  • 3篇红楼
  • 3篇红楼梦
  • 3篇《红楼梦》
  • 2篇杜牧
  • 2篇尤氏
  • 2篇织锦
  • 2篇文化内涵
  • 2篇文化象征
  • 2篇文学象征
  • 2篇教育
  • 2篇教学
  • 2篇教学改革

机构

  • 19篇池州学院
  • 10篇池州师范专科...
  • 7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安徽师范大学

作者

  • 35篇纪永贵
  • 1篇谈家胜
  • 1篇阎续瑞
  • 1篇朱坤
  • 1篇刘自圣
  • 1篇丁伯林
  • 1篇孙薇
  • 1篇谢家顺

传媒

  • 6篇池州学院学报
  • 4篇阅江学刊
  • 2篇民族艺术
  • 2篇东方丛刊
  • 2篇池州师专学报
  • 2篇戏曲研究
  • 1篇文献
  • 1篇中国戏剧
  • 1篇戏剧(中央戏...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寻根
  • 1篇文史杂志
  • 1篇杜甫研究学刊
  • 1篇阜阳师范学院...
  • 1篇中国地方志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南都学坛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民间文化论坛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5
  • 6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8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董永遇仙”故事系统中傅员外形象的叙事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善"与"恶"是对立的,理论而言它不可能体现在一人之身。然而,在"董永遇仙"这一故事系统中,不同叙事者笔下傅员外的形象却呈现出前后完全不同的善与恶的道德对立。透过这一现象,能够发现意识形态无处不在的强大渗透力与宰制性。
丁伯林纪永贵
董永的原型与衍变被引量:9
2004年
董永遇仙故事中的董永一角,是来源于历史人物还仅是传说人物?其实,记载在《汉书》中生活于两汉之间的高昌侯董永,便是这个人物的历史原型。董永因孝闻名于乡里,于光武帝建武二年嗣封为侯。后来,这个史实在民间传播过程中不断被改造与更新。唐代以后,董永的籍贯从山东千乘,逐渐转移至蔡州(唐)、丹阳(宋)、孝感(明)等地。
纪永贵
论杏花村的文化属性被引量:10
2006年
今日各地的杏花村其实都是托名杜牧《清明》诗的文化附属品。今存3首唐诗、25首宋诗与词中都曾吟到杏花村,但它们全是文学意象,而非地理名词。载籍最早记录的地理杏花村在南宋时代的南京,但它与《清明》诗和杜牧都无关系。约于明代中期(1500年左右)安徽贵池城西才出现与《清明》诗和杜牧有因果关系的杏花村。清代以后,文化杏花村不胫而走,与地理杏花村相结合,遍布全国。杏花村文化是象征文化与民俗文化结合共生的产物,它的起源并不具有史学特征。
纪永贵阎续瑞
关键词:杜牧
杜诗《槐叶冷淘》与食槐风俗被引量:2
2003年
纪永贵
关键词:古典意象杜甫诗歌艺术风格
中国口头文化遗产-董永遇仙传说研究
纪永贵
关键词:口头传播七仙女
文献传递
论杏花村意象的文化内涵被引量:6
2014年
杏花村意象是杏花意象与村意象相结合的产物,首先出现于晚唐。现存许浑、杜牧、温庭筠、薛能的四首诗不约而同地创设了杏花村文学意象,其中只有杜牧《清明》诗与酒家义项相关。明中叶之后,贵池杏花村被认定为杜牧当年吟咏《清明》诗的地方,从此,贵池杏花村与杜牧、《清明》诗的关系确定,地方风物也日渐丰富起来。康熙二十四年,贵池邑人郎遂编成《杏花村志》十二卷,后被《四库全书》存目书收录。民国四年,贵池人胡子正编成《杏花村续志》三卷。杏花村作为地方文化资源不断地被保护开发。杏花村意象包含四种文化形态,即村诗文化、村酒文化、村落文化和村游文化。
纪永贵
关键词:村落文化
“红杏出墙”意象考释——再论古典文学中“墙喻”的阻隔功能被引量:2
2015年
"红杏出墙"是当今世俗生活中一个广为人知的俗语,它的意义指向非常明确,即已婚女子婚外情的象征。这个意象首先出现于中晚唐诗歌,诗人先是发现各种事物都有冲破围墙的迹象,后将视角集中到杏花之上。"红杏出墙"经历了"红杏"突破"自然之墙"、"礼教之墙"、"法律之墙"三个阶段。从唐至宋,有许多诗人都描写过"红杏出墙"的意象,到南宋,叶绍翁的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成为一个经典,影响了后来人们对此意象的理解。在唐宋诗词与元明戏曲中,虽然杏花意象逐渐有女性化倾向,但"红杏出墙"仍然只与生命与自由相关,尚未附着已婚女子情感出轨的意义,这一义项的转化是从明清小说的暗示开始的,到了20世纪才演化为一个有明确所指的俗语。从唐宋诗词的诗意创设到近现代的世俗混同,这一意象的意义转换成为传统文化品格降低的一个例证。
纪永贵
关键词:红杏出墙婚外情
纪姓源流与贵池纪姓
2007年
纪为小姓,在《百家姓》中排于第122位,从今天的人口普查来看,也未能进入一百大姓之列,但至今已分布全国,支流繁多。
纪永贵
关键词:源流《百家姓》人口普查
槐树意象的文学象征被引量:3
2004年
槐树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个重要的意象,在唐宋类书的“木部”中,一般排在松、柏之后,居第三位。槐树在诗文中也被广泛运用,它在文学上基本包蕴着两层主要的象征意义,即政治寓意和游仙寓意,而这两层寓意的获得是建立于槐树为阴树的观念之上的。
纪永贵
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学文学象征文化内涵
槐树的实用功能与文化象征被引量:11
2006年
槐树在文化史上的重要性有赖于其多种实用价值的开发利用。槐树的可燃功能使之成为“改火”之木,并确立了槐树的“阴树”身份。槐叶可以用作防暑之物,食槐成为古代文人的一种风雅。槐树的药用价值将之提升为仙方灵药,并将槐树引入了神仙境界。作为行道树的槐树则附着了多层政治寓意。宋代以后,在董永遇仙传说中,槐树承载了遇仙、生殖、富贵三层用意。
纪永贵
关键词:槐树药用价值行道树文化象征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