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缪珑昇

作品数:8 被引量:87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食管
  • 5篇食管癌
  • 4篇淋巴
  • 3篇淋巴结
  • 3篇淋巴结转移
  • 2篇食管肿瘤
  • 2篇启动子
  • 2篇启动子甲基化
  • 2篇肿瘤
  • 2篇内镜
  • 2篇基因
  • 2篇甲基化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内镜
  • 1篇蛋白
  • 1篇蛋白表达
  • 1篇胸段
  • 1篇胸段食管
  • 1篇胸段食管癌
  • 1篇抑癌

机构

  • 7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8篇缪珑昇
  • 7篇相加庆
  • 5篇马龙飞
  • 5篇胡鸿
  • 5篇张亚伟
  • 2篇陈洁
  • 2篇李斌
  • 2篇陈海泉
  • 2篇李鹤成
  • 2篇顾雅佳
  • 1篇施伟
  • 1篇孙艺华
  • 1篇张碧媛
  • 1篇黄丹
  • 1篇沈镇宙
  • 1篇张杰

传媒

  • 3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中华胃肠外科...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上海医学

年份

  • 1篇2013
  • 1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超声内镜在判断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被引量:14
2007年
目的以CT为对比,研究微探头超声内镜(MCUS)在判断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中的应用价值,并探讨以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方法对35例初治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3种标准判断淋巴结有无转移。标准Ⅰ:CT扫描,淋巴结直径≥1 cm者为阳性;标准Ⅱ:MCUS扫描,淋巴结短径≥1 cm者为阳性;标准Ⅲ:MCUS扫描,淋巴结短径≥1 cm者或淋巴结短径≥0.5且<1.0 cm且淋巴结短长径比例(S/L)>0.5者为阳性,并以术后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三者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同时探讨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结果本组35例患者的淋巴结直径为0.20~2.24 cm。N分期探测:标准Ⅱ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标准Ⅲ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特异度和阳性预测值均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分区探测:标准Ⅱ各项指标均略高于标准Ⅰ或与标准Ⅰ相近,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准确率和阴性预测值均略高于标准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灵敏度、特异度及阳性预测值均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肿瘤旁淋巴结N分期探测:标准Ⅱ各项指标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准确率、灵敏度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均高于标准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的特异度低于标准Ⅱ,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标准Ⅱ对上、中、下段肿瘤旁淋巴结判断的准确率均高于标准Ⅰ,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标准Ⅲ对中、下段肿瘤旁淋巴结转移判断的准确率与标准Ⅱ相近或高于标准Ⅱ,但差异均无统计�
胡鸿张亚伟相加庆陈洁顾雅佳缪珑昇马龙飞
关键词:CT检查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食管鳞癌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微卫星不稳定的研究
食管鳞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生是一个多阶段,涉及遗传学及表观遗传学的复杂过程,近年来表观遗传学改变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其中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影响基因表达的新机制被广泛研究,已陆续...
缪珑昇
关键词:食管鳞癌微卫星不稳定蛋白表达HMLH1基因
文献传递
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及其危险因素被引量:24
2011年
目的 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情况及其危险因素,为外科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总结2006年1月至2010年12月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胸外科行三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根治术30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308例患者平均清扫淋巴结(35.6±14.5)枚,197例(64%)患者出现淋巴结转移。Logistic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脉管(淋巴管及血管)侵犯(P=0.019)及肿瘤浸润深度(P〈0.001)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各站淋巴结中,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25.0%)。上段食管癌腹部淋巴结转移率显著低于中段或下段食管癌(P=0.001),而各段食管癌颈胸部淋巴结转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胸部和颈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4.6%和11.0%,而颈腹部和胸腹部则分别为3.6%和4.9%。脉管侵犯(P〈0.001)和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P=0.014)是食管癌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论食管癌淋巴结转移具有上、下双向和跳跃性的特点.胸部气管旁淋巴结转移可作为行颈部淋巴结清扫的指征。
