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拴锁
-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3
- 供职机构:邯郸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双针治疗大量脑出血临床研究被引量:1
- 2011年
- 脑出血(ICH)发病率为每年60~80/10万,急性期病死率为30%~40%,病死率为40%,病情重,预后差。我院近几年来应用粉碎针治疗大量脑出血67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 聂拴锁
- 关键词:双针
- 脑卒中后疲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24
- 2017年
- 背景目前有关细胞因子与脑卒中后疲劳相关性的研究报道较多,但尚无定论;脑卒中后疲劳对脑卒中患者运动能力及生活质量有一定影响,但其对长期预后的影响研究较少。目的探讨脑卒中后疲劳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3—2015年邯郸市第一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常规治疗2周后,根据疲劳严重度量表(FSS)评分将所有患者分为疲劳组(FSS评分≥4分,n=38)和非疲劳组(FSS评分<4分,n=62)。比较两组患者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FS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CRP、Hcy水平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随访1年,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工具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IADL)评估两组患者长期预后。结果疲劳组患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及血清IL-1β、CRP、Hcy水平高于非疲劳组(P<0.05);两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SS评分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r=0.524)、CRP(r=0.328)、Hcy(r=0.412)水平呈正相关(P<0.05)。随访1年,疲劳组患者mRS评分和IADL评分高于非疲劳组(P<0.05)。结论脑卒中后疲劳可能与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IL-1β、CRP、Hcy水平升高有关,且脑卒中后疲劳会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长期预后产生不利影响。
- 李欣张彦红聂拴锁戴巧英袁世君申秀香桂艳红席爱萍许岩丽
- 关键词:脑卒中后疲劳白介素1ΒC反应蛋白质同型半胱氨酸预后
- 储液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降低颅内感染的价值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分析储液囊联合脑室外引流治疗丘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总结其在降低丘脑出血患者颅内感染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丘脑出血患者为观察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仅给予脑室外引流处理,观察组给予储液囊联合穿刺引流联合脑室外引流,统计比较2组治疗效果、颅内感染发生率,记录脑室血肿清除时间,并于术后6个月采取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评估2组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GCS及Graeb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CS量表评分提升至(12.33±2.67)分,Graeb量表评分上升至(21.34±3.59)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GOS评级为5级者7例,4级18例,预后良好25例,有效率为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脑室血肿清除时间为(7.03±1.02)d,对照组为(7.33±1.12)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为3.33%,交通性脑积水发生率为3.33%,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常规脑室外引流的基础上联用储液囊反复穿刺引流,可明显降低丘脑出血患者术后颅内感染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 聂拴锁李颀贺龙常祥平高建洲潘乐坤
- 关键词:丘脑出血脑室外引流颅内感染
- 双针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临床研究
- 聂拴锁戴巧英常祥平高建洲潘乐坤
- 探讨治疗丘脑出血破入脑室,采用双针双靶点丘脑穿刺联合脑室穿刺,取得满意效果。用独特简化的方法对丘脑出血破入脑室进行科学三维定位,从而提高了血肿靶点定位穿刺的准确性,双针便于血肿引流以及提高血肿清除的成功率。可床边救治,也...