李斌相加庆张亚伟胡鸿马龙飞缪珑昇李鹤成陈海泉
关键词:食管肿瘤淋巴结转移
食管鳞癌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及其意义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抑癌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导致转录抑制是恶性肿瘤发生的重要机制之一,hMLH1、E-cadherin及p16INK4a基因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都已被证实存在较高频率的甲基化。本研究通过检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发生情况,探讨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采用酚-氯仿法提取105例食管鳞癌组织及癌旁组织的基因组DNA,应用甲基化特异性PCR对所提DNA进行hMLH1、E-cadherin、p16INK4a基因甲基化检测。采用EnVison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癌组织中上述3种基因蛋白表达进行检测。结果:癌组织中E-cadherin、hMLH1、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的阳性率分别为57.1%(60/105)、20.9%(22/105)和50.5%(53/105),而癌旁食管组织中相应的3个基因的甲基化率分别为10.5%(11/105)、1.9%(2/105)和7.6%(8/105),均显著低于癌组织。E-cadherin(P=0.021)及p16INK4a(P=0.026)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而hMLH1基因甲基化与蛋白表达无显著相关性。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16),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低分化癌有关性(P=0.024)。hMLH1基因甲基化与各项临床病理特征均无关。结论:食管鳞癌中p16INK4a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表达缺失密切相关,且在低分化癌中更多见;E-cadherin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与相应蛋白质表达缺失有相关性,并且有淋巴结转移多见的显著特征,这2个基因的甲基化位点与食管鳞癌密切相关。hMLH1基因甲基化可能并不直接参与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
缪珑昇相加庆张亚伟黄丹沈镇宙
关键词:启动子E-CADHERIN基因
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根治术的价值被引量:17
2004年
食管癌三野淋巴清扫术是扩大的食管癌手术,其价值一直存在争论。争论的焦点集中在:①颈部淋巴转移是否为疾病的晚期表现;②三野清扫术能否提高患者生存率;③并发症的增加能否被接受。另外如何根据预后因素选择适当的病例,避免不必要的手术也是大家所关注的。
缪珑昇相加庆
关键词:食管肿瘤
食管癌个体化外科治疗策略
相加庆陈海泉张亚伟李鹤成张杰孙艺华胡鸿马龙飞缪珑昇李斌
学科分类:胸外科,学科代码:3202730。食管癌是中国的常见肿瘤,外科手术作为其首选的治疗方法,仍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疗效差等缺陷,各医疗中心往往依据各自的经验和偏好选择手术方式,缺乏循证医学基础上统一的规范化外科治...
关键词:
关键词:食管癌外科手术个体化治疗
微探头超声内镜和CT扫描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的应用被引量:24
2006年
目的对比微探头超声内镜(MCUS)及CT在胸段食管癌术前进行T、N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MCUS判断淋巴结转移的标准。方法对35例初治胸段食管癌患者分别进行MCUS扫描和CT扫描,并同时分别进行T、N分期;以术后病理为金标准,比较在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中,本研究试行的3种标准的准确率(即真实性)、灵敏度、特异度、阳性及阴性预测值等参数,判断其临床应用价值,并且,就MCUS扫描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标准进行探讨。结果本组35例中,MCUS的T分期准确率(85.7%)高于CT(4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MCUS的N分期中,两种标准的准确率(分别为85.7%及80.0%)均略高于CT(7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淋巴结短径及短长轴比例(S/L)结合的方法,研究结果显示,检测的灵敏度有所提高。结论MCUS在胸段食管癌术前分期中有重要作用,其T分期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扫描。以淋巴结短径与S/L结合进行分析,有望提高判断淋巴结转移的准确性。
胡鸿相加庆张亚伟陈洁顾雅佳缪珑昇马龙飞
关键词:微探头超声内镜食管癌淋巴结转移
^(18)F-FDG 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
2005年
目的:探讨18F-FDG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SP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2003年7月至2004年12月其间,应用具有PET/CT功能的SPECT显像技术对32名孤立性肺结节病例进行18F-FDG检查,同时行CT检查,两者的结果均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从而评价18F-FDGSPECT显像的诊断价值。结果:32例病例中病灶直径大于2cm的为17例,小于2cm的为15例。SPECT对于病灶大于2cm的敏感性100%,特异性60%,准确性88%,阳性预测值86%,阴性预测值100%,病灶小于2cm的敏感性88%,特异性86%,准确性87%,阳性预测值88%,阴性预测值86%,阳性似然比6.13,阴性似然比0.15。CT的敏感性60%,特异性41%,准确性53%,阳性预测值63%,阴性预测值38%。结论:18F-FDGSPECT显像在孤立肺结节的诊断中有很好的应用价值,并且对于直径大于2cm的病灶有更高的敏感性和阴性预测值。
缪珑昇相加庆张碧媛胡鸿马龙飞施伟
关键词:SPECT孤立肺结节CT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