- 关键词:
- 关键词:脑出血
- 双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探讨双针微创法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分析9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其治疗方法分为传统治疗组、单针微创组和双针微创组。单针组在血肿中部进行穿刺冲洗引流,双针组在血肿的前部和中部各穿刺一针进行冲洗引流。观察患者治疗后血肿量和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与传统组比较,单针微创组和双针微创组治疗后较传统治疗组颅内血肿量减少(P<0.05或P<0.01),其中双针微创组效果最明显,且双针微创法优于单针微创法;单针微创组与双针微创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双针微创组优于单针微创组。结论:双针微创法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效果较好,清除血肿更彻底,可明显降低致残率和死亡率。
- 聂拴锁常祥平郭艳峰高建洲陈实潘乐坤
- 关键词:高血压丘脑出血
- 成人额骨的厚度研究及其意义
- 2009年
- 目的研究成人额骨多个部分的厚度,并分析其意义。方法选国人成人干颅骨130个,其中男性70个,女性60个。将眉弓平均分成4份,于矢状面处垂直锯额骨,而后用直尺、游标卡尺、量角器等测量工具测量额鳞、额结节、额颞部、眉弓、眶面、额窦处以及鼻部各个部位的骨厚度。结果测得了男女性干颅骨额鳞、额结节、额颞部、眉弓、眶面、额窦处以及鼻部各个部位的骨厚度,计算其均值。此外,男、女性除了额结节、额颞部、眉弓的骨厚度差异有统计学(P〈0.05)意义外,其余各部分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测量了男女性额骨的额鳞、额结节、额颞部、眉弓、眶面、额窦处以及鼻部处的骨厚度,其测量数据将会对临床工作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
- 常祥平潘乐坤高建洲陈亢实郭艳峰聂拴锁
- 关键词:额骨眼眶额窦成年人
- 分析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的临床效果
- 2021年
- 基底节区脑出血患者为例,予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评析疗效。方法:入选患者98例(2018.01-2019.12),按计算机流水分组法,分成A(保守临床治疗)、Z(超早期微创穿刺引流术)组,各49例。对比、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①疗效:Z组>A组((2=4.009,P=0.045);②术前,组间比较(P>0.05);术后,NIHSS评分:Z组A组(P<0.05);③并发症发生率:Z组
- 聂拴锁王圣强安世恩常祥平高建洲
- 关键词:基底节区脑出血微创穿刺引流术
- 双针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48例的疗效分析
- 2012年
- 目的:探讨钻颅双管引流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的疗效。方法:对2010年~2011年行双针穿刺引流治疗的4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破入脑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法、手术时机及手术效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总有效率为35.4%,发病7h后手术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发病7h内手术的有效率。结论:本方法简便、安全,对脑组织创伤小,再出血机会少,适应证广,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和新型纤溶药物的应用,临床效果有望进一步提高。
- 聂拴锁郭艳峰高建洲常祥平陈亢实潘乐坤
- 关键词:高血压性脑出血疗效
- 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比较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比较双针微创与单针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收治的87例高血压脑室型丘脑出血患者展开研究,随机分为A组(n=44)与B组(n=43)。A组采取双针微创穿刺,B组采取单针微创穿刺,比较2组治疗前后颅内血肿量、治疗有效率与病死率、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2组治疗前颅内血肿量的比较无明显差异;治疗1d、3d、5d、7d后A组颅内血肿量均显著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1例死亡于肺部感染,B组2例均由于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而死亡,2组病死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A组治疗有效率(75.0%)显著高于B组(5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并发症发生率6.9%,明显低于B组的2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针微创锥颅穿刺引流治疗高血压脑室型脑出血可更快清除血肿以降低颅内压,效果优于单针组,并发症少、安全性高,具有较大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 聂拴锁戴巧英贺恒旺贺龙常祥平潘乐坤高建洲董超颖
- 关键词:微创双针单针
- 脊髓损伤患者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分析被引量:3
- 2009年
-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患者心脏节律变异性(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改变的意义。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分析本院2005年7月至2007年8月收治的60脊髓损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脊髓损伤部位的不同,分为颈髓损伤组(31例)、胸髓损伤组(20例)、腰髓损伤组(9例),同时选取35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颈髓、胸髓组代表交感和迷走神经张力的低频检测结果为(299.28±310.25)ms^2、(254.16±221.71)ms^2,明显低于对照组的(560.32±320.14)ms^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脊髓各段(颈髓、胸髓、腰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同时各组脊髓损伤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P〈0.05)。结论HRV和血浆D-二聚体水平的联合检测可以作为脊髓损伤部位诊断及损伤程度的参考指标。
- 高建洲潘乐坤孔昕聂拴锁贺龙董超颖
- 关键词:脊髓损伤自主神经功能障碍D-二聚体